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们眼中的好老师

人们眼中的好老师

人们眼中的好老师教育学院2012级2班刘余【摘要】当今世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也越来越关注好老师的标准。

对此,我通过收集各类书本资料,上网查询,以及采访学生等方式,总结出以下一些基本观点,包括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眼中的好老师,及老师心目中对好老师的看法,【关键词】非常教师;救救孩子;素质教育;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知道,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但我们是真的了解他们的需要吗?我们知道他们喜欢和不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吗?这个问题不仅是家长担心的,作为未来当教师的我们,也应该仔细地去考虑。

好老师的标准到底是什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拥有怎样的评判标准?老师是怎么看待关于好老师的标准的?我愿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同广大关心学生成长的家长及工作在一线的教师一起讨论这个问题。

一、小学生眼中的好老师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认知水平有限,他们喜欢一个老师有可能是因为老师长得好看,不喜欢一个老师,有可能仅仅因为他们觉得老师偏心,今天,让我们从全国各地的实际例子中来看看,究竟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学生眼中的好老师。

(一)好老师的十条标准不同的人对好老师有不同的评价,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学生眼中对好老师的十条标准。

1.脾气不能太暴躁在学习上对学生严厉一点,但教书不要太死板、课堂要生动有趣,脾气不要太暴躁、动不动就发火。

也希望老师能够平等地对待好学生和坏学生,不能因为成绩就对学生另眼相看。

在学习和生活中应多体谅学生。

好老师是不会随便冲学生发脾气的,首先要懂得控制自己脾气,不要把不良情绪迁移到学生身上。

2.像妈妈一样体贴关心老师要像妈妈一样体贴关心学生,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都要能随时看出学生的情绪、成绩等变化,关心同学们之间的互动,适时鼓励、辅导和帮助。

安徽合肥光华学校五年级的罗丹说:“我还记得有一天晚上,我生病了,徐老师亲自喂我吃面条,还问我好些了没有,还痛不痛。

徐老师几句朴素的话语,像一阵暖流直涌进我的心里,当时我真想哭,真的很想扑进老师的怀里,叫一声妈妈。

”3.讲课有条理,清楚易懂一个好老师在上课之前应该对讲课内容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和把握,有完整的教学提纲,而不是想到哪里就在哪里讲,这样容易造成学生认知的混乱性。

小学生们都希望老师在讲到新奇事物时都以一种简易明了的生活化语言讲解,而不是那些小孩子听不懂的专业术语。

4.能调节活跃课堂气氛在课堂上要对学生严肃一点,但教学方式要活泼、要学会调节课堂气氛,不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死气沉沉。

小学生才刚刚离开以游戏为主的教学法的幼儿园,这钟活跃的讲课方式更能收到孩子们的青睐。

5.布置作业讲究精简江苏省实验小学四年级的闫士灿这样说到:“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他应该是讲究教学艺术,而不是一个搞题海战术的人。

有的老师上课松松垮垮,把时间都用在批评学生身上,课后却布置大量的作业,这让我们很反感。

布置家庭作业,巩固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很有必要。

但老师要求一个词抄100遍,叫学生一晚上做30道应用题,又是语文,又是数学,一做做到12点,影响了休息,第二天也学不好。

”6.能多一些鼓励和安慰比如说,同学不小心给班级扣了一分,老师会和蔼地对她说:“我知道你不是有心的,但你应该时时刻刻遵守学校的纪律。

”同学听后都会感到很愧疚,并且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正如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说的那样: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

7.对待差生有耐心老师和家长的联系要适度,和家长的联系不要过于频繁、不要动不动一点小事就告诉家长,也不要很久才通一次电话。

一个好老师要做到对每个学生都有深刻的了解,为每一个同学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帮助学生发挥潜能。

当成绩稍微差一点的同学遇到不会的题时,老师应该给同学细细地讲,让他学会这道题怎样做。

8.不会向家长打“小报告”学生做得不好,不仅仅是跟家长有关,跟学校,跟老师也是密切相关的,所以不能学生一犯错,老师就什么也不管,给家长打电话,让家长管教。

这样的话,百分之七十的家长都会采取暴力的手段,这不仅对学生成长不利,也使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当然,学生在校做了好事,老师也可以给家长说,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鼓励。

9.要能真正理解学生老师要理解学生到底需要的是什么,他们的一系列行为到底代表着什么。

同学要是犯了错,老师不会斥责你,而是像个大姐姐一样给你讲道理,并且帮助你分析犯错的原因以及改正的方法。

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或者留守儿童,老师应该多加关注。

10.能引领时代潮流与时俱进是时下最潮流的思想,但有的老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上因循守旧,不主动或不善于吸取新知识、改进新方法,安于“吃老本”的现状,如此落后的教育方式并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前行。

我觉得好老师应该身体力行,多在平时充实自己、做好榜样。

(二)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作为教师,谁不希望自己在孩子心中树立美好的形象?又有谁愿意做学生讨厌的老师呢?一位美国教育家曾向学生做过一次有趣的调查,想了解学生讨厌社么样的老师。

结果显示,有如下缺点的老师是不受学生欢迎的:1.经常训人、过严、体罚学生、一名学生出事,责备大家这几项都与教师未能平易近人有关,教师如果经常用责备和处分甚至体罚的方式教育学生,而不采取表扬、奖励等正面教育方式,就很容易造成学生害怕老师,不敢接近老师,有问题也不愿或不敢发问,这样就会大大地影响教育效果。

2.情绪不稳定和不好这一点是指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随着自己心情好坏而经常发生变化,更甚者则是心情长期不好,对学生的态度也长期不好。

情绪化而不是理智的教育学生,必然为学生讨厌。

3.留做不出来的作业、教育方法不好4.没有耐心和同情心。

5.不和学生在一起。

6.讨厌学生。

7.服装不整齐。

8.不笑。

9.爱说坏话。

10.不公平。

11.偏爱。

12.不易接近。

二、中学生眼中的好老师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小学生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对“好老师”标准这个问题也有了一个基本的客观认识。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原话。

(一)做到“三要”“三要”即原则要坚持,态度要稳重,说话要和蔼。

1.原则要坚持老师要有好的思想品德,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好的偏心,差的狠批。

2.态度要稳重老师应该跟学生关系融洽,亲如父母,不要摆老师架子,让学生见了就躲,就哆嗦。

遇事要沉得住气,不要总对学生大发雷霆,这样才能保住你在学生中的威信,你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的榜样。

3.说话要和蔼在批评学生时不带脏字,不讽刺挖苦。

同学有错误时平心静气地个别谈心,懂得用委婉的语言达到教育目的。

(二)做到“三求”“三求”即内容求精,说理求实,形式求活。

1.内容求精好老师要精通业务,知识渊博,有改革精神。

老师的教学质量好,让学生喜欢你教的科目。

2.说理求实老师要把自己放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理解学生的苦衷,了解学生的性格和内心世界,不要拿过去老的一套方法来教育学生。

上课所举示例必须要符合逻辑,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3.形式求活教课活而不乱,学生一听就懂。

课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口齿清楚,有趣味,能吸引学生。

要多组织一些活动,开阔学生们的眼界,不能只限于教室这个小地方;活动让学生搞,锻炼能力,要在活动中发现和培养学生的特长。

三、素质教育下对好老师的要求“救救孩子”是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发出的呐喊,今天,再提“救救孩子”,当然有了新的含义。

在全国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过程中,探讨和思考为什么要救救孩子---应试教育的弊端;怎样救救孩子---素质教育的途径这两个问题,意义十分重大。

(一)变德智分家为寓德于智新世纪需要的人才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其中应该要突出德育。

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四有新人,要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世纪接班人,而不是缺乏道德,不会做人的“考试机器”。

1.德智分家弊病多,寓德于智“五通过”通过学校抓教育;通过课堂抓课外;通过教师抓学生;通过学生抓家庭;通过科研抓提高。

2.评语改革好处多,寓德于智能突破多少年来,学校的期末评语大都难逃诸如“关心集体”、“团结同学”、“希望更加努力学习”之类的程式化窠臼,评语改革作为德育求实效的一项重要措施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教师的重视。

通过评语改革,关注和引导学生的思想转变,激励他们上进,引导他们爱学、会学,促使成绩提高。

(二)变关心分数为关心心理在“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这种大背景下,我们是否看到了孩子的稚嫩心灵的承受力和情感的需求呢?又拿出来多少精力来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呢?1.别让分数成为学生头上的“紧箍咒”教师应该看到,分数并不是唯一重要的,要宽容,要允许学生犯错,要给学生进步的空间和积极的鼓励。

2.努力当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近些年,由于不重视心理健康,不断出现学生的极端行为:1993年4月,沈阳飞机制造公司一所中学6名女生因受老师一点批评,又怕家长责备,集体出走上大连下广州。

1993年5月,沈阳某中学一名初二学生因不遵守课堂纪律被老师批评后从二楼窗户跳下摔成重伤。

青少年是一个人心理发展和人格行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如果孩子心理负担过重,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困扰,而学校和家庭又没有及时调适,帮助其解决问题,那么,这个孩子很容易出现心理异常与人格偏离、精神障碍等。

(三)变死盯死看为培养自主在现代教育中,正确的教学方法应该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教师把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知识信息,高效率地向学生传递;另一方面,学生迅速地做出相应反馈,最好的是多向的、多层次的反复反馈,这样才能让教学信息,随时调控,随时交流,以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使之更快成为能独立求知,并用信息创造知识的一代新人。

1.走出“听话”教育的误区冰心老人曾说过:“淘气的男孩子是好的,淘气的女孩子是巧的。

”太“听话”的儿童是问题儿童。

2.假期也是丰富的“自助餐”关于假期培养孩子自立自强能力,有以下要求:每天锻炼一小时;媒体做半小时家务;每天一小时课外阅读;每天听半小时广播或收看新闻联播;每天写一篇日记;每天必须睡九小时;假期中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或打工或搞社会调查或参加班级里组织的集体活动,了解社会,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四)变苦教苦学为快乐学习学生“厌学”跟教师的“苦教死教”有很大关系,如果我们的教育体制和方法不加以变革完善,那么他们是无法在一种积极的情境中获得良好学习效果的。

1.让学生“爱学”是教师的光荣使命学生厌学的原因主要是:不明确学习目的,产生了一些错误观念;有的学科上课满堂漫灌,下课不辅导,考试靠死记,课堂上师生感情缺乏交流,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调动不起来;学生有的听不懂,记不全,学不会,失败的苦恼折磨着他们;学生听不懂,又不问,越落越远。

学生爱学的原因: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教学效果好;学习目的明确;有丰富的课外兴趣活动小组。

2.校园变乐园,乐教乐学孔子曾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陶行知先生也曾提到:把校园变成乐园。

毛泽东更是指明:要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