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学困生的形成与转化

浅谈学困生的形成与转化

浅谈学困生的形成与转化提起学困生,当老师的都有头痛的感觉,每个学校,每个班级都有学困生,学困生是老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我一直在农村教学,农村学校的学困生还是比较多的。

作为学生他们谁也不愿意当学困生,大家都有自尊心,谁也不愿受别人的歧视,老师当然更不希望有学困生,有时可能希望学困生少点也行。

当你调进一所新学校,其他老师要给介绍了,某某班较差,学困生很多,你心情就会很糟,觉得可能教学要很费力,如果说那个班整体很好,这是在告诉你学困生较少,自己从心里就会觉得轻松很多。

我觉得小学六年的学习就像是在学校操场跑1000米,200米的跑道,第一圈大家差距不大,从第二圈开始,慢慢的慢慢的学生的差距就拉开了,一直到最后,有些学生被落下一两圈,一年级的学生成绩差距也不大,均分都在90多,能有多大差距,到了中年级,均分在80多,到了高年级均分成了70多了,差距越来越大,除去知识难度的增加,重要的原因是学困生越来越多。

那么他们是怎么形成的呢,可能是自身素质不高,可能是方法不当等等原因。

俗话说“十个指头也有长短”,学生由于自身、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学习上的不同程度的障碍是比较正常的现象。

下面我就学困生的形成与转化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学困生的形成(一)自身因素1、学习态度不端正上课时不认真听讲,思想开小差。

在课堂上谁在听,谁没听,老师一眼就看出来了,这些学生在课堂上两眼发直,身在教师心在室外。

每当这时我都会停下讲课,提醒他们,他们的思路跟不上老师的思路,甚至一个题目老师反复讲几遍,他们都不会,注意力就不能集中到课堂上。

有的上课小动作特别多,玩的兴趣特别浓,所有的文具都成了他们的玩具,一会儿玩橡皮,一会儿玩铅笔,一会儿玩尺子,乐此不疲,无论怎么叮嘱对他们无济于事。

课堂作业马虎,不按时完成,采取敷衍应付的态度,作业能拖就拖,能不做就不做,如果老师盯的紧了,他们就交作业,如果老师稍放松,他们就不交了,就像与老师在“捉迷藏”。

如果面批作业,他们就等到最后交,磨磨蹭蹭,就等着听下课的铃声。

如果不面批他们能不交就不交。

他们家庭作业直接就不做,要是批评的狠了,就乱写一通,应付老师,本来半小时的作业,他们几分钟就完成了,他们写的作业他们自己都看不清楚。

如果统计一下,一学期下来学习好的学生不完成家庭作业的情况几乎没有,而他们能认真完成家庭作业的几乎没有。

慢慢的慢慢的他们成了学困生。

有的学生学习态度很好,在学习上也下了很多功夫,但仍然不能摘掉学困生的帽子,很大程度上与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不良有关。

我们班有几个学生就是这样,有时在课堂上我还夸他们,学习态度很好,作业按时完成,作业干净整齐,上课也在主动学习,给我的感觉就是愿意学好,但每次成绩都不理想。

各门学科在学习上都会形成一些比较独特的方法,这些方法在逐步运用中会定型为习惯。

方法与习惯的内化需要过程,有的学生内化较差,在学习上自然会事倍而功半。

特别是基础差的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很难跟上队伍,我给学生讲过,学知识就像上台阶,一步一个台阶,一步几个台阶是很困难的,所以上课必须打好基础。

他们课堂上听不懂老师的课,虽然努力了,但仍没有效果。

(二)、家庭因素教育的成功与否重要在家庭。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分母的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

1、家长思想上不够重视一个家庭对学生的学习不够重视,学生是学不好的。

家长如果从思想上认为学生学啥样就啥样,给学生这样一个暗示,学生能有学习的动力吗,学生想着将来肯定回家种地,或者根本就不知道学习为啥,没有理想,没有抱负,哪来的学习动力。

家长如果对学生有种望子成龙的态度,不断教育孩子将来要做什么样的人,要做什么样的事,这样学生逐步树立了目标,有了理想,学习也会不断努力的。

有一些家庭重视学生学习,会给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有书房,有书柜,有书桌等,当然每个家庭经济条件都不尽相同,但一些家长就没有这种意识。

从我的教学中,我就发现重视学生学习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学习相对就好一点,这样的家庭的特点就是经常与老师沟通,只要有机会,就询问老师他们孩子的学习情况,利用家长会和老师联系,平时打电话,有时我们同事之间讨论,学习好的学生家长经常打电话问学生的学习情况,都不知说啥了,只是说很好。

而那些学困生的家长开家长会不来,老师让同学带话不来,打电话不来,总之是不愿见老师,他们说孩子学啥样,就啥样,自己没办法。

我们班有个学生张某,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我给家长打过3次电话,让他来学校我们交流一下学生的学习情况,他都没来,而且学生作业一直是不写,久而久之,学生就变成了学困生。

2、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农村家长很苦很累,为了生计,早上很早就出门打工,有的家长和孩子同时出门,有的家长比孩子还走的早。

他们回家很晚,回来还要忙农活,干一些家务,砍柴,喂牛喂养,还要做饭,等晚饭吃了都快到睡觉的时间了,真是辛苦。

他们没有时间顾及孩子的作业,有的家长睡觉前会问一下孩子,作业做完了吗,学生说做完了,其实根本没有做。

久而久之,作业经常不完成,学生成绩会慢慢的落下来,变成了学困生。

在开家长会时,我会给家长建议,不管有多忙,抽出半个小时看看学生的作业,农村条件差,家长辛苦,但农村也有好学生,也出人才,为了孩子的未来,我们必须关注孩子,今天的辛苦还不都为了孩子吗,我们不需要你们像城里的家长一样辅导学生作业,当然很多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只要你们每天看看孩子的作业,认真写了没有,写得干净不干净,整齐不整齐,就行了。

3、特殊家庭有些学生由于父母的离异,或者是父母的亡故,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特别是父母离异的,缺少了完整的家庭,学习很快就落下了。

我们班学生父母离异的有4个。

爷爷奶奶管不了孩子的学习,能给吃饱穿暖就已经不错了。

这些学生不仅学习落下了,有的品德都出现了问题,我们班李某不光学习差而且经常偷盗同学物品,偷拿家里的钱物,有一次甚至到邻居家进行偷盗。

二、学困生的转化(一)坚持不放弃每个孩子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公平地对待班中的每一位孩子,对孩子不忽视、不歧视、不疏远,关心他的学习、生活,经常性地与他沟通交流。

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让学生觉得老师是公平、公正的。

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帮助树立自信心。

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用放大镜去捕捉孩子的优点,用缩小镜去看待孩子的缺点。

努力架起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用点滴的情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坚持不放弃每个孩子,作为教师就要有这种思想,学生就是自己的孩子,要向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学生,他们成为学困生,是有原因的,相信他们都会成为好学生的。

(二)从课堂入手,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转化学困生的主战场应该在课堂。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渠道,也是学生弥补知识、能力缺陷的主渠道;利用课堂这个阵地,教师可以对学生施加比较全面而系统的影响,包括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等。

所以,课堂上转化学困生是教师最重要的工作。

教师在课堂上放弃学困生是对学困生最大的放弃,无论教师在课外怎么对学困生补课,都只是小修小补,无法弥补课堂放弃的不良影响和恶劣后果。

课堂上教师要做的工作主要有:1、抓好组织教学。

必要的课堂纪律和秩序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保障,教师组织教学的成效在某种程度上将决定课堂教学的成效。

对某些学困生而言,抓好了组织教学,学习效果就出来了。

为此,教师要强化课堂秩序、课堂纪律的管理,建立良好的课堂规范,应该提出严格要求的地方绝对不能放弃要求。

2、对学困生要多关注。

教师在课堂上的关注是学困生积极投入学习的动力。

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目标意识,重点盯住学困生,可以这样做:(1)每堂课必须提问一次以上。

(2)优先给学困生发言展示机会。

(3)教学内容上适当照顾学困生,组织必要的复习。

(4)对学困生的优秀表现或进步表现当堂表扬鼓励。

(三)课外辅导认真分析孩子原有的基础知识,查漏补缺。

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

重点教给他必要的学习方法。

努力提高他的基础知识水平,从而提高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成绩。

有的学困生基础太差,就应该有计划地、系统地补习基础知识;有的学困生学习方法不当,就应该系统传授学习方法;有的学困生心理问题严重,就应该进行专门的心理调适。

个案辅导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最能反映一个教师的教育智慧,它是学困生转化工作的核心,将直接决定转化工作的成效开展“一帮一”活动。

安排学习成绩优秀、各方面表现较好的牛雨露同学为他的同桌,做他的榜样,让他学有榜样;当他的“小老师”,必要时,提醒、督促他遵守纪律,认真完成作业。

课余时间,“小老师”还可以帮助教师辅导,向他介绍良好的学习方法,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

(四)重视与家长沟通交流教育需要学校家庭共同来努力,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怎么努力也是白搭。

要通过打电话、开家长会等形式经常性地与家长沟通交流,并且告知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之处,善于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教育孩子要多鼓励,多关心。

尽量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天按时完成家庭作业。

要定期家访,特别是打电话不来学校的家长,老师要主动去他们家,对学困生的家庭情况要进行了解,看看学生放学后在家干什么,什么时候写作业,什么时候玩,什么时候吃饭,有没有看电视,家庭有什么困难,和家长制定出有效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困生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此,转变学困生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只要对他们以爱心、耐心、诚心相待,用浓浓的师爱激励他们成长,多一份关心,少一份斥责,我相信学困生的成绩一定会提高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