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生物上册期中考试题

九年级生物上册期中考试题

一、选择题20 个共40 分1.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下列各项能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 夏天大雨过后,蚯蚓常常会爬出地面B. 树林底下好乘凉C. 鸟类迁徙D. 沙漠中的仙人掌,叶退化成刺2. 在某草原上,虫吃草,鸟吃虫,而鸟往往又被鹰所捕食。

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上述几者之间关系的是A. 草—鸟—虫—鹰B.鹰—鸟—虫—草C.草—虫—鸟—鹰 D.鸟—草—虫—鹰3. 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时,先用显微镜的15 X物镜观察,然后换上45 X的物镜继续观察,其结果是后者A. 视野较亮,细胞数目较少B. 视野较暗,细胞数目较少C.视野较暗,细胞数目较多D. 视野较亮,细胞数目较多4 使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若光线很强,应选用的光圈和反光镜依次是( )A. 较大的光圈,平面镜B. 较大的光圈,凹面镜C. 较小的光圈,平面镜D. 较小的光圈,凹面镜5 用显微镜观察叶下表皮临时装片时,发现一气孔位于视野的右下方。

要想使该气孔移至视野中央,装片应移向( )A .左上方B .左下方C.右上方D .右下方6 植物的根既能吸收土壤中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又能将其他不需要的物质挡在外面,这主要是由于( )A.细胞壁具有保护细胞的功能B. 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的功能C. 液泡与吸水和失水有关D. 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7 对如图4-2 所示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该过程表示细胞生长B .该过程可以表示细胞分化C.该过程受遗传物质控制D.d 图细胞中遗传物质减少一半7 洋葱根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 N ,如果其中一个细胞连续分裂3 次,那么,分裂3 次后,将得到细胞的个数和这些细胞的染色体数分别为( )A.3 、2 N B.8 、 2 NC.3 、N D.8 、N8 下列关于动植物体结构层次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植物叶片的表皮、动物的血液属于组织B .植物的果实、动物的心脏属于器官C. 动植物的组织都是由细胞分化形成的D. 动植物的结构层次都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9 小明的爷爷在育苗前对种子进行了一系列的处理:称取1 kg 水稻种子,用水浸泡24 小时,再放入一个带有许多小孔的塑料篮子里并盖上纱巾,每天把篮子放在阳光下,用温水浇一次。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种子用水浸泡24小时,是为了让种子萌发有充足的水分B .每天把篮子放在阳光下,是因为种子只有光照才能萌发C.种子放入一个带有许多小孔的塑料篮子里,是为了让种子萌发有充足的空气D .每天把篮子放在阳光下并用温水浇一次,是为了让种子萌发有适宜的温度和水分10 科学家为了检测有机物运输的部位及方向,做了如下实验:他们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碳的二氧化碳,由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合成了含放射性标记碳的葡萄糖。

一段时间后,先后在茎的树皮和根的树皮中发现了含此标记碳的葡萄糖。

此实验证明运输有机物的部位及方向是( )A.韧皮部的导管、由上向下B.韧皮部的筛管、由上向下C.木质部的导管、由下向上D .木质部的筛管、由下向上11.在内陆地区大面积植树造林,能够( )。

A. 增加空气湿度,减少降雨量B. 增加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C. 提高大气氧含量,减少降雨量D. 降低大气氧含量,增加降雨量12 光下检测植物的呼吸作用不明显的原因是( ) 。

A. 光合作用强,吸收了二氧化碳B. 光下不进行呼吸作用C. 光合作用抑制了呼吸作用D. 光下呼吸作用减弱13. 新疆的瓜果比较甜,其原因是( ) 。

A. 纬度比较高,光照时间长,制造的有机物多C. 新疆地区的水甜B. 昼夜温差大,晚上呼吸作用弱,积累的有机物多D. 新疆地区的土壤肥沃14. 根据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下列哪些措施可以提高大棚蔬菜产量?( ) 。

①增加光照时间②适度增加大棚中的二氧化碳量③增加大棚中的昼夜温差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①②③15. 高大树木顶端叶片中的细胞能够不断地得到充足的水分,在这一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

A. 蒸腾作用 B. 光合作用 C. 呼吸作用 D. 根压16. 从前,农村每家都用地窖储存地瓜、粮食或蔬菜,每次进地窖前要先将通风口打开一段时间,原因是( ) 。

A. 地窖内太冷 B. 贮存的粮食等呼吸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碳 C.地窖内的粮食等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大量氧气 D. 地窖阴暗潮湿17、浇花过勤,花土总是含有大量的水分,这样会导致根烂掉,植物死亡,其原因是A 、水分过多,根先无法吸收B 、水分过多,根无法呼吸C 、水分过多,使细菌能大量繁殖D 、根吸收的水分过多而死亡18 、将带叶的杨树枝条下端插入红墨水中,待一些时候把枝条纵切,茎内被染红的部位是()A、导管B、形成层C、茎的全部D、筛管19.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下列对此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 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体的单个细胞都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C. 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完成的,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转换能量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动力D. 人体由一个受精卵分化形成组织,组织结合成器官,器官联合成系统,进而由系统构成人体20. 如图是南瓜的发育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A. 被子植物的一生开始于[5]种子的萌发B. [3]和[4]的形成必须经过从[1]-[2]所表示的两个过程C. [6]中的叶是由[4]中的胚芽发育而成的D. 南瓜生长的过程中需要多种无机盐,为使南瓜增产丰收,在南瓜的开花期应多施磷肥二、识图分析题21 (10 分)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某农田中影响农作物生活的各种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进行了认真调查分析,并绘出了下列食物网。

请据图分析回答:1)该农田生态系统能量的源头是___________2)该食物网中共有__________ 条食物链。

3)试写出蛇获取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4)若该生态系统受到农药污染,则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为______________ 。

(5 )鸟与青蛙之间是__________ 关系22 (8 分)析两种子的结构图,请将图中对应结构的数字填在横线上:①玉米种子的胚是由构成的.②胚乳是;③两种子中,将来发育成茎和叶的结构是;④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的结构分别是.23.(8分)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该图除了表示桃花的结构外,还可表示桃花的过程。

花谢以后要结桃子,还要经历的另一个重要生理过程是。

(2)图中序号3、4、5 所示结构共同组成。

(3)我们平时所吃的桃子,其食用部分是由图中的[ ] 发育而来的。

(4)桃树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16 条,那么图中【1】结构内的花粉的染色体数目是条24 、(8分)在温室大棚内进行作物种植具有减少水分蒸发,便于调控棚内光照、温度和二氧化碳含量等优点。

下图为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对大棚某种蔬菜光合作用强度(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速度)的影响曲线。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在作物生长旺盛时期,要定期补充一定量的水分,被吸收到植物体内的水分绝大部分被用于植物的蒸腾作用,这不仅有利于植物体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有效地散热,还能促进。

(2 )对温室内的土栽作物施用有机肥,不仅有利于培育绿色食品,还可增加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3)曲线A点和B点的光合作用强度差异说明 __________ 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

(4)假如在大棚内培育玉米新品种,会因风力不足,雌花穂得不到足够数量的花粉。

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可采用的方法25(6分)下图是有关生物细胞生活史的概括.请根据图分析回答问题.(1)假设A、B、C代表水生生物发育过程的起始阶段,则A细胞是,通过细胞才能使细胞数目不断增多.(2)③所示的变化在生物学上称为.在这个过程中,除了一小部分仍然保持着分裂能力外,大部分细胞失去分裂能力.细胞在形态功能上发生变化,其结构是形成了不同组织(3)F-G-H 过程的技术,在植物学上叫三实验探究两个题共20 分26.(10 分)下表为“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实验设计,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用培养皿A与B进行对照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适宜的 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需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组培养皿做对照实验。

(3)如果用培养皿A(有空气)和D(无空气)进行对照实验,结果发现A 组种子能正常萌发,D 组种子不能萌发,这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4)若要探究光照对该种子的萌发有无影响,请完成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和结果分析。

第一步:在培养皿底部铺上滤纸,并加入适量的水,然后取等量的两份种子分别放人两组培养皿中(温度控制在20 C);第二步:将一组培养皿置于______ 的环境中,另一组置于黑暗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

(5)结果分析:如果两组培养皿中种子萌发的结果基本相同,则说明光照对该种子的萌发___ (填“没有”或“有” )影响。

27(10 分)生物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员老师的帮助下,选取栽培于花盆中正常生长的牵牛花为实验材料,设计了如图10 所示的实验装置,接着进行了以下实验:①将此装置放于黑暗处一昼夜后,移至光下数小时,再将这三片叶取下,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②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培养皿中,分别向甲、乙、丙三片叶上滴加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变化.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将此装置放入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2)在光下放置数小时后,发现两玻璃瓶的内壁上有小水珠,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植物的作用和液体的蒸发.(3)叶片甲滴加碘液后出现的现象是铝箔遮盖的部位不变色,其余部分变成蓝色,这一现象可以说明光合作用需要.(4)叶片乙、丙滴加碘液后分别出现的颜色变化是乙叶片不变蓝色,丙叶片变成蓝色,这说明光合作用需要.要使实验达到预期的结果,装置中两个玻璃瓶上的塞子要密封好,目的是防止进入瓶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