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局部解剖
前:缝匠肌、大收肌腱板
后:大收肌、长收肌 外侧:股内侧肌
上口 下口
股三角 收肌腱裂孔
腘窝
内容:隐神经、股神经肌支、股A、股V (由前向后)
6、 股内侧区血管、神经
闭孔A 闭孔V 闭孔N
闭孔N 短收肌
观看深层结构解剖录像片
附:临床骨科常用手术入路
股骨外侧入路
股骨后外侧入路
股骨前外侧入路 股骨下2/3前内侧入路
内容:髂腰肌、 股神经、股外侧 皮N
血管腔隙
前:腹股沟韧带 后:耻骨梳韧带 外侧:髂耻弓 内侧:腔隙韧带
内容:股A、V、 股环等
4、股三角
股三角femoral triangle: 境界
上界:腹股沟韧带 外侧界:缝匠肌内侧缘 内下界:长收肌的外侧缘
或内侧缘 前壁:阔筋膜
后壁(底): 由外向内为髂腰肌、耻骨 肌、长收肌及其筋膜。
局部解剖学—下肢
湖南中医药大学解剖教研室
第八章下肢
重点内容: 梨状肌上、下孔及其穿孔行的结构 大隐静脉的走行与属支 股三角的位置和内容 腘窝的境界和内容 小腿前、后骨筋膜鞘内的结构 踝管的构成及4个骨纤维管通过的内容 伸肌下支持带的位置与深方的3个骨纤维管通过的结构 腓骨肌上、下支持带的位置和深方通过的结构。 概念:隐静脉裂孔、肌腔隙、血管腔隙、股三角、 髂耻弓、股鞘、股管、收肌管、屈肌支持带
小腿内侧 膝部内后方 股内侧转前上
耻骨结节外下方穿隐静脉 裂孔
股静脉
大隐静脉属支的类型
特点: 瓣膜多,有9~ 10对; 有穿静脉与下 肢深静脉交通 。
下肢静脉曲张
3、浅淋巴结—腹股沟~
4、皮N
股外侧皮N 股N前皮支 股N内侧皮支 闭孔N皮支 生殖股N股支 髂腹股沟N
观看浅层结构解剖录像片
股管上通腹腔,有股环 隔femoral septum覆盖,腹 腔面见有股凹。
临床意义:股疝
(2) 股A
旋髂浅A 腹壁浅A 阴部外A 股深A 穿A
股深A 旋股外侧A
穿A
股深A及其分支
旋股内侧A
(3) 股V
股V及其属支 内含有大量成 对的V瓣
(4) 腹股沟深淋巴结
(5) 股N
股N
股神经 femoral nerve:
肌支支配大腿前群肌、耻骨肌
关节支至髋关节、膝关节
皮支:中间皮支和内侧皮支,分布至 股前内侧区皮肤。
隐神经 saphenous nerve:经股三角、 收肌管,穿收肌腱板,行于缝匠肌和 股薄肌在膝关节内侧穿深筋膜,伴大 隐静脉下行,分布于髌骨下方、小腿 内侧和足内侧缘。
股N 隐N
5、收肌管:位于股中三分之一段前内侧
为由髂前上棘连至胫骨 外侧髁的部分,上份分两 层包裹阔筋膜张肌,后缘 与臀大肌肌腱相续。
(2)隐静脉裂孔:
位于腹股沟韧带中、内1/3交 点下方1横指处,表面覆盖的疏 松结缔组织为筛筋膜。
髂胫束
骨筋膜鞘: 股外侧肌间隔、股内侧肌间隔和股后肌间隔,附于股 骨粗线,形成三个筋膜鞘,即前、后、内侧骨筋膜鞘。
正常
髋内翻
髋外翻
正常
膝内翻
膝外翻
第二节 股前内侧区
一、浅层结构
皮肤 浅筋膜 浅A 浅V 浅淋巴结 皮N
1、浅A
旋髂浅A
旋髂浅A 腹壁浅A 阴部外A
腹壁浅A 阴部外A
隐股点
2、浅V—大隐V
5
旋髂浅V 大 腹壁浅V 属 阴部外V 支 股外侧浅V
股内侧浅V
内踝前方
走行:
足背静脉弓内侧
大隐静脉 内踝前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三节 小腿前外侧区
一、浅层结构
皮肤 浅筋膜 浅V 皮N
1、浅V—大隐V
2、皮N
隐N 腓肠外侧皮N 腓浅N
二、深层结构
骨骼肌 深筋膜 骨筋膜鞘
1、骨骼肌
腓骨长肌 腓骨短肌 胫骨前肌 趾长伸肌 拇长伸肌
2、深筋膜与骨筋膜鞘
3、胫前A/V
胫前A
足背A
4、腓浅/深N
腓总N 腓浅N 腓深N 足背内侧皮N 足背中间皮N
尖:通向收肌管上口
内容:
由外向内依次为股神经、股 鞘及其包含的股动、静脉、 股管、腹股沟深淋巴结和脂 肪等。
(1) 股鞘、股管与股环
股环
股管
1)股鞘femoral sheath:
为腹横筋膜与 髂筋膜向下延续包 绕股动、静脉上部 形成的筋膜鞘。
漏斗形,长约 3~4cm。
被两个筋膜隔 分成3个腔,外侧 容纳股动脉,中间 容纳股静脉,内侧 称为股管。
Kaplan点。正常时此点在脐或脐以上。当髋关节脱位或股骨颈骨折时,此点下移并 偏向健侧。
对 比 关 系
Kaplan点
Nelaton线
颈干角和膝外翻角: 1.颈干角 股骨颈与股骨体长轴之间向内的夹角称为颈
干角。正常约127°,大于130°为髋外翻,小于 125°为髋内翻。
2.膝外翻角
股骨体与胫骨体 长轴线在膝关节 处相交,形成向 外的夹角称为膝 外翻角。正常约 170°,大于 170°为膝内翻 ,小于170°为 膝外翻
前骨筋膜鞘内含:
股前群肌、股 动、静脉,股 神经腹股沟深 淋巴结。
内侧骨筋膜鞘内含: 股内侧群肌、 闭孔动、静脉 和闭孔神经。
骨筋膜鞘
3、肌腔隙与血管腔隙
位于腹股沟韧带和髋骨之间,髂耻弓(连于腹股沟韧带和髂耻隆起 之间的韧带)将此间隙分为外侧的肌腔隙和内侧的血管腔隙。
肌腔隙
前:腹股沟韧带 后、外侧:髂骨 内侧:髂耻弓
第一节 概述
一、境界与分区
臀 股 膝 小腿 踝 足
二、表面解剖
体 表 标 志
1.Nelaton线: 髋关节屈曲90°—120°,坐骨结节与髂前上棘的
连线称为Nelaton线。大转子尖恰通过此线。当髋关 节脱位或股骨颈骨折时,大转子尖向上方移位。
2.Kaplan点: 仰卧、下肢并拢伸直时,大转子与髂前上棘连线的延长线,两侧相交点称为
二、深层结构
骨骼肌 深筋膜 骨筋膜鞘 肌腔隙与血管腔隙 股三角 收肌管
1、骨骼肌
髂肌 髂腰肌 腰大肌
缝匠肌 股直肌
股四 股内侧肌 头肌 股外侧肌
股中间肌
耻骨肌 长收肌 短收肌 大收肌 股薄肌 收肌腱裂孔
2、深筋膜与骨筋膜鞘
阔筋膜fascia lata: 坚韧致密,范围广阔,全身最厚的筋膜。 形成的结构有: (1)髂胫束:
2)股管femoral canal: 境界 前壁:腹股沟韧带、 隐静脉裂孔镰状缘上 端、筛筋膜。
后壁:耻骨梳韧带、 耻骨肌及其筋膜
内侧壁:腔隙韧带及股鞘内侧壁 外侧壁:为股静脉内侧的纤维隔 下端为盲端,上口为股环
股环 femoral ring:
境界 前界:腹股沟韧带 后界:耻骨梳韧带 内侧界;腔隙韧带 外侧界:纤维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