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左乙拉西坦在小儿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左乙拉西坦在小儿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of imminib
young
mesyhte
and
children
and
adults[J].Cancer
Chemotherapy and Pharmacology,2009,63(2):229-238.
[14]Nguyen
L,Fuller D,Lennon novel
S,et 81.I.V.busulfan in
高电压激活的N.型钙通道旧j。③解除负性变构剂对
GABA能和甘氨酸能神经元的抑制,间接增强中枢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抗癫痫作用机制的新型抗癫痫药物。美国FDA于 1999年12月正式批准用于16岁以上成人癫痫部分 性发作的添加治疗,2005年6月又将适应症扩大到
4岁以上儿童。我国在2005年9月已经完成了LEV添 加治疗成人部分性发作癫痫的多中心、双盲、随机疗效
作者简介:程敏(1976~),女,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小儿神经 系统疾病的研究,E—mail:lentaochengmin@163.com。
蛋白结合率低,不到10%。动物实验还显示该药能迅 速穿透血脑屏障并很快分布于海马和前脑皮质细胞外
液中∞1。LEV口服剂量在500—5
000
mg之间呈线性
的药动学曲线,66%以原型从肾脏排泄,无肝酶及自身 诱导作用,药物之间相互作用极少。
[4]王珏,梁文权.不同13龄新生儿阿米卡星的群体药动学 研究[J].儿科药学杂志,2001,7(2):1-2. [5]王珏,梁文权,吴建军.儿童苯妥因群体药动学研究 [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32(1):46-49. [6]姜德春,王丽.癫痫儿童丙戊酸钠群体药代动力学的研 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4,19(2):84-86.
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s
metabolism in B,et a1. its
[7]姜德春,王丽,卢炜.用NONMEM法建立中国癫痫
儿童丙戊酸钠的群体药动学模型[J].中国药学杂志, 20017.42(4):2,91-317. [8]王刚,刘彬,粱荆芬.苯巴比妥在癫痫儿童中的群体 药动学研究[J].医药导报,2007,26(5):496-500. [9]王刚,刘彬,黄晓英,等.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研 究卡马西平在癫痫儿童中的群体药动学[J].中国医院药 学杂志,2007,27(7):100l一1004. [10]张坤,王丽,卢炜.癫痫儿童拉莫三嗪的群体药 代动力学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8,10(2):
105-109.
[11]张峻,杨龙,宋贤,等.大剂量甲氨蝶呤在急性淋 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中的群体药动学[J].中国医院药学 杂志,2007,27(8):1061・1065. [12]王丽.儿科临床药理学亟待发展[J].儿科药学杂志, 2008,14(3):1-3. [13]Menon.Andersen D,Mondick JT,Jayaraman
Verrotti¨刮报道使用LEV单药治疗32例
000~2 500
青少年肌阵挛(JME)患者,其中男20例,女12例,平 均年龄13.3岁,LEV剂量l mg/d。在使 用6月后,有15例完全缓解,15例发作减少50%以 上,3例发作减少小于50%。在使用12月后,29例病 人完全控制,3例无效,证明LEV同样对JME也有较 好的疗效。
研究表明LEV对眼睑肌阵挛同样有良好效果。 2.4婴儿痉挛症(IS)的治疗
I_EV在非痫性疾病中的应用 偏头痛
Brighina
Filippo等Ⅲo将LEV用于伴有先兆的偏头
l 000
痛儿童的预防治疗。16例患儿给予LEV
mg/d治
婴儿痉挛症是在婴儿期起病的一种癫痫综合征。 目前主要首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也有研究表明 氨已烯酸作为首选,拉莫三嗪对该病有效,但这些研究
4.3岁),而且LEV平均剂量偏小[28 mg/(kg・d)粥
mg/(kg・d)]。在单一治疗的过程序,CBZ有 70%、LEV有40%发生不良事件,但都没有危及生命
41
ms/(kg・d)加量至50一60 me,/(kg・d),治疗期包
括5~6周加量期,12周评估期,有效率为各种类型发
作减少50%。结果28例病人[(9.4±5.6)岁]中有 23例病人完成试验,对强直阵挛有效率为64.2%,肌 阵挛有效率为60%,局灶性发作有效率为60%,失神 发作有效率为44.4%,而且所有患儿对LEV有较好耐 受性。
制作用旧]。④阻断大脑皮层GABA受体下调,并将下 调的受体滞留于海马丽增强GABA对神经元回路的 抑制作用。⑤动物实验表明LEV不仅能控制杏仁核 点燃大鼠惊厥发作,而且可以显著持久地缩短点燃后
放电时间H J。⑥可通过减少红藻氨酸一d一氨基羟甲基
及安全性观察的Ⅲ期临床试验,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成
人癫痫的添加治疗。
mg/a(成人),儿童60 mg/(kg・d)的
LEV治疗,84例病人使用安慰剂。经过4周加量期及 20周观察期后发现,LEV能有效减少强直阵挛发作,
其有效率为56.5%,安慰剂组为28.2%。强直阵挛发
作减少50%以上者LEV组为72.2%,安慰剂组为 45.2%。在最初2周内有效者LEV为64.6%,安慰剂
等¨叫对110名儿童进行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提示 LEV不仅对部分性发作有效,同样也能使全面性发作
减少。Berkovic等¨u采用安慰剂对照研究了难治性
万方数据
・59・
Striano
Pasquale等Ⅲ1报道35例眼睑肌阵挛患者,
无反应。对全面性发作有效率更高。有2例病人有不
平均年龄(19±6)岁。其中27例有l一5种抗癫痫药物 治疗史。平均发作(12 a-8.2)次/月,2l例有强直阵挛 发作。34例完成试验,LEV平均用量1
improve
pediatrics:a
dosing
to
safety/efficacy for
hematopoiefic pmgemtor cell transplantation recipients[J].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2004,33(10):979-987. (编辑:余佳芮)
000
2.1癫痫部分性发作 的治疗。为了评估LEV在儿童部分性癫痫发作中的 作用,Glauser等¨o在美国和加拿大60个医学中心进 行了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该研究对象为 4一16岁儿童,按国际抗癫痫联盟关于癫痫分类标准 有部分性发作并经过1~2种抗癫痫药物治疗未能有 效控制者。实验包括8周的基线期和14周的双盲治 疗期。治疗期包括4周的加量期和10周的评估期。 患者随机接受初始剂量20 mg/(kg・d)的LEV和安 慰剂,每2周加量一次直至60 me,/(kg・d),不能耐受 者下调为40 mg/(kg・d)。以癫痫发作减少50%的患 者所占比值为治疗反应率。101例和99例分别接受 LEV和安慰剂治疗。LEV组有24.8%发作减少 50%一75%,12.9%减少75%一100%,治疗反应率为
44.6%。而安慰剂组分别为14.4%和4.1%,治疗反应 率为19.6%。该研究证实了LEV作为辅助治疗可有
效控制儿童部分性癫痫发作。 2007年,Khurana等哺’报道单药治疗儿童癫痫。 2008年,Scott Perry等一1对比研究了左乙拉西坦与卡 马西平单药治疗16岁以下儿童新诊断的部分性发作 癫痫的疗效。2000年7月~2006年12月门诊及住院
985
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行为改变。所以LEV对婴幼儿各 类型癫痫均有较好疗效及安全性。Michael T等∞1报 道3例小婴儿使用LEV,最小患儿仅有2天,3例发作
完全控制且无不良反应发生。
3 3.1
mg/d,28例
(80%)病人有效,9例为单一治疗,6例完全控制,15例 减少发作75%以上,7例减少发作50%~75%。21例强 直阵挛发作病人中,有14例缓解,有效率为66.6%。该
Alberto
的不良事件。有33%的LEV患儿中断单一治疗,其中 添加了其他抗癫痫药物12例,无效2例,出现副作用 8例;CBZ有20%中断单一治疗,加药3例,出现副作 用l例,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较多的研究表明,LEV对儿童部分性发作癫痫具
有良好的疗效、安全性及耐受性。 2.2全面性癫痫强直一阵挛发作 目前,没有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对LEV在 全面性癫痫的疗效、安全性、耐受性进行研究。Grosso
均来自于小样本观察。LEV对部分性及全面性癫痫
疗6个月,以一个月发作频率作为观察指标,结果发现 在第一个月发作明显减少,第二个月及第三月减少更 显著。其中7例在前三个月中发作完全控制,头痛的 严重度及持续时间、发作先兆在后3个月也有减少。
・57・
・综述・ 左乙拉西坦在小儿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程敏综述,黄
[中图分类号]!:1971.6
志
审校(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庆400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08X(2009)05-0057-04
The Application of Levetiracetam in
Children耐th
Nervous System Disease
CHENG Min,HUANG Zhi(Childrenj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14,China)
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LEV)是一种具有全新
1
嗯唑丙酸(AMPA)诱导的电流及降低微兴奋性突触后 电流的幅度及频次调节大脑皮层的AMPA受体b J。 LEV几乎具备了较好的抗癫痫药物的所有代谢
动力学特性。首先口服吸收完全(>95%),生物利用 度高,接近100%,达峰时间短,只有0.6~1.3 h,血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