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主义教育学
第一,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的;第二,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继续不断的增长,除此之外教育不应该有其他目的;
第三,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其中要学习现实社会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
第四,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
第五,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而非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知识学生成长的帮助者,而非领导者;
第六,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教育学的价值
一、反思日常教育经验
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
三、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
(二)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三)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
(四)提高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
(五)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教育功能
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教育的个体功能,即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是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决定的。
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衍生功能,也称教育的工具功能。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是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间关系失调所致。
而克服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关键是进行教育内部的改革。
①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②要改革不合理的教育制度,如整齐划一的管理制度、扭曲的考试制。
③要纠正教育活动和过程中的失当行为。
教育的社会功能(练习册)
教育对经济的正向功能
现代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功能,主要通过以下两个途径来实现。
1、教育通过劳动力的生产促进经济的发展
2、教育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
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即教育意欲达到的归宿所在或所预期实现的结果。
其结构层次上下位次之分,依次为: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
教育目的的功能
(一)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
(二)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
(三)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
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依据
(一)社会依据
教育产生于社会需要,与一定社会的现实及其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要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必须依据社会现实和发展需要来选择和确立教育目的。
(二)人的依据
教育目的含有对人的素质发展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要依据社会现实及其发展来确定,也要依据人的身心发展和需要来确定
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一)社会主义—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二)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三)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四)为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思想与含义
教师职业的基本特征
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
2、教师职业是以教书育人为职责的创造性职业
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
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
(1)专业理想的建立
(2)专业知识的拓展
(3)专业能力的发展
(4)专业自我
现代教师的专业素质
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应该具备的多方面的专业要求,是顺利进行教育活动的前提,也是教师胜任工作的基本条件。
教师的专业素质不仅具有多样性、时代性特征,而且具有结构性特征。
1、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
2、合理的专业知识
3、复合型的专业能力
4、崇高的专业道德
5、强健的身体素质
6、健康的心理素质
学生的本质特点
(一)以系统学习简介经验为主
(二)是具有主体性的人
(三)既有明显的发展特征
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
1、尊师爱生,相互配合
2、民主平等,和谐亲密
3、共享共勉,教学相关
良好的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国家课程
国家课程亦称“国家统一课程”,它是自上而下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具有1、权威性2、多样性3、强制性的特征
当代“教学”的新观念
(1)从重视教师向重视学生转变
(2)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
(3)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
(4)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
(5)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
(6)从重视继承向重视创新转变
教学设计的依据
1、现代教学理论
2、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
3、教学的实际需要
4、学生的需要和特点
5、教师的教学经验
班级组织的形成
第一阶段:个人属性之间的矛盾阶段
在班级建立之初,学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于了解班主任和教师,建立与同学的稳定关系。
因此,学生还不能公然地反对班主任和教师,班级中的主要问题是同学之间的矛盾。
第二阶段:团体要求与个人属性之间的矛盾阶段
在小团体稳定下来之后,学生们就想在班级中积极采取行动以满足各种需求。
他们的各种需求往往与团体的要求发生冲突。
第三阶段:团体要求架构内的矛盾
当班级中大多数学生都能接受团体要求时,班级内部的主要矛盾就不是团体要求与个人属性间的矛盾,而是团体要求架构内个人属性间的矛盾。
班级组织建设
(一)班级组织的设计
(二)指导班级组织建设
(三)发挥好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班级教学管理
(一)明确班级教学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二)建立有效的班级教学秩序
(三)建立班级管理指挥系统
(四)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班主任的角色作用
(一)班主任是学生全面成长的关护者
(二)班主任是对学生产生全面影响的教育因素
(三)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
班主任建设和管理班级组织的策略
(一)创造性地规划班级发展目标
(二)合理地确定学生在班级中的角色位置
(三)协调好班内外各种关系
(四)建构“开放、多维、有序”的班级活动体系
(五)营建健康向上、丰富活跃的班级文化环境
学生评价理论与实践的当代走向
(一)倡导构建“以发展为本”的学生评价体系
(二)以质性的评价模式取代量化的评价模式
(三)强调测评的真实性和情境性
(四)鼓励学生评价中的合法行为
(五)重视思维过程的评价
学生情感学习评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一般采用观察法和问卷法
2、应尊重学生的学习情感表现
3、应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权
总之,学生情感学习的评价在教育教学的评价实施中,其评价技术存在一定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并受一定条件的局限。
教育行动研究的过程
(一)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
(二)分析所要研究的问题
(三)拟订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与策略
(四)实践尝试行动策略
(五)反馈与评价行动结果
(六)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