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循环小数》精品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P27- P28循环小数
二、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教材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P27- P28循环小数,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从知识角度来看,“循环小数”是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即从“有限”扩展到“无限”,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个飞跃。
教材是这样安排的,通过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运动场赛跑情境,让学生计算速度,发现这些除法无论除到小数点后面多少位,都除不尽,引出“循环小数”,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掌握循环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旨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理解数学产生的现实背景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是在什么样的知识背景下学习这一内容的呢?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都感受过循环、重复等现象,比如: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十字路口红绿灯的不断重复等,对循环这一概念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而且通过五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比如学生在学习图形的认识、学习统计等知识的时候,已经经历过将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的活动,具备了初步的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能力。
因此,我认为在这个阶段让学生开展一些探索性学习活动是可行的。
[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认识,对学生情况的分析,以及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要求,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计算并注意观察商和余数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
2、能正确地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了解循环节的概念和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判断、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与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策略]
因为本节课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学生容易提不起兴趣。
因此我在新课伊始为学生讲老和尚熟悉的故事,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接着让学生例举生活中的循环事例,让学生初步感知“循环”概念。
在讲新课和练习过程中我也多次运用多媒体吸引大家一起关注到主要问题上。
新课程理念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以课堂的讲授为主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究、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合作学习为主。
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只以讲为主,只是导演,学生是主角,耳、眼、口、脑、手“全频道”表演,尽情表现。
让学生在合作交流进行计算、讨论过程中亲身经历、体验、感受循环小数相关概念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过程设计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来给你们讲一个有趣的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座山,……(这个故事讲不完,重复)
师:哪位同学能接着往下讲?指名继续讲故事。
生:接着讲故事。
师:怎么不讲了?(这个故事讲不完)
生:这个故事总也讲不完。
师:为什么呢?
生:这个故事不断重复。
生:因为这个故事总是不断地重复说这几句话
师:说得真好,那如果老师让这位同学不断地重复,一直讲下去,不叫停止,想一想,他要讲多少遍?
生:要讲无数遍
师:像这样讲的遍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无限的)
生:无限的
师:是的,我们听、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总是有顺序依次地说四句话,“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然后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
像这样“依次不断的重复”的现象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表示?(板书:循环)
生:重复
生:循环
生:……
师: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像这样有意思的循环现象,想一想谁还能举出一些例子?
联想指导:
生: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一个挨一个(依次)又是“春、夏、秋、冬”
生:我们还知道一周有7天,从星期一到星期日,然后第二周又是从星期一到星期日。
生:一天有24个小时,从1时,2时……24时,然后第二天又从1时开始,到24时结束。
第三天、第四天、周而复始,重复出现。
生:……
师:看来同学们都非常的了解生活、热爱生活,刚才举出了不少生活中的循环现象,其实在数学中也存在着。
这一节我们就来研究数学中的循环现象,一起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师接着板书课题:循环小数)这需要我们去主动探索,同学们有没有信心?
生:有
(这一环节:我首先利用讲故事,让学生认识什么现象是循环,了解生活中的一些重复现象,初步感知循环现象,同时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们说一说生活中的循环现象,做到学以致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进一步过渡到循环小数的认识上来,从而导入新课题。
五、教学反思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循环小数”正是一个能很好体现这一理念的题材。
基于上述认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主要采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并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循环小数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课本的例1,是教学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重复出现的情况,为认识循环小数提供感性材料。
例2通过计算除法式题,呈现了除不尽时商的两种情况:一种是从某位起重复某个数字;另一种是从某位起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由此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并介绍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接着教材介绍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
以前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到学习了循环小数以后,小数概念的内涵进一步扩展了,学生认识到除了有限小数以外,还有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是无限小数。
上完这节课后,我认为以下几方面是做得较好的:
1、注重创设情景,提高学习兴趣。
这节课是概念课,大多数学生都对此不感兴趣。
在这节课中,我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讲故事,猜一猜,找朋友等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
2、注重了小组合作学习。
在学生算出400÷75这道算式后,给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
如:为什么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它和每次出现的余数有什么关系?……尽量多给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机会。
3、让学生来当小老师。
在引出循环小数、循环节、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后,我让学生当小老师,找出这些概念中的关键词,并逐个理解,从而使学生对循环小数概念有一个更全面、更完整的认识。
但一节课后我也感觉有许多不足之处:1、本节课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观察的材料较少,针对循环小数的重点“依次不断重复”这几个关键词语可以再出几道练习题,使学生能牢固的掌握循环小数的特点。
2、在练习的设计中对于循环小数的简写形式可以增加混循环小数的形式,同时也可以增加循环小数与无限不循环小数的区分,使学生更清晰的理解循环小数。
其次由于循环小数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读一读循环小数,但在教学中仍忽略了这一点。
3、对于商是循环小数的竖式计算,有些学生往往不知道该除到哪一步就不用继续再除,4、本节课预设的课堂作业没能如愿完成,使得部分学生少了一次课内练习的机会。
教学流程中没有做到环环相扣,跟不上学生思维发展,重点问题没有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合作与探究.......等等。
这也是今后教学中需要引起注意的地方。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注重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能为更多的学生服务。
(注: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