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饮食护理ppt完整课件
15
米谷品
• 稻米 味甘苦,平,无毒。主温中,令人多热,大便坚,不可多食。即 糯米也。
• 粳米 味甘苦,平,无毒。主益气,止烦,止泄,和胃气,长肌肉。 • 粟米 味咸,微寒,无毒。主养肾气,去脾胃中热,益气。陈者良,治
胃中热,消渴,利小便,止痢。 • 绿豆 味甘寒,无毒。主丹毒,风疹,烦热,和五脏,行经脉。 • 赤小豆 味甘酸,平,无毒。主下水,排脓血,去热肿,止泻痢,通小
脉,令人痿黄。不可与姜、橘同食,令人患卒心痛。妊娠 不可食,令子缺唇。二月不可食,伤神。 • 犬肉 味咸,温,无毒。安五脏,补绝伤,益阳道,补血脉, 厚肠胃,实下焦,填精髓。
18
鱼品
• 鲤鱼 味甘,寒,有毒。主咳逆上气,黄疸,止渴,安胎。治水 肿,脚气。
• 鲫鱼 味甘,温平,无毒。调中,益五脏。 • 鳝鱼 味甘,平,无毒。主湿痹。 • 鳖肉 味甘,平,无毒。下气,除骨节间劳热结实壅塞。 • 蟹 味咸,有毒。主胸中邪热结痛,通胃气,调经脉。 • 螺 味甘,大寒,无毒。治肝气热,止渴,解酒毒。
• 酸味,有收敛固涩之效,适用于气虚、 阳虚不摄而致的多汗症,以及泄 泻不止、尿频、遗精、滑精等病 症。
• 苦味,有能泄、能燥、能坚的作用,多 用于解除热证、湿证、气逆等病证。
• 咸味,有软坚散结,亦能泻下的作用,用 治热结、痰核、瘰疬等病症。
14
四、食物的四性五味
• 五味与五脏的关系 《素问·宣明五气篇》中记载:“五味所入:酸 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 谓五入。” ——说明酸、辛、苦、咸、甘五味分别对五脏 产生特定的联系和亲和作用,它们进入哪一脏, 就会对该脏发挥有益的生养作用。
• 《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辛甘发散 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 淡味渗泄为阳。”
12
四、食物的四性五味
• 辛味,有能宣散、行气血、能润之功效, 对于表寒证及气血阻滞病症应注意选用 之。
• 甘味,有补益和中缓急的作用,在人体 五脏气血阴阳任何一方虚症时可用甘味 缓和拘急疼痛等。
13
食物的四性五味
10
四、食物的四性五味
• “四性”主要是指:食物的寒、热、温、 凉;
• 寒凉性食物,有清热、泻火或解毒的 作用,
• 如粮食中的陈仓米、小米、高梁米、大 麦、苡仁、赤小豆、绿豆等;
• 温热性的食物,具有温中、祛寒之功效, • 如:糯米、黄米、小麦等甘温食物.
11
四、食物的四性五味
• “五味”主要是指食物的酸、苦、甘、辛、 咸;
9
三、中医饮食护理的基本观点
• 辨证施膳 • 辨证施膳分为辨证和施膳两个阶段 • 辨证主要是指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及体
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内外 因)、性质(寒热)、部位(表里、脏腑、经 络)及邪正关系(虚实)之间的关系,确定为 某个证型。 • 施膳主要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膳食 宜忌。 • “同病异膳”和“异病同膳”之不同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 俱,而尽终其天年,度岁乃去。”
强调了饮食调养在人 类养生,确保健康长
寿中的作用。
4
二、中医饮食护理源流
• 春秋战国:
《素问·脏气法时论》曰: “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 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此五者,有辛 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 软,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
水道及治小儿热惊痫。 • 鸡肉 味甘,性温,无毒。温补脾胃,益气养
血,益五脏,补虚损,强筋骨。
17
兽品
• 牛肉 味甘,平,无毒。主消渴,止啘泄,安中益气,补脾胃。 • 羊肉 味甘,大热,无毒。主暖中,头风,大风,汗出,虚劳,寒冷,
补中益气。 • 猪肉 味苦,无毒。主闭血脉,弱筋骨,虚肥人。 • 兔肉 味辛,平,无毒。补中益气。不宜多食,损阳事,绝血
便。解小麦毒。 • 匾豆 味甘,微温。主和中。叶主霍乱吐下不止。 • 小麦 味甘,微寒,无毒。主除热,止烦躁,消渴,咽干,
利小便,养肝气,止痛,唾血。 • 大麦 味咸,温、微寒,无毒。主消渴,除热,益气,调中,
令人多热,为五谷长。
16
禽品
• 鹅肉 味甘,平,无毒。利五脏,主消渴。 • 鸭肉 味甘,凉,无毒。补内虚,消毒热,利
6
二、中医饮食护理源流
• 唐代
孙思邈 《 千金药方》“安身之本,必资于食”,强 调一般情况下,应把食疗放在首位。
• 元代
食疗有了新发展,忽思慧《饮膳正要》 注意日 常食物的合理调配和添加适当的药物,以达到健康强 身、防病治病的目的。
7
三、中医饮食护理的基本观点
• 整体观念 • 辨证施膳
8
三、中医饮食护理的基本观点
进一步指出了五谷、五 果、五畜的气味属性以 及在治病、防病当中的
作用。 5
二、中医饮食护理源流
• 东汉:
• 《伤寒杂病论》桂枝汤的煎服法中指出“服已须臾, 啜热稀粥一升余,以且药力……禁生冷、粘滑、肉面、 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明确提出了服用桂枝汤的宜 忌,是中医饮食护理的典范。
• 《金匮要略》还进一步明确指出: “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 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
1
学习内容
一、中医饮食护理的概念 二、中医饮食护理源流 三、中医饮食护理的基本观点 四、食物的四性五味 五、饮食的相宜 六、饮食的禁忌 七、中医饮食护理的原则 八、中医外科病证饮食护理(痔疮、肠痈)
2
一、中医饮食护理的概念
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 应用食物来
的一种护理方法。
3
二、中医饮食护理源流
• 春秋战国:
• 整体观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天地人合一,即是人与自然的相统一,因为人处在天 地之间,生活于自然环境之中,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因此,人 和自然具有相通相应的关系,遵循同样的运动变化规律。所以饮 食护理就有了因时而异、因地而异等原则。
其次是指把人体当作一个有机整体来看待:人体是由肝、心、 脾肺、肾等五脏,胃、小肠、大肠、三焦、膀胱和胆等六腑,皮、 脉、肉、筋等五体,以及眼、耳、鼻、口、舌、前阴和肛门等到 诸窍共同组成的。并通过五行的相生、相克将五脏、六腑及五体 等有机联系起来,所以就有了食物对脏腑的“所生”、“所克”、 “所制”、“所化”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