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地理期末复习试题

高一地理期末复习试题

地理练习题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满分60分。

北京时间2017年11月30日凌晨2点,《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中科院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的探测成果,其中数据表明,宇宙空间中存在着“质量为1.4万亿电子伏左右的新物理粒子”,科学家推测,它可能就是人们长期以来寻找的暗物质。

在如今的宇宙中,我们只弄清了5%,还有95%就是这些看不见的暗物质和暗能量。

阅读文字材料,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宇宙中各种天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天体一定是肉眼所能观测到的B.宇宙仅仅是由各种天体组成C.月球是宇宙中体积最小的天体D.太阳是对地球最重要的天体2.下列关于暗物质的说法科学的是A.暗物质主要分布在太阳系内部B.暗物质是宇宙中天体形式之一C.地球上肯定有大量暗物质存在D.利用太阳辐射可寻找到暗物质科学家研究成果显示,在太阳内部,每秒钟有约400万吨物质转化成能量,产生中微子和太阳辐射。

到目前为止,太阳大约转化了100个地球质量的物质成为能量,据估计,在约50亿年后太阳将进入红巨星阶段,继红巨星阶段之后,它将变为行星状星云,接下来,它的外层会被剥离,唯一留存下来的就是恒星炙热的核心----白矮星,并在数十亿年中逐渐冷却和黯淡。

阅读文字材料,完成3~5题。

3.根据上述文字材料,推测太阳的质量会A.逐渐变大B.逐浙变小C.波动变化D.保持稳定4.根据所学知识,下列关于太阳耀斑的说法合理的是A.耀斑是太阳内部剧烈核裂变形成B.耀斑是太阳日冕层中核聚变形成C.耀斑和黑子都是在日冕层中出现D.耀斑可能导致地球产生磁暴现象5.太阳在漫长的生命历程中,可能发生一些变化,为应对这些变化,下列观点合理的是A.时间太过久远,我们不要杞人忧天B.为了未来着想,着手准备星际移民C.研究其过程,积极应对其可能变化D.无所谓,反正事物都有消亡的过程图1是某日地球极地俯视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为夜晚,非阴影部分为白天。

读图,完成6~9题。

6.此日,北半球的节气为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7.如图所示,甲地此时地方时为A.4:00 B.9:00 C.15:00 D.18:008.图示时刻,全球新旧两天的范围是A.全球同为一天B.新的一天范围大C.全球新旧平分D.旧的一天范围大9.该日过后,下列说法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在增大B.北半球为最大正午太阳高度C.南极周围极夜范围逐步缩小D.印度盛行季风在逐渐的减弱每隔几年,图2所示中东部海域就会出现异常增温现象(图中不同颜色数字代表增温幅度),该现象一般出现在圣诞节前后,持续时间大约3个月左右。

读图,完成10~11题。

10.该现象是A.厄尔尼诺现象B.拉尼娜现象C.地热释放效应D.城市热岛效应11.每当该现象发生时,南美洲西部沿海可能会形成洪涝灾害,其形成原因是A.气温升高,水汽容易凝结B.气温升高,气流容易上升C.气温升高,海水涌入大陆D.气温升高,附近雾气较重位于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阿贡火山从当地时间2017年11月21日开始大规模喷发,当地居民撤离喷发地点,大量外国游客也离开巴厘岛回国。

阅读图3和材料,回答12~14题。

12.此次巴厘岛大规模火山喷发,其形成原因是A.该地位于板块生长边界处,板块活动频繁B.该地位于板块消亡边界处,板块活动频繁C.该地位于板块内部,岩层断裂,岩浆喷发D.该地位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边界处13.此次火山喷发以后,某瑞典游客当天买机票从泗水机场回国。

飞机于当地时间11月21 日23:00从泗水(东七区区时)起飞,飞行约14小时,到达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18°03′53″E),则到达时斯德哥尔摩的区时为A.11月21日7点B.11月21日17点C.11月22日14点D.11月22日7点14.截止到2017年12月15日,此次印尼阿贡火山喷发期间,下列现象真实可信的是A.重庆地区自转线速度变快B.重庆自转角速度比泗水快C.重庆昼长与北京昼长相等D.重庆正午日影在逐渐变长我国海南地区大阳辐射强,气温高;而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太阳辐射强,气温低。

完成15~16题。

15.我国海南和西藏太阳辐射都比较强,形成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纬度纬度B.海洋海拔C.纬度海拔D.地形纬度16.青藏高原气温较低的原因主要是A,海拔高,空气稀薄B.海拔高,大气对太阳射削弱作用小C.海拔高,距太阳远D.海拔高,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大冷热不均是地球上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图4中各图分别表示通常情况下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热力环流状况。

读图,完成17~19题。

17.四幅图中,只可能在夜晚出现的热力环流是A.①B.② C.③D.④18.图②中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海陆纬度高低差异C.海洋洋流影响强弱D.海陆面积大小不同19.图③中的热力环流对城区的影响是A.城区空气质量下降B.城区热岛效应减弱C.城区地表径流减弱D.城区绿化植被减少图5中甲、乙、丙、、丁为北京、上海、孟买、罗马四地气温--降水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20~22题。

20.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的是A.北京、上海、孟买、罗马B.罗马、上海、北京、孟买C.孟买、上海、罗马、北京D.上海、北京、罗马、孟买21.图中四地气候中由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是A.甲B.乙C.丙D.丁23.甲乙两地均是夏季降水多的原因是A.夏季都受东南信风影响B.夏季都受东南季风影响C.夏季都受西南季风影响D.夏季都受西风带的影响图6是大西洋东岸欧洲西部部分地区一月等温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23~25题。

23.甲处等温线向北弯曲,表明其气温比图中同纬度要高,影响因素是A.纬度B.风带C.洋流D.海洋24.乙处为世界四大渔场之北海渔场,该渔场的形成原因主要是A.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B.秘鲁寒流带来的营养物质C.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D.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冰洋冷海水交汇25.图中英国西部全年降水都比较丰富,形成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该气候的主要成因是A.常年受信风影响B.常年受西风影响C.常年受副极地低压带控制D.常年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世界各地名山大川、秀丽美景都深受当地地形和气候的影响,图7是四处绝色美景景观图。

读图,完成26~28题。

26.形成图中四处典型地貌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分别是A.褶皱抬升断裂下陷流水侵蚀岩层挤压B.流水侵蚀流水侵蚀断裂抬升岩浆喷发C.冰川侵蚀流水侵蚀云海浸泡冰川冻融D.植被风化冰川侵蚀断裂抬升岩浆冷却27.四处美景的形成与当地岩石特性联系最紧密的是A.云南岩溶石林美景B.长江三峡奇美峡谷C.峨眉金顶云海山崖D.日本樱花和富士山28.日本境内各地樱花开放时间不同,大体而言,由南到北开放时间逐渐延后,其规律类似于A.我国红叶欣赏开始时间由北向南逐渐推迟B.我国各地区降水量总体由东向西逐渐减少C.攀登珠峰从南坡和从北坡所见景观的差异D.重庆地区从长江向两侧景观随距离的变化“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完成29~30题。

29.“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影响最突出的环节是A.蒸发B.水汽输送C.下渗D.蒸腾30.下列措施符合建设“海绵城市”要求的是A.大量铺设传统地砖,增加美观度B.大量铺设透水地砖,增加下滲量C.大量植树造林,增加水的蒸腾量D.大规模挖下水道,减少城市内涝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31.图8是北半球某地某时刻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4分)(1)图中虚线处天气状况分别是:甲、乙。

(4分)(2)图中两个黑点处风向分别是:丙、丁。

两地风力大小关系是:丙丁(填“>”、“<”或“=”)。

(6分)(3)此时,戊地气流垂直运动方向是。

若乙虚线为某天气系统,该天气系统最可能是。

(4分)32.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8分)新疆地形特点为山脉与盆地相间排列,盆地被高山环抱,俗喻“三山夹两盆”(见图9)。

北为阿尔泰山,南为昆仑山,天山横亘中部,把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南部是塔里木盆地,北部是准噶尔盆地。

习惯上称天山以南,为南疆,天山以北为北疆。

新疆深居内陆,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均天然降水量155毫米。

区内山脉形成众多河流,绿洲分布于盆地边缘和河流流域,绿洲总面积约占全区面积的5%,具有典型的绿洲生态特点。

(1)新疆气候非常干旱,南北两个盆地里面形成大片的沙漠,请解释新疆气候干旱的原因。

(4分)(2)新疆南部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

塔里木河主要补给水源属于山地,塔里木河下游的水量逐渐减少,最终消失在荒漠中,造成塔里木河下游河流消失的主要因素是、。

(8分)(3)水源是影响新疆沙漠边缘绿洲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从发展生产和节约资源的角度,提出合理利用新疆水资源的措施。

(6分)33.图10为某区域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8分)(1)请分析M山脉的形成原因。

(4分)(2)龙河发育的地质构造背景是。

(2分)该处常常发生较为轻微的地震,请分析该处容易发生地震的原因。

(2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5 DBBDC 6~10 BCCCA 11~15BBDDC16~20 ABABD 21~25CBCDB 26~30BAACB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31.(14分)(1)晴天(2分)阴天(2分)(2)东南风(2分)西北风(2分)<(2分)(3)上升(2分)冷锋(2分)32.(18分)(1)原因:深处内陆、高山环绕,所以降水少(2分);蒸发旺盛(2分)。

(2)陆地内循环(2分)冰雪融水(2分)蒸发(2分)下渗(2分)(3)措施:合理分配上下游水资源;发展滴灌和喷灌等先进技术;发展耐旱农作物;宣传教育,提高节水意识。

(每点2分,最多6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33.(8分)(1)原因:M处为向斜(2分),岩石坚硬,不容易侵蚀(2分),形成山地。

(2)断层(2分)原因:该处岩层断裂,地壳活动较为频繁(2分),故容易发生地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