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形教案
A、75°B、55°C、45°D、60°
3、菱形的对角线__________________,并且__________________。
4、菱形的较短的对角线长为4,两邻角的比为1∶2,则菱形的面积为___________,另一条对角线的长为_____________。
5、(20**·贵阳)如图1,在△ABC中,AB=BC,D、E、F分别是AC、AB边上的中点。
所以我们要先复习一下菱形的性质:菱形是一个中心对称图形,也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它具有如下的性质:①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②四条边都相等;③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教师分析菱形的性质:“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中,“对角线互相平分”是平行四边形所具有的一般性质,而“对角线互相垂直”是菱形所特有的性质,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的逆命题是:如果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只要我们能证明这个逆命题是真命题,它就成了一个菱形的判定定理。
(1)求证:四边形BDEF是菱形;
(2)若AB=12cm,求菱形BDEF的周长。
6、如图2,在菱形ABCD中,E是AB的中点,且DE⊥AB,AB=a,求:(1)∠ABC的度数;(2)对角线AC的长;(3)菱形ABCD的面积。
第二课时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讲解:上一节课我们证明了菱形的一个判定定理:对角线互相垂直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或者说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这节课我们将从边的关系来探究菱形的判定定理。
§20.3菱形的判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探索菱形判定定理;会利用判定定理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自学能力、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学中渗透事物总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与难点
1、重点:菱形的判定定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教师要求学生按图20.3.1-1(b)所示用尺规画一个满足上述条件的平行四边形,再量一下它们的邻边是否相等。
作图过程如下:作一条直线m,在m上取一点O,过点O作m的垂线p⊥m;在m上截取线段OA与OC,使OA=OC;在p上截取线段OB与OD,使OB=OD;连结AB、BC、CD、DA,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如图20.3.1-2所示,再用直尺测量AB、BC、CD、DA的长度。如果我们的作图是准确的,我们将会发现,这四边是相等的。
教师提出问题:如图20.3.1-4,已知矩形ABCD的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与边AD、BC分别交于点E、F,求证:四边形AFCE是菱形。
教师分析证明思路:要证明四边形AFCE是菱形,由已知条件可知,EF⊥AC,所以只需证明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由于EF垂直平分AC,所以只需证OE=OF。
教师要求学生自己证明,学生自己证明后,教师给出证明过程。(见课本第114页)。
六、板书设计
黑板分为左、中、右三部分,中间与右边用于教师板书课本例题等,写满后擦去更新,左边用于板书以下内容: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第一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1、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有()
A、1条B、2条C、3条D、4条
2、在菱形ABCD中,AE⊥BC于E,AF⊥CD于F,且E、F分别是BC、CD的中点,那么∠EAF等于()
(三)应用实例(补充)
如图20.3.1-5,△ABC中,AB=AC,AD是角平分线,E为AD延长线上一点,CF∥BE交AD于F,连接BF、CE,求证:四边形BECF是菱形。
分析:从已知条件可知四边形BECF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所以只要再证明它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即可。已知CF∥BE,所以只要证明CF=BE即可。利用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的性质(三线合一)很容易证明△BDE≌△CDF,从而推得BE=CF。全等的证明步骤简述如下:
2、难点:菱形的判定定理的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本节课承袭了前两节课的探究方法,这种方法学生已经比较熟悉,所以本节课可以放手让学生去探究,以达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注重学生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敢于质疑,使学生在探索争鸣中学会合作学习,学会倾听,学会表达,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
由此可以得到判定菱形的一种方法: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教师要求学生自己用推理的方法证明这个结论,学生证明后教师在黑板上给出证明过程。(见课本第114页)
已知:如图20.3.1-3,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互相垂直。
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
证明见课本第114页。
(二)应用实例(课本第114页)
二、探究新知
教师作如下演示并提问:如图20.3.1-1(a),取两个长度不等的木棒,让两个木棒的中点重合并固定在一起,用笔和直尺画出木棒四个端点的连线。我们知道,这样得到的四边形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因为这个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若转动其中一个木棒,重复上面的做法,当两个木棒之间的夹角等于90度时,得到的图形是什么图形呢?这时这个图形就如图20.3.1-1(b)所示,它是一个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
∵△ABC中,AB=AC,AD是角平分线,
∴AD⊥BC,BD=CD(三线合一)
∵BE∥CF,
∴∠FCD=∠EBD,
∴△BDE≌△CDF
(详细证明由学生自己完成)
三、随堂练习
课本第116页练习第2题。
四、课时总结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五、布置作业
1、课本第116页习题20.3第1、2题。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二、探究新知
教具准备
教学用三角板与圆规。
第一课时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讲解:我们已经知道,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这是菱形的定义,我们可以根据定义来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要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可以从定义入手,一方面证明它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另一方面证明这个四边形有一组邻边相等。除此之外,还能找到其他的判定方法吗?我们借鉴上一节课的探究方法,将菱形性质定理的条件与结论相交换,形成一个逆命题,然后证明这个逆命题是真命题,从而得到一个判定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