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化学与能源开发》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化学《化学与能源开发》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6.1 化学与能源开发
课标要求
知道常用的能源种类,掌握氢气用作燃料的优点,知道氢能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认识理想的氢能源体系;了解化学电池的原理,知道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不仅可以转化为光能、热能,也可以转化为电能等多种形式的能量。

内容与学情分析
本节通过常见化学能源——化石燃料、电池、氢能的学习与比较,知道电池是一种低污染高效率的能源,而氢能是最理想的能源,了解氢能的开发和利用对未来社会新能源开发和利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美好前景,认识化学能够为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开发新能源做出重要贡献,感悟到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好化学为社会发展作贡献的热情。

由于本课内容要求既要认识各种能源的利弊和发展前途,又要了解化学在能源发展中的作用,还要求初步了解电池中发生的变化、氢能源的优点、发展方向等,信息量较大,知识面较为宽广,但对于学生理解掌握难度并不很大,即使电池中发生的反应在初中阶段要求也并不高,所以在教学中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化学探究的意识和学习方法为主,采取引导分析、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实验探究等方式进行。

学习目标:
1、了解几种常见的能源,认识能源开发和节约能源的重要性;
2、知道氢能是一种理想的新能源,了解用氢能的优越性和推广使用氢气面临的困难;认识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方面的意义;
3、知道电池能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了解使用化学能比燃烧化石燃料具有更多的优点;了解几种常见的电池,知道乱扔废弃电池会污染环境,了解回收、处理废弃电池的意义。

知识点(重点、难点):
重点:氢能源的优点、开发、理想的氢能源体系;化学电池。

难点:氢气作燃料未普及使用的原因;化学能和电能的相互转化。

板书设计:
11.1 化学与能源开发
常见的能源:
能源的分类:常规能源和新能源
一、清洁高效的氢能
氢能源的三个优点:原料来源广、热值高、燃烧产物无污染,可循环。

大量使用氢能源要解决的问题:
1.如何廉价地制取氢气
2.氢气的存储和运输问题
二、应用广泛的化学电池
化学电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学习过程:
[提问]
1.如果我们的生活离开了能源会有什么样的改变?
2.在你所知道的能源利用中哪些跟化学密切相关?
[归纳导入] 能源为人类提供了动力和热量,在社会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们的衣、食、住、用、行样样都离不开能源。

本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11.1 化学与能源开发。

[板书] 11.1 化学与能源开发
化石燃料是当今世界应用得最多、最广的能源,但化石燃料地球上储藏量有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像风能、
核能、生物能、氢能等属于可再生资源。

环节三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
[投影]提出问题
化石能源燃烧的产物对大气造成污染,“温室效应”、酸雨等就是化石能源在燃烧时放出的气体造成的……而且据资料显示地球上的化石燃料最多只能使用300 年左右了,据统计,按现有速率使用能源,我国化石能源即将枯竭:煤:90 年200 多年;石油:50 年;天然气:70 年;节约能源是我国发展的手段之一。

那么,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新的能源被发现或开发出来,300 年后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呢?
作为世界未来的主人,我们该如何为解决能源危机
做些贡献?
环节四认识氢能源——清洁高效的氢能源
学生]交流分析后,多媒体出示结论——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
问题] 电池有哪些优点呢?
[生]阅读、分析得出电池的优点:体积小、电容量大
把一块锌片和碳棒平行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

观察现象并做解释。

[学生]交流并归纳实验现象与结论:
,实验结束后,指定“发言人”叙述实验方案、实验现象
环节八拓展延伸电池的危害
过渡]通过化学反应,消耗了物质的化学能源才输
4、一种新型“绿色电池-燃料电池”,是把H2、CO、CH4 等燃料和空气不断输入,直接氧化,使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被称为21 世纪的“绿色发电站”,这三种气体可以作为燃料的原因是()
A.都是无毒、无害气体
B.都可燃烧,并放出大量热
C.燃烧产物均为二氧化碳和水
D.均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
点燃
参考答案:1、C 2、2H2+O2=====2H2O 水中含有氢元素储存和运输不安全不方便,
制备氢气消耗电能大,成本高。

3、B 4、C
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第三题;写一篇有关能源的小论文。

教学反思:
1.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能源导入课题,使学生难以想象的能源变得清晰,从生产、生活实践中认识到能源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从而明确了化学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多次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与分析,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使复杂的问题得以简单的解决,如解决能源危机的几种重要途径、实验方案的确定、氢能源的认识等内容。

3.实验探究环节的设计使本节课充分体现学科特点,并使实验现象更为直观,实验的改进和实验器材的选择更贴近学生的生活,遵循从生活中取材的原则。

一号电池的解剖、水果电池的制作等内容的设计,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4、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学生面多大量的资料,总是争论不休,要加强对课堂的调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