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围产期奶牛管理要点

围产期奶牛管理要点

围产期奶牛管理要点
2014-05-19 06:21 荷斯坦奶农俱乐部网访问量:25 [ 字号:大中小] Ilan Dagoni 以色列著名兽医专家韩超默沙东动物保健大客户经理
一、围产期的概念及重要性
1.围产期的概念
我们把奶牛的每一个胎次分成干奶期和泌乳期两部分,泌乳期和干奶期的节点就是分娩,分娩之前是干奶期,分娩之后是泌乳期。

围产期主要是产前及产后三周。

产前三周为围产前期,产后三周是新产牛阶段。

2.围产期的重要性
成功的围产期饲养管理对于下一胎次获得高产和高的繁殖水平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围产期饲养管理不当所犯下的错误,会持续影响到下一胎次奶牛的生产性能。

同时,干奶期有将近5~6周的时间,干奶早期定义为干奶前期。

我认为干奶前期非常重要,它对整个围产期的顺利过渡以及后续的成绩产生非常重要。

(1)造成奶量减少的因素
另外,围产期的饲养管理不仅影响产奶量,也影响到牛的繁殖性能,表1是以色列牧场的一个报告,它展示了很多因素会造成奶量的损失,而且这些因素和管理有关系。

比如新产牛的阶段;产后疾病的高发;膘情控制的不合理;应激状态,包括天气热的时候分娩;干奶期的时间过长或过短等,都会造成后续奶量的损失。

从表中可以看出,第一胎305天的产奶量能达到10吨多,这个阶段有262头犊牛出生,其中,87头奶牛是在夏季产犊。

夏季产犊牛的胎次奶量相对于平均10.2吨的水平要低将近五百多公斤。

我们可以看到右边的大于二胎牛数据,305天的产奶量达到13685公斤,而在这个阶段里总共有344头牛产犊,其中有93头牛是在夏季产犊,我们看到夏季产犊牛的奶量相对于平均的13吨,降低了将近1吨的水平,就是降低了982公斤。

所以随着胎次越高,夏季应激时,牛群胎次的产量会影响得更大。

所以,夏季的时候尽量减少牛的分娩,同时在夏季最热的时候让干奶期的牛也减少。

这样,可以顺利让奶牛度过干奶前期,围产后期包括产后三周新产牛阶段。

使奶牛在这些阶段少一些,否则会对胎次整个奶量影响非常大。

从表中可以看出,二胎牛干奶期的长短会影响它们的产量。

我们发现大于二胎的344头牛,这些牛平均的奶量是13.6吨,其中105头牛,它们干奶期低于58天,也就是说,干奶期不够长,那么这105头牛的胎次奶量,每头牛每一胎次降低了760公斤。

所以,干奶期短的话会降低下一胎次整个的奶量。

表1 造成奶量减少的因素
(2)产后疾病和产奶量
从下图可以看出,健康牛和存在产后疾病的牛产奶量的关系。

首先我们看到健康牛只,相对于产后疾病牛,不仅分娩早期的奶量是快速上升的,而在整个胎次,奶量也是一直增加的。

所以,健康牛相对于有过这种产后疾病的牛来说,整个胎次的奶量会提高很多。

表2产后疾病和产奶量关系
(3)影响繁殖和发情的因素
表3 影响繁殖的因素
这张表格,主要是针对于影响二胎牛繁殖的因素列出来,其中有星号的这些因素主要是在围产期发生的,包括围产前期和围产后期。

这里,我们重点把围产期存在的问题列了出来,这些问题能够影响到这一胎次牛的繁殖水平。

我们可以看到256头二胎牛,其中有分娩疾病的有52头。

我们从表中可以看出,健康牛第一次配种受胎率达到38.2%,而这些有产后疾病的牛,第一次配种的受胎率仅仅是23.1%,所以差距特别明显。

另外,有过繁殖疾病的牛,在150天以内空怀率能够达到41.2%,而健康牛在150天以内的空怀率仅仅是26.9%。

就是说,产后150天以内,有过繁殖疾病的牛,相对于健康牛来说它们空怀率能够增加一倍。

此外,健康牛平均空怀天数是107天,而有过产后疾病的牛达到了120天,空怀天数增加了13天。

表4 奶牛在发情期不显现的危险因素比值比
另外,还有一些发情不明显的危险因素。

比如,在产后60~70天左右,有些牛还是没有发情征兆,这是它们发情不明显的表现。

在这里我们列出一些会影响到牛不发情的因素,比如,在围产期膘情控制的比较差;一些日粮、管理因素比较差等。

举个简单例子,比如说,分娩的时候牛比较肥,导致产后发情不明显机率相对于健康牛来说会提高1.5倍。

有分娩后疾病的牛,第一次发情相对于健康牛,发情状况不明显因素的会提高2.1倍。

后续发情过程当中发情状况不明显的机率依然会很高,相对于健康牛来说会提高1.7倍。

表5 产后0~60天和0~750天牛群淘汰比例和年度平均产奶量数据(磅)
上表是美国明尼苏达的一个牧场研究数据。

从表中可以看出,奶牛产后60天内淘汰率高达25%,再次向大家证明围产期的管理对整个牛群健康非常重要。

二、围产期奶牛的变化
我们把围产期的变化可以分成三块,第一种是奶牛生理学、生物学范畴的变化,包括产奶、干奶、泌乳、荷尔蒙的变化和新陈代谢的变化。

第二种是饲养管理上的变化,包括牛舍和饲养。

第三种是牛群结构的变化,即分群的变化。

1. 围产期生物学变化
首先,干物质采食量下降,我们都知道奶牛越是临近分娩的时候它的干物质采食量就越低,而且分娩过后一段时间内,它的干物质采食量也上不去。

因此,会造成能量负平衡,能量负平衡最主要的标志就是膘情会下降,奶牛会动用体脂提供营养物质。

同时,高产牛产后低血钙症也非常的多,尤其是亚临床的低血钙症也越来越明显。

此外,奶牛在产后有一段时间的免疫抑制期,在这个时期疾病会高发。

最后,奶牛产完犊牛之后有相当一部分牛子宫会被细菌感染,这都是奶牛生物学的一些变化。

2.围产期营养变化
首先,干奶期和泌乳期的日粮差异非常大。

干奶期日粮精料水平比较低,因为干奶期不需要那么高的淀粉和蛋白。

因此,我们往往添加高比例粗饲料,比如羊草。

而泌乳期正好相反,因为泌乳期奶牛需要更多的脂肪、更多的淀粉来提供产奶,因此,泌乳期日粮精料水平比较高,而粗饲料的比例会下降。

我们知道,奶牛通过瘤胃微生物对日粮进行消化,而干奶期和泌乳期瘤胃微生物区系会发生大量的变化。

干奶期瘤胃微生物,纤维素降解菌数量增加,淀粉降解菌及乳酸转化菌减少。

而分娩后,由于日粮的快速变化瘤胃内菌群也会发生快速的转变,淀粉降解菌数量快速上升,乳酸利用菌上升速度缓慢。

但是,如果产后瘤胃菌群的变化没有完全适应日粮的变化,即淀粉及乳酸的代谢没有完全消化掉,或者导致过多的乳酸在瘤胃里堆积,这就是我们常见的瘤胃酸中毒现象。

临床最主要的是产后急性瘤胃酸中毒,包括亚临床酸中毒都会产生。

表6 干奶期和围产期的营养需求
表7 干奶牛日粮配方
表8 干奶牛日粮配方—原料
(1)围产期饲料配方——收益
围产前期就是产前21天的日粮相对于干奶前期的配方能量和营养物质的水平包括维生素的水平都会提高。

为什么围产前期的日粮浓度会增加呢?主要是因为越临近分娩的时候,奶牛的干物质采食就会下降。

所以,既然吃的少,我们要在这个阶段增加日粮的营养浓度。

此外,围产前期体内的胚胎生长加速,需要提供更高的营养。

另一方面乳腺细胞大量恢复,大量成长,这个时候也需要能量。

所以,在围产前期的日粮浓度要提高。

其次,在围产前期增加谷物日粮或者淀粉的饲喂,主要是延长瘤胃乳头,提高挥发性脂肪酸的吸收,减少亚急性瘤胃酸中毒。

(2)围产期饲料配方——缺陷
我们增加围产前期营养也有缺陷。

第一点就是需额外增加一个牛群,给这些牛一些额外的空间。

那奶牛在这个群里逗留的时间应该多久才合适?传统上是三周,时间长了会导致内脏的脂肪堆积,时间短了会形成牛群里的社会压力。

另外,还有一个变化就是瘤胃适应的变化。

我们把它分成两个配方,干奶前期配方和围产前期的配方。

配方变了之后,瘤胃的菌群适应也要适当的变化,但是奶牛的瘤胃微生物喜欢配方恒定,每变一次它要重新适应一次,这也是一个不好的方面。

由于围产前期日粮有一定缺陷,所以很多牧场倾向于提供一个短一点的干奶期,在这个干奶期里面只有一种配方来进行饲喂,这样就降低了分群的压力,降低了日粮的调整,降低了瘤胃微生物的变化。

我曾去过很多牧场,发现有些牧场他们使用的短的干奶期一个配方来进行运作,产后控制的还不错。

但是有的牧场他们使用产前两个配方效果也不错。

所以,很难推荐大家到底使用那种饲喂方式。

因为不同的牧场的问题是不一样,我们只能根据不同牧场的情况,不同牧场的饲养管理方式和日粮配方的组分等因素来决定这个事情。

(未完待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