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

六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

三、质疑交流
四、小组互动
五、自由背诵课文
活动
总结
1、你有哪些收获?
2、积累并背诵【论语八则】。
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入则孝
第( 2 )周
活动
目标
1、了解作者。
2、了解诗词的大概意思,并背诵。




一、激趣引入。
导入《蒹葭》:吟诵三千年华夏优美文字,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璀璨。
2.了解诗词大意。
二、学习《入则孝》
活动
总结
1、这首词抒发了词人什么情感?
2、这首词抒发情感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结合词的内容具体分析。
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雨霖铃(宋)柳永
第( 11 )周
活动
目标
1.了解柳永及其作品特点;体会词中凄清的意境和哀伤的离愁;改写诗词名句。2.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并背诵。
活பைடு நூலகம்



一、导入新课:宋词作为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在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提及宋词,不能不提到婉约词的代表人物柳永;而提及柳永,又不能不提到他的代表作《雨霖铃》。多年来,它常诵不衰。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导入《诗经》,复习前课有关《诗经》知识。
二、内容解读体味意境
(一)静心聆听学生配乐朗读。
(二)谈谈这首诗给你的整体感受。(整体把握,各抒己见)
三、从诗句的哪些内容感受到的?
(学生讨论、交流,幻灯片一一呈现学生讨论的结果:◆写景句;◆追寻伊人的过程)
三、技法探究明确作用
起兴手法的运用,使全诗因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优美。
4、末两句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
活动
总结
在这首诗里,诗人抒写长期贬居生活的艰辛和对世事沧桑、亲朋凋零的伤感,含蓄地表达了内心的不平。但诗人并未因此消沉下去,而是振作精神面向未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以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虞美人【唐】李煜
1.师范读文章内容。
2.学生自读,排除字词障碍。
3师生共同了解《入则孝》的大概意思。
4.学生根据意思自读文章。
5小组内练习朗读。
6.男女生比赛读。
7.评比指导朗读。
活动
总结
你有哪些收获?
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蒹葭《诗经》
第( 3 )周
活动
目标
1.了解写作背景。
2.了解诗词的大概意思,并背诵。




一、激趣引入。


一、导入:我们学习过很多赞美月,描写月的诗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文豪苏轼写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吧,去领略他的中秋情怀。
二、诵读诗词
1.自由诵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出情味
2.指名学生读3.评价
(三)品读词句,走近苏轼
1.月夜饮酒①从这首词中,你看到了一轮怎样的月亮? ②你从哪里知道是中秋月呢?—小序③你从小序中还发现了什么?说一说小序起着什么作用呢?
二、朗读,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注意朗读的节奏。
2、学生齐读这首词,走进这首词的世界。请学生结合注释,疏通这首词的文字,理解词的字面意思,并且思考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同桌讨论,回答)
明确:上阕: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离别难)
下阕:想象中的别后情景(思念苦)
四、诗词赏析
活动
总结
在这首《雨霖铃》中,词人把离别之事与清秋凄凉之气叠加在一起,融合在一起,非常悲苦,再加上特别凄凉,这就使情感的表
达更加沉重。
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岳阳楼记(宋)范仲淹
第( 12 )周
活动
目标
1.了解作者范仲淹。
2.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并背诵。




一、名楼导入:同学们,我国古代的很多名胜古迹,大多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今天,我们就来共同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二、课件示图解题,作者及文体简介:
活动
总结
诗人的笔触完全在空际点染盘旋,诗境如海市蜃楼,弹指即逝;诗的形象是幻想和现实交织在一起而构成的完美的整体。
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江上别李秀才(唐)韦应物
第( 8 )周
活动
目标
1.了解作者。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古代诗词曲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首古诗 。
校本课程教案
哈拉海镇第二中心小学
(六)年组( 下 )学期
进 度 表
周次
内容
1
《论语》第十则:修身做人
2
入则孝
3
蒹葭《诗经》
4
木兰诗
5
白莲唐陆龟蒙
6
过华清宫峨眉山月歌唐杜牧
7
霜月(唐)李商隐
8
江上别李秀才(唐)韦应物
9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代刘禹锡
10
虞美人【南唐】李煜
11
雨霖铃(宋)柳永
12
岳阳楼记(宋)范仲淹
13
记承天寺夜游蝶恋花水调歌头(宋)苏轼
14
淮中晚泊犊头浪淘沙(宋)苏舜钦
15
醉花阴(宋)李清照
16
沁园春·长沙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毛泽东
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论语》第十则:修身做人
第( 1)周
活动
目标
1、了解《论语》第十则的内容,能够熟练的朗读,并背诵。
2、了解作者孔子。




一、导入提问:影响几千年中国思想文化的书是什么?有可能出现各种回答。老师分析后可揭示答案:是《论语》。汉武帝时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它成了中国正统思想的代表…
活动
总结
木兰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因为她既有女儿情怀,更具英雄气慨的古代杰出巾帼英雄形象,在代父从军中看到了她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渴望和平的心愿。
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白莲唐陆龟蒙
第(5)周
活动
目标
1.了解作者陆龟蒙。
2.了解诗词的大概意思,并背诵。




一、激趣引入
人们都喜爱艳丽的红荷,而很少有人欣赏素雅的白莲,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描写白莲的诗,板书课题。
2.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并背诵。




一、激趣引入
这首诗写的是深秋季节,在一座临水高楼上观赏霜月交辉的夜景。
二 、学习古诗。
1.师范读文章内容。
2.学生自读,排除字词障碍。
3.师生共同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4.学生根据意思自读文章。
5.小组内练习朗读。
6.男女生比赛读。
7.评比指导朗读。
三、小结:你有哪些收获?
2.赏月思亲,既然是“怀子由”,那么你从词中的哪里感受到了作者“怀子由”又不得见的情感呢?
3.问月抒怀作者在这首词里是不是仅仅只是在“怀子由”呢?
活动
总结
这首词虽饱含人生哲学,但它是通过一个完美的文学意境来表现的。我们感觉到那中秋之夜美好的月色,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词中虽有出世与入世的矛盾,情与理的矛盾,但最后还是以
第( 10 )周
活动
目标
1.诵读词作,赏析重点词句,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2.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并背诵。




一、情景导入
夏天到了,我们校园的白玉兰也开得灿烂,校园处处飘香。有一种花,也是在夏天盛放,它还有一个动人的名字,叫“虞美人”。不过,今天我们接触的“虞美人”不是花,而是一首词,它的作者是李煜。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品读李煜的《虞美人》。
理遣情,不脱离现实,无悲观消极情绪,却是豁达乐观的祝福。
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淮中晚泊犊头浪淘沙(宋)苏舜钦
第( 14 )周
活动
目标
1.了解作者苏舜钦。
2.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并背诵。




一、导入今天,我们又要学一首古诗《浪淘沙》,在学古诗之前,我请同学来说一说古诗的学习方法。解诗题 知作者——诵读全诗——抓字眼,明诗意,理解大意——品意境,悟感情。
1. 朗读课文,熟记第一、二段词语解释或用法
2. 背默第一、二段。
活动
总结
诗中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记承天寺夜游蝶恋花水调歌头
第( 13 )周
活动
目标
1、在诵读中熟悉词,了解词中所叙写的内容。2、通过反复吟咏、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意象,进而了解词中的意境


二、整体感知——诵读
1、师:学习诗歌先从诵读开始,正所谓“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诗歌应通过诵读来领悟其韵律和情感。请同学们齐读本词。(生齐读)2、师:请一位同学起来给我们朗诵此词,请其他同学认真感受,然后对他的朗诵做出评价。3、师:同学们请说说,他读得怎么样。
三、分析鉴赏——品读
师:刚才大家诵读了这首词,已经感受到作者凄凉哀伤的情感,那么词中哪个字能直接抒发这种情感?)
3、最后一句说“无人知是荔枝来”,有什么暗示含义?
活动
总结
杜牧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含蓄、精深,诗人不明白说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贵妃的恃宠而骄,而形象地用“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构成鲜明的对比,收到了比直抒己见强烈得多的艺术效果。
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霜月(唐)李商隐
第( 7 )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