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_纬编花色组织与圆机编织工艺_衬垫_衬纬_毛圈2

3_纬编花色组织与圆机编织工艺_衬垫_衬纬_毛圈2


二、衬垫组织的特性与用途
㈠ 用途 1、衬垫纱可用于拉绒起毛形成绒类织物 2、通过衬垫纱还能形成花纹效应
3、适宜用于内衣及运动衣、T恤衫等
㈡ 特性 1、织物表面平整,保暖性好
2、横向延伸性小,织物尺寸稳定
三、衬垫组织的编织工艺
添纱衬垫组织可在钩针和舌针的针织机上编织 1、机件 单面四针道舌针圆纬机 双片颚的沉降片 三个成圈系统编织一个横列
三、毛圈组织的编织工艺
(一)毛圈的形成原理
毛圈线圈由地纱和毛圈纱构成, 需要两个导纱孔导纱器 地纱1:垫入位置较低 毛圈纱2:垫入位置较高 在沉降片片颚上弯纱的地纱1形 成平针线圈,在沉降片片鼻上弯 纱的毛圈纱2的沉降弧被拉长形 成毛圈 h为沉降片片鼻的高度 若要改变毛圈的高度,则需要更 换不同片鼻高度的沉降片
(8)旧线圈脱在预弯纱的地纱和毛圈上形成新线圈
凹凸提花毛圈的编织
选择沉降片装置,它对每一片沉降片 进行选择
凹凸提花毛圈的编织原理
根据花纹要求被选中的沉降片沿径 向朝针筒中心,使地纱1和毛圈纱2 分别搁在沉降片的片颚和片鼻上弯 纱
没被选中的沉降片不被推进,毛圈 纱2与地纱1一样搁在沉降片片颚上 弯纱,不形成毛圈
通常采用特殊设计的沉降片和织针来实现 毛圈纱1和地纱2垫入针钩 沉降片向针筒中心挺进,利用片鼻上的一个台阶3将 毛圈纱推向针背 脱圈后,毛圈纱线圈显露在织物正面,将地纱线圈覆 盖住,而织物反面仍是拉长沉降弧的毛圈
5、双面毛圈的编织
两片沉降片:1是正面毛圈用沉降片,2是反面毛圈用 沉降片
以平针为地组织的双面毛圈的编织过程
(二)添纱衬垫组织
1、形成方式 1)面纱和地纱编织平针组织 2)衬垫纱夹在面纱和地纱之间 2、特点 1)不显示在织物的正面 纱比是指衬垫纱在地组织上形成的不封闭圈弧与 浮线之比 2、方式——常用的有1:1、1:2和1:3等 3、类型 (1)凹凸效应 (2)斜纹外观 (3)条纹外观 (4)方块外观
三、衬纬组织的编织工艺
关键是将纬纱仅喂入到上、下织针的背面,使其不参 加编织,纬纱被夹在圈柱中 如图中(1):1、2是上、下织针运动轨迹;地纱3穿 在导纱器4的导纱孔内,喂入到织针上进行编织;纬纱 5穿在专用的衬纬导纱器6内,喂入到上、下织针的针 背一面 如图中(2):亦可选用上一系统的导纱器作为衬纬导 纱器
纱线3形成反面毛圈
(二)花式毛圈组织
花式毛圈(fancy plush)组织——是指通过毛 圈形成花纹图案和效应的毛圈组织
提花毛圈组织(jacquard plush) 高度不同的毛圈组织
提花毛圈组织——通过选针或选沉降片装置,使毛圈纱 根据花纹要求在某些线圈上形成拉长沉降弧毛圈
满地提花毛圈(每个线圈上都有毛圈)
第六节
毛圈组织与编织工艺
一、毛圈组织(plush stitch)的结构与分类
1、定义——毛圈组织是由平针线圈和带有拉长沉降弧 的毛圈线圈组合而成的一种花色组织 2、结构单元——毛圈线圈+拉长沉降弧的毛圈线圈 3、分类 普通毛圈和花式毛圈 单面毛圈和双面毛圈
(一)普通毛圈组织
普通毛圈(unpatterned plush)组织——指每一只毛圈 线圈的沉降弧都被拉长形成毛圈 满地毛圈(all-over plush)组织——通常把在每一成圈系 统每根针都将地纱和毛圈纱编织成圈而且使毛圈线圈形成 拉长的沉降弧的结构。它能得到最密的毛圈,毛圈通过剪 毛以后形成天鹅绒(velour)织物 非满地毛圈并不是每一个毛圈线圈都有拉长的沉降弧
正包毛圈——毛圈组织中,地纱线圈显露在织物正面 并将毛圈纱的线圈覆盖 防止穿着和使用过程中毛圈纱被从正面抽出,适合 于天鹅绒织物 反包毛圈——毛圈纱的线圈显露在织物正面,将地纱 线圈覆盖住,而织物反面仍是拉长沉降弧的毛圈 正反两面的毛圈纱进行起绒处理,形成双面绒织物
双面毛圈组织(two-faced plush)——该组织由三根纱线 编织而成 纱线1编织地组织 纱线2形成正面毛圈
(一)平针衬垫组织
1、结构形式 • 平针衬垫组织以平针为地组织 • 图中1为地纱编织平针组织 • 图中2为衬垫纱,它按一定的比例编织成不封闭的圈弧 悬挂在地组织上
2、特点 (1)在衬垫纱和平针线圈沉降弧的交叉处,衬垫纱显示在 织物的正面 (2)又称两线衬垫组织,编织一个完全横列需要两路编织 系统 (3)衬垫纱采用比地纱粗的纱线 (4)采用多种花式纱线可用来形成花纹效应 3、缺点:露底
第四节 衬垫组织与编织工艺
一、衬垫组织 (fleecy stitch, laying-in stitch, laid-in stitch) 的结构与分类
1、定义——衬垫组织是以一根或几根衬垫纱线按一定 的比例在织物的某些线圈上形成不封闭的悬弧,在其余 的线圈上呈浮线停留在织物反面的一种花色组织。 2、结构单元——线圈、悬弧和浮线 3、分类:平针、添纱
以平针为地组织的双面毛 圈的编织过程 (1)垫入地纱 (2)垫入正反面毛圈纱及 正面纱弯纱 (3)反面毛圈纱弯纱 (4)形成新线圈 (5)抽紧正面毛圈 (6)抽紧反面毛圈
(三)花式毛圈的编织
1、编织方法 (1)通过选针的方法,编织提花毛圈组织 (2)通过选择沉降片的方法,编织提花毛圈组织 2、满地提花毛圈编织
(1)采用双沉降片和预弯纱技术进行编织
(2)双沉降片(1—毛圈沉降片,2—握持沉降片)
织针与双沉降片的运动轨迹
提花毛圈的编织过程
(1)起始位置 (2)垫入地纱 (3)地纱预弯纱
(4)被选中的针垫入第一色毛圈纱 (5)第一色毛圈纱预弯纱 (6)第一次未被选中的织针垫入第二色毛圈纱
(7)第二色毛圈纱预弯纱
非满地提花毛圈(部分线圈上有毛圈)
满地提花毛圈通过选针来编织,通常具有多色,并经过 剪毛形成提花天鹅绒 非满地提花毛圈通过选沉降片来编织,一般为单色(也 可多色),可以在织物表面形成凹凸(浮雕)花纹
二、毛圈组织的特性与用途
(一)特性 1、毛圈组织具有良好的保暖性与吸湿性 2、产品厚实,柔软
(二)毛圈织物的用途 1、毛巾 2、睡衣、浴衣以及休闲服等 3、毛巾毯、窗帘、汽车座椅套等装饰和产业用品等
毛圈织物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毛圈能否紧固在地组织中, 以及毛圈高度是否均匀一致 在某些毛圈机上,则采用了双沉降片技术,以便更好 地控制毛圈的编织
(二)普通毛圈的编织
1、双沉降片:脱圈沉降片1和握持毛圈沉降片2 2、二片沉降片相邻排列在同一槽中
3、正包毛圈编织过程 (1)织针上升退圈
针1上升退圈 两片沉降片相对运动;握持毛 圈沉降片4向针筒中心挺进, 其片鼻伸入前几个毛圈2中去, 抽紧,使毛圈高度均匀;脱圈 沉降片3略向外退,放松地纱 线圈。
2、成圈过程
(1)衬垫纱垫入针前与针后 (2)垫入面纱 (3)垫入地纱并成圈
由于衬垫纱脱落在面纱上,即衬垫纱被面纱锁 住,因此面纱的线圈长度要大于地纱,这样可 以减少衬垫纱在织物正面的露出。一般面纱的 线圈长度是地纱的1.1-1.2倍。 平针衬垫组织的编织工艺除了少了第二步垫入 面纱外,其余过程与添纱衬垫组织相似。
(2)垫入地纱和毛圈纱
地纱5垫入位置较低;
毛圈纱7垫入位置较高; 握持毛圈沉降片4和脱圈沉降 片3都向外退出。
(3)弯纱成圈
两片沉降片都朝针筒中心运动直到弯纱结束
通过调节脱圈沉降片3向中心的位置,使地纱与毛圈 纱之间的距离变大(HL)或变小(HK),利用这种方法 可改变毛圈的高度
4、反包毛圈的编织
第五节 衬纬组织与编织工艺
一、衬纬(weft inlay stitch)组织的结构
衬纬组织——在纬编基本、变化或花色组织的基础上, 沿纬向衬入一根不成圈的辅助纱线而成的。 结构——一般为双面结构
二、衬纬组织的特性与用途
(一)特性 1、衬纬组织的特性取决地组织及纬纱的性质 2、织物结构紧密,尺寸稳定,延伸性小,保暖性好 3、当纬纱采用弹性纱线,裁剪时容易回缩 4、当采用非弹性纬纱时,衬入的纬纱被线圈锁住,可形 成结构紧密厚实、尺寸稳定延伸度小的织物 (二)用途 一般用于袜口、领口、袖口等产品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