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课时钠的重要化合物(经典导学案)

第1课时钠的重要化合物(经典导学案)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1课时钠的重要化合物学习目标核心素养建构1.掌握Na2O、Na2O2等金属氧化物的性质。

2.比较Na2CO3、NaHCO3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差异及相互转化。

『知识梳理』一、钠的氧化物1.氧化钠的性质氧化钠属于碱性氧化物,具有碱性氧化物的通性。

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1)与水反应:Na2O+H2O===2NaOH;(2)与酸性氧化物(如CO2)反应:Na2O+CO2===Na2CO3;(3)与酸(如HCl)反应:Na2O+2HCl===2NaCl+H2O。

2.过氧化钠的性质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试管发烫,带火星的木条复燃;②滴加酚酞后溶液先变红,然后褪色Na2O2与水反应生成O2同时放出较多的热量,中间产物具有漂白性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1)与H2O反应:2Na2O2+2H2O===4NaOH+O2↑;(2)与CO2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微自测]1.下列关于钠的氧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 .Na 2O 2是白色固体,和冷水作用得到O 2和NaOHB .Na 2O 2与水的反应中,氧化剂是Na 2O 2,还原剂是水C .Na 2O 不稳定,能继续被O 2氧化生成Na 2O 2D .都能与酸反应,生成含氧酸盐,都是碱性氧化物 答案 C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 (1)热稳定性Na 2CO 3性质稳定,NaHCO 3不稳定,易分解,反应方程式为2NaHCO 3=====△Na 2CO 3+CO 2↑+H 2O 。

(2)与酸(足量盐酸)反应(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①Na 2CO 3:CO 2-3+2H +===CO 2↑+H 2O ; ②NaHCO 3:HCO -3+H +===CO 2↑+H 2O__。

(3)与碱(氢氧化钠)反应: ①Na 2CO 3与NaOH 不反应。

②NaHCO 3:NaHCO 3+NaOH===Na 2CO 3+H 2O 。

[微自测]2.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向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入稀盐酸,立即产生气泡( ) (2)分别加热Na 2CO 3和NaHCO 3固体,试管内壁均有水珠,两种物质均受热分解( )(3)NaHCO 3溶液中加入稀HCl :CO 2-3+2H +===CO 2↑+H 2O( )(4)用如图装置(夹持、加热装置已略)进行实验,由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证明①中NaHCO 3固体受热分解( )答案 (1)× (2)× (3)× (4)√ 三、焰色反应 1.定义很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

2.操作3.几种金属的焰色金属 钠 钾焰色黄色 紫色(观察时要透过蓝色钴玻璃 )[微自测]3.Na 2CO 3和NaHCO 3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请回答:(1)两物质的水溶液分别与足量盐酸混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去Na 2CO 3固体中少量NaHCO 3的方法,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物质的焰色反应分别为________色、________色。

答案 (1)CO 2-3+2H +===CO 2↑+H 2O HCO -3+H +===CO 2↑+H 2O(2)2NaHCO 3=====△Na 2CO 3+CO 2↑+H 2O (3)黄 黄探究一有关Na2O2与CO2、H2O的反应从宏观现象分析Na2O2与H2O的反应[探究素材]1.掌握过氧化钠的三个注意点(1)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因其与酸(盐酸、稀硫酸等)反应时除生成盐和水外,还生成O2,不符合碱性氧化物的概念。

(2)Na2O2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S2-、SO2、SO2-3、Fe2+、酸碱指示剂等。

(3)Na2O2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因此Na2O2的水溶液能氧化有色物质而使之褪色,能漂白品红溶液、酸碱指示剂、有色布条等。

2.Na2O2与H2O的反应过程分析Na2O2与水的反应可分为两个过程:①Na2O2+2H2O===2NaOH+H2O2②2H2O2===2H2O+O2↑所以Na2O2与H2O反应时,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反应过程中有H2O2生成,H2O2有强氧化性,故向反应后的水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时,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探究题目]1.如图所示装置,试管b中盛有水,气球a中盛有干燥的Na2O2颗粒,U形管中注有浅红色的水,将气球用橡皮筋紧缚在试管口。

实验时将气球a中的Na2O2抖落到试管b的水中,下列叙述的现象正确的是()A.U形管内红色的水褪色B.试管内溶液变红C.气球a被吹大膨胀D.U形管中水位不变解析Na2O2抖落到试管b的水中后发生反应:2Na2O2+2H2O===4NaOH+O2↑,该反应产生的O2使气球a膨胀,放出的热量使锥形瓶中的气体膨胀,导致U形管中c端水位下降,d端水位上升。

故选C。

答案 C从守恒和微观认识Na2O2与H2O、CO2的反应四大关系[探究素材]1.物质的量的关系无论是CO2或H2O的单一物质还是二者的混合物,通过足量的Na2O2时,CO2或H2O与放出O2的物质的量之比均为2∶1。

2.固体质量的关系相当于固体(Na2O2)只吸收了CO2中的“CO”、H2O中的“H2”;可以看作发生相应的反应Na2O2+CO===Na2CO3,Na2O2+H2===2NaOH(实际上该反应不能发生)。

3.电子转移关系不论是与CO2还是与H2O反应,CO2与H2O均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反应的实质都是Na2O2自身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有1 mol O2生成时,转移的电子均为2 mol。

4.先后顺序关系一定量的Na2O2与一定量CO2和H2O(g)的混合物的反应,可视作Na2O2先与CO2反应,待CO2反应完全后,Na2O2再与H2O(g)发生反应。

[探究题目]2.200 ℃时CO2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共23.2 g与足量的Na2O2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7.2 g,则原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A.0.2 mol B.0.6 molC.0.8 mol D.1.0 mol解析方法一:设混合气体中CO2、H2O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

2CO2+2Na2O2===2Na2CO3+O2固体的质量差2 mol 88 g-32 g=56 gx28x2H2O(g)+2Na2O2===4NaOH+O2固体的质量差2 mol 36 g-32 g=4 gy2y则:44x+18y=23.228x+2y=7.2解得x=0.2 mol,y=0.8 mol则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0.2 mol+0.8 mol=1.0 mol。

方法二:200 ℃时2CO2+2Na2O2===2Na2CO3+O22 12H2O(g)+2Na2O2===4NaOH+O22 1200 ℃时CO2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共23.2 g 与足量的Na2O2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7.2 g,则根据质量守恒:m(O2)=23.2 g-7.2 g=16 g,则n(O2)=16 g/32 g·mol-1=0.5 mol,则n(H2O)+n(CO2)=2n(O2)=1.0 mol。

答案 D探究二Na2CO3与NaHCO3从微观反应原理认识Na2CO3与盐酸反应[探究素材]1.向盐酸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开始时酸过量)2HCl+Na2CO3===2NaCl+CO2↑+H2O2.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开始时酸不足)HCl+Na2CO3===NaCl+NaHCO3HCl+NaHCO3===NaCl+CO2↑+H2O结论:不同的滴加顺序产生不同的现象,这也是不用其他试剂就可鉴别Na2CO3溶液和盐酸的原理。

[探究题目]3.分别取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各100 mL,再通入一定量的CO2,随后分别各取20 mL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0.2 mol/L的盐酸,在标准状况下产生CO2的体积(y轴)与所加入盐酸的体积(x轴)的关系如下图(分A、B两种情况):(1)在A情况下,溶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其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2)在B情况下,溶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其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3)原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解析CO2通入NaOH溶液中进行反应时,据CO2量与NaOH量的相对多少,有这样几个阶段:①CO2+2NaOH===Na2CO3+H2O,此时溶质可能为NaOH和Na2CO3或只有Na2CO3(刚好反应);②Na2CO3+CO2+H2O===2NaHCO3,此时溶质可能为Na2CO3和NaHCO3或只有NaHCO3。

据图分析:B情况最终生成的CO2(其实就是最初通入与NaOH溶液反应的)是A情况的2倍。

(3)当加入150 mL盐酸时,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溶质为NaCl。

据元素守恒有n(NaOH)=n(Na +)=(Cl-)=0.2 mol/L×0.15 L=0.03 mol,所以原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3 mol/0.02 L=1.5 mol/L。

答案(1)NaOH、Na2CO31∶1(2)Na2CO3、NaHCO31∶1(3)1.5 mol·L-1从宏观现象发展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探究素材]1.利用热稳定性不同鉴别。

2.利用和酸反应生成气体的速率不同鉴别(相同条件下)。

3.利用阴离子的不同鉴别。

4.利用溶液的酸碱性不同鉴别(相同条件下)。

[探究题目]4.在课堂上老师出示了两瓶失去标签的Na2CO3和NaHCO3无色饱和溶液,希望班里同学提出简便的鉴别方法,该班同学踊跃提出看法,其中不合理的是()①用干燥的pH试纸检验,pH大的是Na2CO3②取等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各滴入酚酞溶液,红色较深的是Na2CO3③取等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加热,有气泡产生的是NaHCO3④取等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开始就有气体放出的是NaHCO3⑤取等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Na2CO3⑥取等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滴加Ba(OH)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Na2CO3 A.①②B.③⑥C.④⑤D.②⑤解析③中因为NaHCO3溶液受热时NaHCO3不分解,只有NaHCO3固体受热才分解;⑥中分别向两支试管中滴加Ba(OH)2溶液,都能出现白色沉淀,化学方程式为Na2CO3+Ba(OH)2===2NaOH+BaCO3↓,2NaHCO3+Ba(OH)2===Na2CO3+BaCO3↓+2H2O。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