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学前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第二章-学前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二、古代社会的学前教育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私有财产出现, 人类社会进入了有阶级的社会——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教育也就出现了与原始社会不同的 情况。 社会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 利用手中的权力让自己的子女接受专人教育, 以便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未来的统治者和官吏。 同时他们毫不容情地剥夺平民的子女受教育的 权利,只允许他们跟随父母学习各种劳动知识 和技能。教育的阶级性、等级性出现了。
学前教育任务: 照管儿童 的情感和智力 发展儿童
促进儿童身体的、情
绪的、智能的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 内容和手段:丰富、现代化
(三)学前教育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服 务
学前教育是整个教育的最初基础。学前教育在提高劳动 力的素质方面的作用,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 为人们所重视。
可以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服务;
(一)欧文创办了“性格形成新学院”中 的“幼儿学校”
欧文(Robert Owen , 1771—1858)是英国空 想社会主义者。他在“教育万能”思想的影响
下,认为教育可以使人形成良好的性格,从 而改变社会的面貌,并坚信必须尽量从儿童 最小的时候开始培养,才会收到真正的效果。
同时,为了他所办工厂的女工们不至于在工 作时惦念自己的孩子,他在1809年在新拉纳 克创办了“幼儿学校”。这是世界上第一所 为工人阶级创办的学前教育机构,包括托儿 所、幼儿园和游戏场。
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统计表
年份 1949 1951 1957 1958 1960 1964 幼儿园数(万所) 入园幼儿数(万人) 0.13 0.48 1.64 69.53 78.5 1.77 13.0 14.0 108.8 2950.1 2933.1 158.9
1975
17.17
620.0
(二)学前教育的任务、手段、内容受社会 经济发展的影响
六)明确政府职责。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 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加大政府投入,完善成本合 理分担机制,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给予补助。 加强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办园行为。制定学前教育 办园标准,建立幼儿园准入制度。完善幼儿园收费 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切实加强 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教育行政部门加强 对学前教育的宏观指导和管理,相关部门履行各自 职责,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发展学前教育。
(七)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 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着力保证留 守儿童入园。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 前教育资源,改扩建、新建幼儿园,充 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富余的校舍和教 师举办幼儿园(班)。发挥乡镇中心幼 儿园对村幼儿园的示范指导作用。支持 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
第一节 学前教育与社会经济、政治、 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幼稚园内附设好学堂,培养幼稚园“保 姆”,招收15---35岁女子专门学习保育学科。 湖北幼稚园后改称为蒙养院,原址现为 湖北武昌幼儿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
湖北幼稚园后改称为蒙养院
清政府1904年,由张之洞等人合订的《奏 定学堂章程》即癸(guǐ)卯(mǎo] )学 制,其中包括蒙养院制度,第一次把学前 教育列入学制系统。可以说,癸卯学制所 定位的蒙养院,是我国学前教育史上具有 划时代意义的重要里程碑。
减轻家长的养育子女的负担,解放劳动力,
为发展经济服务;
二、学前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政治主要指国家性质,各阶级和阶 层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国家管理的原 则和组织形式等。
大机器生产虽然为幼儿社会教育的产生 提供了物质基础,但由于资本家只关心利润, 根本不关心工人子女的教育。因此,在资本主 义相当长的时期里,幼儿社会教育的发展是缓 慢的,所开办的幼儿教育机构都带有慈善事业 的性质。直到十九世纪末,工业技术革命推动 生产飞跃发展。一方面由于广大妇女走向工厂, 幼儿园的发展成了社会的需要,同时生产力的 发展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入学前的准备教育 才引起了重视。这一时期,欧文、福禄倍尔、 蒙台梭利在创建和发展幼儿教育上都作出了突 出的贡献。
在原始社会初期,由于没有固定的家 庭,孩子归属于氏族内部公有,对幼儿实 行的是氏族内部的公共教育。到原始社会 末期,幼儿归小家庭所有,幼儿公共教育 逐渐变成了个人的事,家庭教育产生了。 由于生产力的低下,生产资料公有,社会 还没有划分为阶级,因此,教育是没有阶 级性的,每个幼儿受到的教育是平等的。
三、近代社会器生产的产生和发 展,冲击了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大量小农和手工业者 破产、失业,大批妇女为了生活,走出家庭,寻找职业。 资产阶级为了获取廉价的劳动力雇用了大批女工和童工, 残酷剥削他们,每天劳动的时间长达十六个小时。致使 幼儿无人照顾、流落街头,智力落后,死亡率极高,造 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在资本主义发展较早的国家, 由于社会的需要,一些慈善家、工业家开始创办了幼儿 公共教育,从而开创了幼儿社会教育的历史。
为了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培 育一批具有初步读、写、算能力的、为统 治阶级服务的人,开始出现了专门学校。 幼儿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分期出现了。入学 前的幼儿教育仍然在家庭中分散地进行, 这和封建社会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形态是 相适应的。当时也有人提出了幼儿公共教 育和保育的思想,如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 图就主张3~6岁幼儿集中管教,但这些主 张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社会既没 有创办幼儿教育机构的足够物质基础,也 没有相应的社会要求。
主要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园问题
1816年,他将所设的的各个文化教育机构 (其中包括幼儿学校)集中起来,建成“性 格形成新学院”。 “幼儿学校”的幼儿,一天的大部分时 间都在室外度过,游戏是他们的主要活动。 教师常常带幼儿去观察周围环境,与他们进 行不拘形式的、亲切的谈话,教他们跳舞、 体操。游戏、跳舞和体操是“幼儿学校”重 要的教育手段。
办园方针和方式均采用日本模式,特聘 请3名日本女师范生任教。 在幼稚园的《章程》上规定,其教育保 育任务包括发展身体、开发智能、培养行为 习惯三个方面。同时规定招收对象为5---6岁 儿童,学期一年,收托时间为每日3小时。开 设的科目有行仪、训话、幼稚园语、日语、 手技、唱歌、游戏7项。 入园除饭费外,其他如服装、图书等均 为由官备。
原始社会学前教育的特点 原始社会是我国儿童教育发展史上的初期阶 段,这个阶段的儿童教育的主要特点如下: 第一, 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 第二,原始部落的老人是原始社会儿童教育工 作的主要承担者。
第三,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 是与儿童日后将要进行的生产、生活实际密 切相关的。 第四,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方法,主要是采取 口耳相传,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教育的方法。
四、现代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1932年《幼稚园课程标准》 1934年《托儿所组织条例》 1 9 41 年 《 陕 甘 宁 边 区 政 府 关 于 保 育 儿 童 的 决 定》
五、当代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确立学前教育新的社会性质和双重任务
1952年《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 双重任务:1、教养儿童,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 发展; 2、减轻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负担,为家长安 心参加工作提供便利,具有社会公共福利的任务。
学前教育的本质特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 一是学前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一、学前教育与社会经济
(一)学前教育及学前教育机构的产 生和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所制约
经济最终决定、制约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因而必然 地决定、制约着教育的发展。
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 学前教育机构的设置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 水平 相适应
五、当代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有关部门分工负 责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
国家——省级、地级——县级——乡镇——村民自 治组织
学前教育机构类型的多样性
全日制 寄宿制 半日制 季节性幼儿园
学前教育改革道路曲折
2003年《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 导意见》
今 后 5 年 ( 2 0 0 3 - 2 0 07 年 ) 幼 儿 教 育 改 革 的 总 目 标是: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 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 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格局。根据城乡的不同特点,逐 步建立以社区为基础,以示范性幼儿园为中心,灵 活多样的幼儿教育形式相结合的幼儿教育服务网络。 为0-6岁儿童和家长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服务。 今后5年,全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总目标是:学 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55%,学前一年儿童受教 育率达到80%;大中城市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全面 提高0一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能力。 (44.6%)
第二章 学前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学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学前教育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 等方面的关系
本章学习目标
1、了解学前教育的产生、发展和现状; 2、理解学前教育与社会经济、政治和社会 其他各方面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
第一节
学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学前教育与人类社会一起产生和发展。 当人类从猿进化成人的时候,原始社会产 生了。为了使人类社会能够生存延续,人类 必须实现自身的生产、再生产。因此,抚养 后代、保证学前儿童存活与生长的教育就随 之产生了,这就是最初的学前教育。
(二)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的诞生
福禄倍尔1837年在德国勃兰根堡创办了幼儿 教育机构,1840年正式命名为“幼儿园” (Kindergarten直译为儿童花园)。从此, 这一名称被全世界普遍采用。 福禄倍尔——“幼儿园之父” 其学习玩具叫做“恩物”
(三)我国第一所幼儿园的诞生
清末“洋务运动”后期,两户总督张之 洞宣扬“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倡办 新式教育。湖北巡抚端方于1903年9月在武 昌创办湖北幼稚园,我国第一所官办学前儿 童教育机构正式诞生。
一、原始一社会的学前教育
原始社会的生产力非常低下,所有的青壮 年都要为猎取食物成天奔波,以勉强维持全部 落人的生存。社会没有多余的人力、财力专门 花在教育儿童上,只能由妇女和年老体弱的成 人在驻地周围的劳动和生活过程中哺育儿童, 保证他们存活下来,并向他们传授维持生存所 必需的基本的知识经验。因此,在原始社会时 期,幼儿教育是完全融合在生产和生活中的, 其主要任务是保证幼儿的存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