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物的研究与开发
A
19
A
20
(三)血清药化学和血清药理学 天然药物中尽管含有很多化学成分,通常只有吸
收入血液中才能发挥药效。吸收入血的成分属于少数, 如果只研究吸收到血液中的成分(血清药化学)及药 理作用(血清药理学)可大大降低成本。
但此法可靠性相对较差,此法不太常用。
A
21
(四)生物活性成分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又如:人参
人参茎叶
A
5
3.在不明确有效成分的基础上:
临床疗效明确的经典方 经验方
经药效学研究复方中药
开发为新药
A
6
4.
有效部位 有效成分
在基本搞清基础上
将有效部位开发为新药
A
7
如:地奥心血康、银杏叶制剂等。 特点:药品的均一性较易控制,临床疗效稳
定、质量易于得到保证等。
A
8
5. 通过天然药物的研究 中药中有效成分的研究 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 发现有药用价值的单体
3.在众多生物活性中力求找出最本质的作用
天然药物或中药在临床治疗上可能作用于多个靶 点,因而具有多种疗效,即表现出多方面的活性。
研究者应当力求找出其中最本质的作用,选择建 立反映临床治疗作用特点、且效果与之平行的活性测 试体系,才有可能追踪分离出目的活性成分或甚至有 效成分。
A
26
中药或天然药物名称
合成
提取精制
发酵
试验规格
A 制剂化探讨
上市销售(GSP)
申请生产许可(GMP)
杂志公开发表 接受公众检验
III期:毒性、药效(多数病人, 多点观察)
II期:毒性、药效(少数病人) I期:毒性(健康人群)
申请临床试验(GCP)
临床试验用样品
15
二、天然药物中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方法
从天然药物或中药中开发创新药物的关键是能 否从天然药物或中药中分离得到有药用价值的活性 化合物。
活性筛选
申请专利
选择确定作为开发对象的目标化合物
创新药物源 头研究阶段
工业化探讨(大量制备)
(GLP)
药效药理
致畸
药 理
一般药理 药物动态
特 致癌
殊 毒 性
致瘾 生殖毒性
生 化
吸收排泄 代谢
毒
急性毒性 亚急性毒性
性 慢性毒性
作用机理
理化学性质、
制定质量标准 稳定性 配伍变化 试验方法
工业制备方 法探讨
原料及制剂稳定性研究
生物利用度或溶出度试验
A
12
资源调查研究⑦ 原料保障 供 Nhomakorabea研究栽培研究 组织培养
人工合成
A
13
2、临床试验研究
① Ⅰ期临床试验
② Ⅱ期临床试验
③ 申请新药证书及生产批文号
3、试生产阶段
★ Ⅲ期临床试验(安全性考察)
4、正式生产
A
14
现代创新药物研究开发的大致过程
合成
情报
提取、结 构测定
1.关键在于选择、建立先进的生物活性测试方法 天然活性化合物的追踪分离能否取得成功,关
键在于有无好的生物活性测试体系。试验模型可以有 整体动物、器官、组织、细胞、酶或受体以及体内生 物活性物质等。
采用整体动物进行的试验与人比较相近,但是实 验费时费钱,现象复杂,加以动物个体差异及病理模 型难于建立等因素,给分离过程活性筛选带来难度。
2.确保供试材料具有活性
这是追踪分离活性化合物的前提。 为确保活性成分分离工作在可靠的基础上进行, 对供试天然药物或中药有时须采用多项指标、体内外 进行测试加以确认。
A
24
本方法的优点是: ①活性低或含量少的化合物不至于丢失; ②增加了检出新化合物的机会; ③可能分离得到不同作用机制的化合物。
A
25
生理活性
活性筛选体系
目标活性物质
乌头 (Aconitum spp.)
强心、利尿 兴奋、镇痛
Yagi-Hartung法 (离体蛙心)
去甲基乌药碱 (Higenamine)
乌头碱类
大黄(Rheum coreanum及R. palmatum的杂交种)
健胃、缓泻
致泻活性(小鼠)
番泻苷 (sennoside)
第十一章 天然药物的研究与开发
A
1
本章主要内容
一、天然药物的研究开发程序 二、天然药物中生物活性成分
的研究方法
A
2
天然药物的研究开发程序
一、天然药物或中药的研发途径
(一)从天然药物或中药中开发新的主要形式
1. 通过文献资料
民间用药的调研
通过药理学的筛选研 究
发现具有药效的矿物及微生物 发现具有药效的动植物
将其开发为新药
A
3
2. 已知某种成分
已知某类成分
具有药用价值
根据动植物的亲缘关系
寻找含有这种成分的动植物
将其开发为新药
A
4
这种形式可以解决贵重药材资源不足的问题, 从而寻找替代资源。
如:黄连、黄柏均含有黄连素,具有抗菌消炎作 用,临床疗效良好,但因黄连、黄柏资源有限, 故限制黄连素的使用。
根据亲缘关系发现三颗针中也含有黄连素, 进而将三颗针开发成一个新药。
中药有千年用药历史,对某些疾病有独特疗效,临 床基础雄厚,其中化学成分和和种类多,结构新颖, 是创新药物及其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来源。
A
16
(一)天然药物或中药中原生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 1.确定测试模型或指标,进行体内或体外试验。 2.按化学成分的性质将其粗分为不同部分,确定 活性部位。
A
17
3.采用色谱或其他方法对活性部位分离得 到活性成分。
A
22
目前在实际工作中多采用的是那些灵敏、简便、 可用于微量样品的体外活性测试方法。
其中,利用对酶、受体或体内生物活性物质的抑 制或促进作用,以及利用基因调控影响进行的活性测 试方法因为简便易行又可定量,更是受到青睐,得到 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A
23
但是有时这种体外活性测试方法所得结果与药 物实际在体内的作用并不平行,故实践中也应予以 注意。
茵陈蒿
利胆、抗炎
(Artemisia capillaris)
胆汁分泌促进作 用
茵陈色原酮
(capillarisin) 等
4.根据理化性质或波普数据确定单体化合 物的结构。
5.对有药用价值的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或 构效关系的研究,进而将其开发成新药。
A
18
(二)天然药物或中药中前体活性成分的研究 动植物中的化学成分本身无生物活性,但经体
内代谢后的产物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称为前体活性 成分。
对这类成分的研究常采用体内代谢的方法进行。
开发为新药
如:青蒿素
青蒿素甲醚
A
9
(二)从天然药物或中药中开发的三阶段 1、临床前研究
① 选定研究对象; ② 收集原材料 ③ 筛选活性 ④ 分离追踪活性成分、确认结构
A
10
急性毒性试验
长期毒性试验
⑤ 动物试验 特殊毒性试验
(致畸、致癌、致突变)
药代动力学试验
A
11
处方及工艺研究
临床及生产用药品质量研究 ⑥ 制剂工业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