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医学人文精神

临床医学人文精神

临床医学人文精神
一、医学职业素养
(一)医德规范的基本内容
1、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时刻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

2、尊重病人的人格和权利,待病人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地位、财产状况,都应一视同仁。

3、文明礼貌服务,举止端庄,语言文明,态度和蔼,同情、关心和体贴病人。

4、廉洁奉公,自觉遵纪守法,不以医谋私。

5、为病人保守医秘,实行保护性医疗,不泄露病人隐私和秘密。

6、互学互尊,团结协作,正确处理同行同事间的关系。

7、严谨求实,奋发进取,钻研医术。

精益求精,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

(二)医学专业精神的三项基本原则及十项专业责任
三项基本原则
1,病人福祉至上
2,尊重病人自主权
3,促进社会医疗资源的公平性
十项专业责任
1,提升专业能力
2,诚实对待患者
3,保护患者隐私
4,避免私人利益
5,提升医疗品质
6,平等照顾病人
7,节省公平分配资源
8,重视科学精神
9,减少工作冲突
10,重视同行间专业评价
二、医患关系
(一)医患关系的性质
1、医患关系是契约关系
医患关系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契约关系。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尊重人的尊严、价值创造了物质基础,为实现人权平等创造了条件,医患之间是一种同志式的平等关系,即:医务人员尊重病人的医疗权利,一视同仁地提供医疗服务;病人尊重医务人员的劳动,并密切配合诊治,共同完成维护健康的任务。

但是,由于两者对医学知识的掌握上的差别和患者求医时的弱势心理,在医患之间存在着现实的不平等状况,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

医生以救死扶伤、防病治病为己任,国家赋予了医生以某种特权(对疾病诊治权和特殊干涉权等)并以医疗技术为保证,为病人提供服务;病人出于信任或与医生充分协商,接受医生的服务。

这种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是由于医患之间的医学知识占有不同,所处的地位、职责不同所决定的。

医生具有医学知识,处于一定主动地位,并具有某种特权,这就要求医生恪守职责、钻研技术,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不辜负病人之信任。

但应看到,被服务的患者因其地位和权利意识的提高,也不是完全被动的。

2、医患关系是信托关系
医患关系是以社会主义法制为保障建立起来的信托关系。

社会主义法制的根本职能是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患者就医和医者行医同样受到法律保护。

社会主义法制保护了医生为患者提供医疗卫生保健和康复的特殊职权,使之可以获得患者身体、心理、隐私等信息;患者为了诊治疾病的需要而信任医生,将必要的信息告诉医生,并委托医生为其解除疾苦。

因此,两者是建立在信赖基础上的特殊人际关系。

(二)患者的权利和义务
1、病人的权利
(1)获得基本医疗保健的权利
(2)人格受到尊重的权利,不得歧视、遗弃、侮辱等。

(3)知情同意权
(4)隐私权
(5)自主权
(6)拒绝治疗权
(7)有对医疗机构的批评建议权
(8)因医疗事故所造成损害获得赔偿权利(包括请求鉴定权、请求调解权、诉权)
2、病人的义务
(1)如实陈述病情的义务
(2)配合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进行一切检查治疗的义务(遵守医嘱的义务)
(3)支付医疗费用及其他服务费用的义务
(4)尊重医务人员的劳动及人格尊严的义务
(5)遵守医疗机构规章制度的义务
(6)不影响他人治疗,不将疾病传染给他人的义务
(7)爱护公共财物的义务
(8)接受强制性治疗的义务(急危病人、戒毒、传染病、精神病等)
(三)医生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十一条医师在执业活动中享有下列权利:
(一)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进行医学诊查、疾病调查、医学处置、出具相应的医学证明文件,选择合理的医疗、预防、保健方案;
(二)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标准,获得与本人执业活动相当的医疗设备基本条件;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周联生
(三)从事医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学术团体;
(四)参加专业培训,接受继续医学教育;
(五)在执业活动中,人格尊严、人身安全不受侵犯;
(六)获取工资报酬和津贴,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
(七)对所在机构的医疗、预防、保健工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依法参与所在机构的民主管理。

第二十二条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技术操作规范;
(二)树立敬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履行医师职责,尽职尽责为患者服务;
(三)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
(四)努力钻研业务,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五)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突发重大伤亡事故及其他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紧急情况时,医师应当服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调遣。

(四)医患沟通恶基本原则、内容与方法
基本原则:
1、换位原则
医院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时,应该尽量站在患者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

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

应该避免只把自己认为重要或有必要的信息,传达给患者及其家属。

在进行沟通之前,不妨先站在患者一面的立场上去思考。

2、真诚原则
医务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医务人员在沟通时所表现的态度。

医务人员的谈吐、口才等沟通的技巧,固然关系着医务人员的理念是否能充分表达,然而医务人员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是否真诚地关心患者,对于接受沟通的另一面更有影响力。

3、详尽原则
医务人员在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时,要把医疗行为的效果,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医疗措施的局限性、疾病转归和可能出现的危险性等等,详细地告诉患者及其家属,告知的内容要尽量详尽,把可能告知的内容都要详细告知给患者及其家属。

4、医方主动原则
医务人员是医疗行为的主动实施者,是医患关系中的主角,积极的医务行为会营造积极的医患关系树立为病人服务的思想,摒弃“求我看病”、“医院不愁没病人”的心理,实现由“恩赐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换。

患者沟通的内容
1、诊疗方案的沟通
①既往史、现病史;
②体格检查;
③辅助检查;
④初步诊断、确定诊断;
⑤诊断依据;
⑥鉴别诊断;
⑦拟行治疗方案,可提供2种以上治疗方案,并说明利弊以供选择;
⑧初期预后判断等。

2、诊疗过程的沟通
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或家属介绍患者的疾病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措施、重要检查的目的及结果、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及预防措施、医疗费用情况等,并听取患者或家属的意见和建议,回答患者或家属提出的问题,增强患者和家属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医护人员要加强对目前医学技术局限性、风险性的了解,有的放失的介绍给患者或家属,使患者和家属心中有数,从而争取他们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保证临床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3、机体状态综合评估
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遗传因素、所患疾病严重程度以及是否患多种疾病等情况,对患者机体状
态进行综合评估,推断疾病转归及预后。

医患沟通的方法
1、预防为主的沟通
2、变换沟通者
3、书面沟通
4、集体沟通
5、协调统一后沟通
6、实物对照讲解沟通
三、临床理论
(一)临床医疗的伦理原则及应用
1.患者至上原则
2..最优化原则
3.知情同意原则
4.保密守信原则
(二)临床试验的伦理原则及应用
1、维护受试者利益原则
2、医学目的性原则
3、科学性原则
4、知情同意原则
5、公平合理原则
6、伦理审查原则
四、卫生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3、《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