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必修二《赤壁赋》导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二《赤壁赋》导学案

《赤壁赋》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掌握一些基本文言句式。

2、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及其感悟。

3、品味语言,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4、体验苏轼如何在逆境困苦中运用理性思辩使自己走出悲情,从而感受苏轼乐观旷达的情怀,感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预习案
二、知识链接
1、作家作品
苏轼(1037——101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北宋代文学家、书画家。

他在诗、词、歌、赋、散文、书法、绘画、医药、禅理、哲学、饮食、服饰、金石、园林艺术等方面均有较高的造诣,学识广博。

是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全才之一。

诗歌:代表北宋诗的最高成就,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
词:开“豪放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散文:发展了欧阳修平易舒缓的文风,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书法:自成一家,长于行书、楷书,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又是我国古代楷书的四大流派的开创者之一(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苏轼);
画作:开创了湖州画派。

他仕途失意,命运多舛,生活颠沛坎坷。

这与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激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的废新法的政治主张有莫大的关系。

有《东坡集》《东坡乐府》传世,谥号“文忠”。

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一零八零)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

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

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沿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颖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

大赦北还,病死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

在任地方长官期间,他关心民众疾苦,做了许多利民的好事,深受民众拥戴。

,自己总结一生为“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澹州”(《自题金山画像》)。

但是他也铸炼了自己宏大旷达的胸怀,追求艺术的人生境界与心灵境界的高度和谐。

2、文体“赋”
(1)、含义:本是一种诗歌表现手法,到汉代形成一种有韵的特定体制,成为一种形体比较自由灵活的韵文。

(2)、特点: A、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且允许有参差错落。

B、语音上要求声律和谐;
C、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多用铺陈手法。

(3)、分类:
大赋:以铺叙事物为主;小赋:以抒情为主;文赋:近于散文;
骈赋、律赋:接近于骈文;
3、写作背景——乌台诗案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黄州团练副使是一个虚职,苏轼不能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心里十分苦闷。

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的湖北黄冈,其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

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有些象鼻子,人们称它为“赤鼻矶”;又因为山崖陡峭如一面墙壁,所以也被称为“赤壁”。

苏轼经常来赤鼻矶游览
眺望,或泛舟夜游。

江城的一切风物,都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莫大的安慰。

这段时期,苏轼创作了三篇千古杰作:一词二赋。

【注】在新旧两派的激烈斗争中,苏轼因反对主张变革的王安石一派,元丰二年(1079),李定、舒亶dǎn、何正臣三人摘出他的一些讽刺新法的诗句,加以弹劾。

(“乌台”,即御史府,是专任弹劾百官的中央机关。

)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乌台诗案”是一个有名的文字狱,也是一个冤狱。

苏轼差点儿被杀头。

三、基础夯实
(一)字音
壬戌()之秋举酒属()客歌窈窕()之章如冯()虚御风
桂棹()溯()流光倚歌而和()余音袅袅()
嫠()妇愀()然山川相缪()舳舻()酾()酒
横槊()赋诗渔樵()于江渚()之上扁()舟
举匏()樽蜉蝣()无尽藏()也枕藉()(二)文言基础知识
1、通假字
举酒属.客:山川相繆.:.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杯盘狼籍.:.举匏尊以相属.
2、古今异义
(1)徘徊于斗牛之间:(2)白露横江:(3)凌万顷之茫然:(4)望美人兮天一方:
3、词类活用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2)下.江陵
(3)顺流而东.

(4)舞.幽壑之潜蛟(5)泣.孤舟之嫠

(6)正.襟危坐(7)月明星稀,乌鹊南.

(8)况吾与子渔樵
..于江渚之上(9)侣.鱼虾而友.麋
鹿
(10)不知东方之既白.
4、成语积累
1.遗世独立:超脱独立于现实世界之外。

2.如泣如诉:像哭泣,像诉说,形容声音悲切。

3.余音袅袅:袅袅,声音婉转悠长。

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

4.一世之雄:一代的英雄。

5.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米粒,比喻非常渺小。

6.杯盘狼籍:杯子盘子乱七八糟地放着,形容吃喝以后桌面杂乱的样子。

7.正襟危坐:整理衣襟,端正地坐着。

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5、重点语句翻译
(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译文: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译文:
(3)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译文: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译句:
(5)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译句:
(6)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译句:
探究案
四、整体感知
本文记叙了作者与朋友月夜泛舟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应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话今的悲咽,再到他虽身处逆境而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1、全文分为五段,简要概括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2、作者开始游赤壁时,景色如何? 给我们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这样的景致使泛舟者产生了怎样的心理感受?
3、文章第二段作者的感情从乐到悲变化是否太突兀?悲从何来?
4、以第三段为例,说说本文情景理是如何交融的?
5、文章第四段中,作者是如何阐发自己的人生感悟的?
6、文章最后一段写了哪些内容?情感有何变化?
7、“水月”意象贯穿全文,请对此进行具体分析,理解“水月”意象中所蕴含的情感。

五、问题探究
1、文章艺术特色赏析。

2、本文多次写到主客问答,分析这种“主客问答”中所蕴含的哲理以及它的作用。

检测案
六、延伸拓展
1、阅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谈谈你对“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理解。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2、课外阅读
桃花庵歌
唐寅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换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