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与姓氏名字
地,每支都有一个特殊的称号作为标志, 这就是氏。氏可以看作是姓的分支,是每 个分支区别于其它支族的称号。 • 只要分立家支,就要命氏。
•《通鉴·外纪》:“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 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姓代表母系血统,别子孙。
氏的复杂来源 诸侯 以封国为氏:郑捷(郑文公)、齐环(齐 灵公) 卿大夫及其后裔 或以封邑为氏:屈完、知罂、解狐等; 或以居地为氏:北郭佐、百里术等; 或以官名为氏:卜偃、司马牛、乐正克等;
车姓:汉武帝丞相田千秋老迈,特许乘车 入宫,人称“车丞相”,后人以此为氏。
9、避讳改氏和皇帝赐姓: 避君讳 : 姬姓避唐玄宗李隆基之讳改为周姓; 淳于姓避唐宪宗李纯之讳改为于姓。 赐国姓: 唐徐世勣改李勣;宋西夏李继迁赐 姓赵;明郑成功赐姓朱。 表彰: 马三保改郑和。 改贱姓: 隋杨玄感谋反被枭,后人赐姓枭; 武则天登位,赐中宗之后王皇后蟒姓。
汉字与姓氏名字
一、何谓姓氏 《通志·氏族略》曰:三代以前,姓氏分
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 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 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 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三 代之後,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 地望明贵贱。
1.中国姓氏起源
(1)母系社会末期
这些表字虽然常见,但是与本名联系不大, 实际上伯、仲、叔、季和子,还不是真正 的表字,而它们后面的那个字如“策”、 “权”、“思”、“长”、“美”等才是 表字的主要成分。
先秦贵族有名有字:幼名冠字。 两汉以后,扩展到一般的知识阶层。 宋代以后,命名取字,几乎遍及各阶层。 洪迈《夷坚志·蒲大韶墨》:“锦屏蒲舜美”。
2、姓和名的联系
(1) 增姓为名 即增加姓的字形而得名 如王匡、于吁,著名作 家魏巍、李季等。 (2) 减姓为名 即减省姓的字形而得名 如伊尹、陈东,清代名儒 阮元,今人如作家盛成、张弓,音乐家聂 耳等。
三、古人的名、字、号
1、 名:姓氏表明血缘、名字标明个体
《说文》:“名,自命也,从口夕,夕者冥 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 《左传》:“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 有假、有类”,即根据其出身特点,或从追 慕祥瑞、托物喻志、褒扬德行、寄托父辈期 望等几个方面比照取名。 还规定不能以国名、 官、山川、隐疾、畜生、器皿、丝帛等事物 命名。
或以祖先的字或谥号为氏: 孔丘(宋公孙嘉之后,嘉字孔父) 庄辛(楚庄王之后) 高氏(齐文公之子字子高,其孙以高为氏)
4、姓=氏
周代贵族有姓氏,而一般平民没有姓氏。 战国以后,人们普遍以氏为姓,姓氏逐 渐合而为一,汉代则通谓之姓,并且从 天子到庶人都可以有姓了。
5、贵族妇女的姓比名更重要。
未嫁之时 在姓前加孟(伯)、仲、叔、季表示排行, 如:孟姜,叔姬等。
原因 “明血缘,别婚姻” ,适应婚 姻关系发展的需要。
《通志》卷25:“女生为姓,故姓之字 多从女,如姬、姜、嬴、姒、姚、妫、嫘 是也。”
2、姓≠氏
姓,《说文解字》解释说:“人所生也。 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 从生,生亦作声。春秋传曰:天子因生以 赐姓。”
3、氏的出现晚于姓 • 由于子孙繁衍,一族分为若干分支散居各
齐、宋、陈、杞、焦等为异姓国。此外还 有卿大夫的采邑赵、韩、魏、燕等等。
2、官职为姓。 司马(军政和军赋)、司徒(丞相)、司 空(工程)、司寇(司法和纠察)、史、 理、钱、宗。
司马:远祖颛顼之曾孙重、黎,周封其后 于程(洛阳),以程为氏,周宣王时有程 伯休父任司马,后人遂姓司马。司马迁、 司马懿、司马光均为其后裔。
3、祖父或父亲的名或字为氏。 王子、王孙:周景王之子名朝,其孙以朝 为氏,后写作晁。
公子、公孙:宋桓公,公子名夷字子鱼, 公孙友,公孙友二子以鱼为氏。 4、以排行次第为氏。 孟(伯)氏、仲氏、叔氏、季氏。 孟氏,祖鲁桓公次子庆父,庶子中排第一。
5、以爵号、谥号为姓: 爵号以王、侯最突出;王有姬、子、姒 等姓的后代演变而来。 文、宣、成、闵、简。如宋武公、宋穆 公、齐桓公等。
出嫁以后 在姓前或加以国名或氏名,如:齐姜、秦 赢、陈妫、褒姒等; 或加上配偶(国君)受封的国名,如:秦 姬、息妫(gui)等;
或加上配偶(卿大夫)的氏名或邑名,如: 赵姬、孔姬等;
或加上配偶或本人的谥号,如:武姜、敬赢 等。
二、姓氏的由来
1、国邑为姓:周分封同姓宗族和异姓功臣。 周、鲁、卫、晋、滕、虞等为姬姓国;
孔鲤,字伯鱼,字中的“鱼”取自其名“鲤” 的左半等。
3、字(表字)
(1)字是成年的标志。
《礼记·曲礼》:“男子二十冠而字”, “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 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 尊重他,供他人称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 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2)古人取表字十分讲究。
(3)离析姓的字形而得名 即把合体字的姓 的两部分离析开来作为名
如何人可、杨木易;著名作者老舍,姓舒,
名“舍予”,即将“舒”字进行了离析;作 家张长弓;漫画家雷雨田等。 (4)离析名的字形而得字 即把合体字的名 的两部分离析开来作为字。如宋末民族诗人 谢翱,字皋羽。 (5)减省名的字形得字 如顾媚字眉生;李 魁字斗山;秦桧字会之;
6、以居住地为氏: 西门、东郭、南宫、东方、西闾;柳 (柳下)、池(池边)、傅(傅岩)。
7、以职业或技能为氏: 屠、庖、陶、甄、卜、巫。在夏商周时期, “百工”属于低级贵族,不得封土,但可 称氏,后人以其职业为氏。
8、以事为氏: 李氏:祖少昊之后皋陶,本姓嬴,尧舜时 任理官,掌刑狱,后人以官为氏。商末理 征得罪纣王被杀,其子避难山中,以木子 为食,遂改姓李。
常见的有按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第取字, 如孔子排行老二,所以字仲尼。最典型的要 属三国时东吴孙氏弟兄:孙策为长子取字伯 符;孙权为次子取字仲谋;孙翊排行老三, 取字叔弼;孙匡排行老四,取字季佐。
还有在表字上用“子”的情况也很多,因 为“子”在古代是男子的美称或尊称。所 以人们喜欢用它,如孔桩,字子思;仲由, 字子路;司马迁,字子长;曹植,字子健; 苏轼,字子瞻;杜甫,字子美;袁枚,字 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