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流体静力学
h2 h1 h2 h1 FP pc A g h1 b 2 sin
h1 h2
A α
1 h2 h1 gh1 gh2 b Ap b 2 sin
式中Ap为压强分布图的面积。 总压力作用线通过压强分布图的形心。
B
梯形的形心可利用作图法决定,如图2-28(b)所示,
浮 体 图2-33
潜 体
潜体或浮体在重力G和浮力P的作用下,可能有下列三种情况: (1)重力大于浮力,即G>P,则物体下沉至底; (2)重力等于浮力,即G=P,则物体可在任一水深维持平衡; (3)重力小于浮力,即G>P,则物体浮出液体表面,直至液 面下部分所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等于物体所受重力为止。这 种物体称浮体,船就是浮体的一个例子。
Xdx Ydy Zdz 0
上式称等压面方程。 等压面方程中,X、Y、Z 为单位质量力在三个坐标轴的 分力,而 dx、dy、dz 则是等压面上任意线段在三个坐标轴 的投影,由矢量代数得:
Xdx Ydy Zdz f dl
根据等压面方程,单位质量力与等压面上任意线段的点 乘积等于0,这说明这两个向量相互垂直,即质量力与等压 面相互垂直,如重力与水平面。
再求A点的压强pA ,先求出分界面上的压强,然后,应用分 界面是多种液体压强关系的联系面,再求出分界面以下A点 的压强pA。 分界面2-2是等压面,面上各个点的压强相等,即 p2 =pa +0.5m ag=98kPa+0.5 700kg/m3 9.8m/s2 101.5kPa 再根据分界面上的压强p2,求A点的压强pA为 实际上,求A点的压强,可以不先求出界面上的压强, 就直接以界面为压强关系的联系面,一次就可以求出A 点的压强。即
第四节 液柱测压计
测量流体的压强是工程技术上极其普遍的要求,常用的是液 柱式测压计。 (1)测压管是一根玻璃直管或U形管; (2)压差计是测定两点压强差的仪器; (3)微压计是测定微小压强(或压强差)的仪器。
测压管 根据水静力学基本方程,
通过量测的测压管高度,可直 接求出测点的相对压强,即
h
上式表明空间各点气体压强相等,例如液体容器、 测压管、锅炉等上部的气体空间,我们就认为各点的压 强也是相等的。
第三节 压强的计算基准和量度单位
压强的两种计算基准 压强有两种计算基准:绝对压强和相对压强。以毫无一点 气体存在的绝对真空为零点起计算的压强,称为绝对压强, 以 表示,当问题涉及流体本身的性质,例如采用气体状态 方程进行计算时,必须采用绝对压强。 以当地同高程的大气压强 为零点起计算的压强,称为相对 压强,以p表示。采用相对压强基准,则大气压强的相对压 强为零。相对压强、绝对压强和大气压强的相互关系是 负压的绝对值又称为真空度(真空表读数),以 表示, 当p<0时,有
第七节 流体平衡微分方程
静止流体内取边长分别为 dx, dy, dz 的微元六面体, 中心点 O’(x,y,z) 压强 p(x,y,z)。
z dx d’ d dy pM c c’ dz b b’ y x
M
O’ a N
a’ pN O x y z
由于六面体为静止,故作用在六面体上各个方向力满
足力平衡方程。以 x 方向为例:
[解]本题是曲面受压问题,受压曲面的边界线都是圆周,在图 2-31上仅表现为受压曲面的两个端点a,c。 (1)先求水平分力
方向向左。
(2)再求铅直分力
方向分别为向上,向下,向下。
b' c'
bA c C c
R
a
R
a c B b a
h
R
图2-31
H
潜体和浮体的平衡 如图2-33,潜体受压曲面是物体表面封闭曲面,没有受压曲 面的边界线,铅直投影面积为零。而浮体受压曲面虽不封 闭,但受压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因此铅直投影面积也是 零。故无论潜体还是浮体水平分力均为零。作用于潜体和 浮体上的只有铅直向上的力,称浮力,大小为 ,就是物体排开液体的所受的重力。此为阿基米德原理。
坐标的乘积 。因此 但 故 式中 ——受压面形心在水面下的淹没深度;
——受压面形心的静压强;
——受压面积。 可见作用在任意位置,任意形状平面上的水静压力值等于 受压面面积与其形心所受静水压强的乘积。
静水压力的方向为受压面的内法线方向,作用点(又称压力 中心)D在y轴上的位置低于形心C。作用点D的计算公式:
第八节 液体的相对平衡
等加速直线运动中液体的平衡 如图2-35,一敞开容器盛有液体,以等加速度a向前做直线运动 z 质量力有重力 a 惯性力 a x g 图2-35
总的质量力为
y
a
由平衡微分方程可得:
积分并根据边界定积分常数得 对于自由液面, ,则上式为
另外,我们也可以根据容器底面水平的特点,利用 水平面是等压的规律,从容器做端一次求出A点压强。 即
气体压强计算
以上规律,虽然是在液体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但对于不
可压缩气体仍然适用。由于气体密度很小的特点,在高 差不是很大的情况下,气柱体产生的压强很小,因而可 以忽略 的影响,则静压强的计算可以简化为
ρ hm M N
pA pB m 1 hm 12.6hm z A g z B g
ρm
微压计
p1
图2-21 微压计
[例2-4]如图2-22,测压管中各液面高程为 =1.5m, =0.2m, =1.2m, =0.4m, =2.1m。求液面压强
பைடு நூலகம்
p p ( x, y , z )
第一节 流体静压强及其特性
B I B A V D II C A a
ΔP
ΔA
C
D II
图2-1 静止流体中的压力
第二节 流体静压强的分布规律
液体静压强的基本方程式
p p0 ρgh
式中 p——液体内某点的压强,Pa; p0——液面气体压强, Pa; ——液体的密度,kg/m3; h——某点在液面下的深度,m。
第二章 流体静力学
第一节 流体静压强及其特性 第二节 流体静压强的分布规律 第三节 压强的计算基准和量度单位 第四节 液柱测压计 第五节 作用于平面的液体压力 第六节 作用于曲面的液体压力 第七节 液体平衡微分方程 第八节 液体的相对平衡
第一节 流体静压强及其特性
流体在静止时不能承受切向力,因为如有切向力存在, 静止流体将会发生流动。流体不能承受拉力,沿法向方向的 力必为压力(如图2-1)。 流体静压强的特性 静止体中任意点压强的大小与作用面的方向无关。只是空 间坐标的函数,即
化简后得: 同理:
1 p X 0 x 1 p Y 0 y 1 p Z 0 z
上式即液体平衡微分方程,由瑞士学者欧拉(L.Euler)于 1755导出,又称欧拉平衡微分方程。
等压面 等压面—压强相等的空间点构成的面。 在等压面上,p = c,dp = 0,平衡微分方程的全微分式 则可表示为:
表面力:除 abcd 与 a’b’c’d’ 两面外,其余面上作用的力 在 x 轴 上投影均为0。此两面中心点压强可用泰勒 (G.Taylor) 级数展开,取前两项:
1 p pM p dx 2 x
两个面上的总压力则为:
1 p pN p dx 2 x
1 p PN p dx dydz 2 x
压强关系图
p 状态一 pabs1 pa pv 状态二 pabs2 完全真空 p1
大气压
压强的量度单位 第一种单位是从压强的基本定义出发,用单位面积上的力表 示,即力/面积.国际单位为N/m2,以符号Pa表示。 第二种单位是用大气牙的倍数表示,符号是 , ,工程大气压以at表示,1at=98kPa。 第三种单位是用液柱高度表示,常用水柱高度或汞柱高度.
ρm
p0 m ghm gh
压差计
由水静力学基本方程
pN pB g z x m ghm
由于等压面, pM= pN,AB点的压强差
pM pA g x hm
B Δz A x
pA pB m ghm gz
若令Δz = zB –zA,测压介质分别为水和 水银,并以ρg遍除之,得测压管水头差
1 p PM p dx dydz 2 x
质量力:x 方向单位质量力与六面体总质量的乘积,即
Fbx Xdxdydz
列 x 方向力平衡方程得:
1 p 1 p dx dydz p dx dydz Xdxdydz 0 p 2 x 2 x
p gh
由于测压管高度有限,不 宜量测压强较大的点。为避免 误差,玻璃管不宜过细。
p
ρ
U形管测压计
p0
使用水银作为测压介质,U形
管测压计可测量较大的压强。
过M、N 两点取水平等压面, 根据水静力学基本方程,得
h ρ M N hm
pM p0 gh p N m ghm
由于MN 为等压面,求得水箱液面压强
X
C
如图2-29,曲面AB所受水
平分力为:
dP
X
dA
X
dA
铅直方向分力: (其中V 为压力体的体积。 合力P: 合力P的作用线与水平线 夹角 为:
dA
Z
h
dP dP A
Z
A
P
Z
X
P dP
Z
B
图2-29
[例2-6]贮水容器上有三个半球形盖,如图2-31。已知H=2.5m ,h=1.5m,R=0.5m,求作用与三个半球形盖的水静压力。
也可以将梯形划分为已知形心位置的矩形和三角形,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