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老王》教学设计及作业设计

《老王》教学设计及作业设计

老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老王》讲述的是一个普通车夫的故事。

杨绛用平淡如水的语言给我们介绍了老王的身世、她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断以及老王死后她的“愧怍”心理不仅高度赞扬了老王善良的品质,还体现了作者对“老王”这些不幸者的深切同情和关爱。

这些情感都寄寓在一些看似平淡的细节中,语言质朴却饱含深情。

教师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细细体味。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有初步的阅读能力,可以通过预习体会课文的内容把握课文的大意。

文章的写作背景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我们的学生摄入信息量比较狭窄,对那个时期的情况缺乏了解,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来了解背景便于他们更好的理解文章。

学生们都怀着一颗朴素的爱心,文章中对不幸者、卑微者持一颗爱心,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同情他们,关心他们的情感很容易与学生共鸣。

同时我们的学生未行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方法和习惯。

不能主动积极地合作探究学习,个别学生对语文缺乏兴趣依赖性强,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引导。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把握老王人物形象的刻画。

2 能力目标:品味作者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情感目标: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教学重难点】1理解如何刻画老王的人物形象,并且体会老王的“苦”与“善良”。

2领会文章语言及人物刻画渗透出来的爱的博大。

【教学策略】整体设计思想:先从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确立学习目标,使学生们在这三方面有所得,重在指导学生感悟人为内涵,体会语言魅力。

方法策略:运用“朗读法、讨论法、讲授法” 解读课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突出重点和难点的策略方法:首先是要让学生学会质疑,要让学生在预习的时候把不懂的问题整理出来,带着问题阅读,在阅读中与文本对话,在与文本的对话中理解重点突破难点。

【课时安排】1 课时【课型】新授【教具】白板【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一个瞎眼的乞丐向大文学家雨果乞讨,他便在乞丐面前的纸牌上写了一句话:“春天就要来了,我却看不见她!”于是,被感动的路人纷纷把钱放入乞丐的铁罐。

多美的诗句,春天就要来了,可我却看不见她。

写出了瞎眼乞丐的无助与茫然。

多美的举动,身为大文学家的雨果没有忽视卑微的乞丐,而且施以援手。

我相信他的举动让瞎眼的乞丐知道生活中是有黑暗,但也有温暖。

雨果送给他的不仅仅是诗句,更是温暖,是春天,对吗?今天我们要学习杨绛写的《老王》,她有没有送给我们的主人公老王一个春天呢?二、介绍目标1知识目标:把握老王人物形象的刻画。

2 能力目标:品味作者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情感目标: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教学重难点:1、理解如何刻画老王的人物形象,并且体会老王的“苦”与“善”。

2、领会文章语言及人物刻画渗透出来的爱的博大。

三.检查预习(一)走近作者(学生发言,老师补充。

)1.杨绛,本名杨季康,著名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

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

1931年入清华大学研究院,1935年与钱钟书婚后同赴英法留学。

1938 年秋回国,曾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业余从事创作。

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我们仨》,长篇小说《洗澡》,译著有《堂吉诃德》等。

夫钱钟书,作家、学者,代表作《围城》。

2.写作背景文章作于1984年。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

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并帮助作者夫妇。

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二)重点生字及读音伛y u 荒僻p 1 取缔d 1 骷髅K u l o u 滞笨zh i 愧怍Ku i zu o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范读课文,生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写作者与老王的交往。

)五.再读课文,理解归纳(1)“画”说老王师:观察插图,速读课文1-4段。

作者给我们介绍了老王哪些情况?从这些信息你读到什么?(生速读)师:先看这张图片……让你想到了谁?(骆驼祥子)祥子和老王都是拉车的,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共同点?(都是生活在底层为求生而疲于奔命的不幸的劳动者)明确:老王的不幸表现在:1.生活的不幸:职业一一靠破旧三轮身体一一老而残居住一一塌败小屋2.精神的不幸:“单干户” 、孤独、无亲受恶意攻击、被人瞧不起师:真是渺小得如沙漠里的微尘,卑微得似荒野中的小草。

可是,“走近老王”,我们会发现,他的心灵在闪光——(2)走近老王1、大声朗读5-1 6段,谈谈对老王心灵的印象,你能用两个字来概括吗(善良)2、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出来?(生讨论明确)(1)给我们带送冰块,车费减半...... 最老实(2)文革时送默存看病,不肯收钱,拿了钱还担心我没钱看病……体贴,善良(3)给三轮车装护栏,为客着想...... 细心、体贴顾客(4)临终给我送香油、大鸡蛋以表感谢...... 知恩图报师:是啊,虽然老王生活贫苦,可他却是这样一个忠厚老实、心地善良、知恩图报的人,谨守着内心的纯净,这在那个颠倒黑白人情冷漠的年代里,是多么的难得呀。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细细地“品味老王”。

(3)品味老王1文章中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个片段?(临终给我送香油、大鸡蛋)2、在这个片段中打动你的又是哪些细节?1“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比喻,夸张。

该句借僵尸、骷髅外表的恐怖、干枯形象以及不经打的特点,形象而贴切地写出了老王因病痛的折磨而变得外表恐怖、干瘦和衰弱的特点。

)2比较下边每组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①在表达上的好处。

①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②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站立在门口(①句说“镶嵌在门框里”,夸张的手法,强调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①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②我笑着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①句“强笑”一词,不但准确,而且含蓄,透露自己见到老王病成那个样子,还拿东西来谢“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悲酸和感动。

)①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②我谢了他的好香油和大鸡蛋(①句重复两次“谢了”表明作者的感激之情,更突出香油和鸡蛋的贵重—)师:研读和比较了以上几个句子和段落,相信我们不难看出来:准确凝练的用词会为表达作者的感情增色不少。

正因为此,我们能细细地品味出老王的“苦”和“善”,深深地感受到作者对老王饱含的深情一一一定要“善待老王”。

(4)善待老王那么,面对老王的不幸,作者一家为他做了哪些事情?(学生讨论明确)1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车2、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3、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4、关心老王的生计:三轮车改装后,生意不好做,关切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5、她的女儿送老王大瓶鱼肝油,治好他的夜盲症师:是啊,对一个卑微的车夫如此尊重和关心,作者是多么的善良。

那么一一作者为什么能够那么关心老王?社会地位、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人往往瞧不起卑微者,要有什么样的精神才能象作者那样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师图解出示:平等'互爱》 --------- 极富爱心--------- 善(人道主义精神)丿师深入解释:从文章看,最主要的是平等观念。

在作者眼里,人是生而平等的,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

有平等意识,才会有平等对话,才会感觉人家上门来“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是很抱歉的。

再是人道主义精神。

这种精神要求社会关心个人、尊重人格。

作者一家对老王是怀有这种精神的,一直对他很尊重、照顾。

总之,对不幸者怀有一颗爱心,才能这么关心人,爱护人。

请看(5)怀念老王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就这么去了,对老王照顾有加的杨绛先生,既没有在物质上亏待老王,也没有在精神上鄙视过他,何以篇尾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作者是把平等放在老王和自己之间。

与老王相比,“我”付出的比老王少,但“我”从这个世界上获得的要比老王多好多,这是作者从自我反省的层面表达对老王的歉疚老王临终前拿了香油和鸡蛋来看“我们”并且不肯收钱。

他是想和“我们” 成为真正的朋友,尤其是在知道自己命不久的时候。

但“我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没能理解老王的心意。

想到这些十分后悔。

这里的“坐坐喝口茶水”,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客套,也不是对弱者的怜悯,而是有一种“真正把老王当作平等的朋友相待”的意思了。

)六•深入思考,讨论探究本文是写人记事的散文,材料琐碎。

作者是怎样组织材料,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提示:1本文写老王的“苦”和“善”,分别用了什么顺序?2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作者是兼用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来编排的。

(1)开头四段先写老王的“苦”, 按照逻辑顺序安排:一是职业,这是老王的谋生手段;二是生理缺陷,老王谋生困难;三是居住条件,这是前两点的结果,收入少,当然生活苦。

(2 )下面写老王的“善”,按时间顺序安排,回忆与老王的交往。

文章以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全文一脉相承,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七•感悟启示通过“我们一家”与老王的交往,大家得到什么启示?(师生交流)1.幸运者,只有关爱帮助不幸者的责任,没有嘲笑歧视不幸者的理由。

2.要做一个善良的人,自己也快乐。

3.要有爱心,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

要知恩图报。

师:大家都很善良,一定会做得很好。

但有些事情只是在事后反思起来,才会觉得欠妥,当时难以想得和做得周到,世上有些事情总会留些遗憾。

杨绛是一个善良真诚,有爱心的人,同时也是一个思想深刻的文人,她本来已经对老王很关照了,在老王死了多年后,回想起与老王交往的点点滴滴,依然会觉得自己对老王关心不够,并把它用质朴的文字记下来,这就是文人的善良。

所以我们是在一一“用善良体察善良,用爱心浇灌世界”。

八•拓展延伸社会上还有许多不幸的人,许多弱者,而我们生活在幸福之中,生活在爱的光环里,让我们学习杨绛女士把爱之光分一些给身边的人。

(师出示一组现代“老王”们的图片,并一句话点评,对已经动容的学生们再来一记“重锤”,彻底敲碎他们冷漠的坚冰。

将同情、尊重、温暖和关爱灌入。

)师: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说: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

同学们一一(师生齐诵)假如我是一团火,就要给别人送去温暖。

假如我是一朵花,就要给别人送去芬芳。

假如我是一颗星,就要给别人送去光明。

假如我是 ________________ ,就要______________ 。

九•小结•寄语简•爱说:“站在上帝面前我们是平等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