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25课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25课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25课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2.感悟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重难点
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
教师:研读教材,精读季羡林著作《德国印象》、《留德十年》、《季羡林文集》
设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课题。

1.上个学期,我们学习了《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这篇访谈录。

其中大树指谁?
2. 简介季羡林
3.齐读课题。

4.从课题中,你读懂了什么?
5.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件出示初读要求)
2.认读生字词语。

开火车读、齐读。

教师随机指导。

3.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设计理念:本环节的教学是先让学生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障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这是阅读教学的最基本要求。

接着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前提。


三、品词品句,深入探究(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画出描写作者内心感叹的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一)自主研读,体会“奇丽”。

1.理解“奇丽”和“奇特”的意思。

2.学生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景色奇丽的句子,多读几遍,并在旁边写上感受。

相机课件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3.齐读这3句话,找出体现景色奇丽的词语。

(1)“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①“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描绘的是怎样一番景象?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老师读这两个词边想象画面。

(课件再现词语所描绘的画面)
②课外还积累了哪些描写花的成语?
(2)“山阴道”
①山阴道指的是什么?(学生谈)
②提问:为什么会给人如入山阴道的感觉呢?
(3)“花的海洋”
①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
②小结:作者把大片大片,没有边际的花儿比作浩瀚无边的海洋。

(4)“家家户户”
(5)“任何”:出示图片,引读
(6)“应接不暇”
①请学生谈什么是“应接不暇”。

在哪篇课文中学过这个词语?
②“应接不暇”在这里指什么?
3.指导感情朗读。

4.小结学法:刚才我们通过哪些方法来体会德国奇丽的景色?
(设计理念:该环节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多个层次的读书训练,让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亲历自主读书感悟的过程,在读中感知、理解、消化、吸收,教师只在关键处作适时适度的点拨。


(二)合作探究,感悟“奇特”。

1.小组合作:找出文章中描写民族奇特的句子,说一说让你感到奇特的理由是什么?
2.汇报交流,相机课件出示:
(1)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的窗户的外面。

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2)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理解“莞尔一笑”,从这个词你感受到了什么?
(3)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3.提问:德国人为什么把花都种在外面?这体现了他们什么样的精神?
(板书:人人为我)
4.小结。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环节旨在小组合作探究中理解“民族奇特”,让学生在学法的迁移中抓住重点词句感悟、理解、欣赏。


五、课堂总结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把课文中描写花美的句子摘抄下来。

七、板书设计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人人
为我
奇丽奇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