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事业管理学(新)

公共事业管理学(新)

公共事业管理一.单选题1.和公共事务及企业事务相比,准公共事务的特点是中介性。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命线在于其经济效益。

3.公共管理与公共事业管理的关系,一般可以认为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4.“第三部门”这个概念是由美国学者Levitt最先使用的。

5.国家是规则和安全的保障,是社会经济事务的最终仲裁者。

6.正如市场和政府都可能失灵一样,公共事业组织也有内在局限性。

在西方国家,这种局限性被称作“志愿失灵”7.志愿失灵最突出的表现是公共事业组织所需的开支与所能筹集到的资源之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缺口。

8.公共事业领导者的构成要素中首要要素是权力。

9.只有第四种体制即参与型领导方式才是效率最高的领导方式,它注重人际关系,领导者以人为中心,本质上是民本主义。

10.公共事业管理领导者与工商企业领导者之间最重要的共同点就是都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11.按照沟通渠道的不同,可将公共事业管理沟通方式划分为两个类型: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12.向下沟通与向上沟通合起来又称纵向沟通。

13.“绩”主要指公共事业管理者的工作实绩。

14.1860年,专门监督慈善机构的“慈善委员会”正式成立。

15.盈余分配约束即机构的盈利和剩余不能在领导层和管理层分配。

16.《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于1989年10月25日发布施实,该条例确立了社团双重分层管理体制。

17.1998年10月25日,国务院颁布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

18.我国的社会团体行政管理体制通常被称为“分级登记,双管管理”。

19.会员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须有2/3以上的会员(或会员代表出席方能召开)。

20.《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对社会团体或有关人员进行违法行为的处罚,自取得《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即日起1年内未开展活动的。

21.法人型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是一个独立的民事主体,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22.《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第13条规定,民办非企业单位不得设立分支机构。

23.政治信念是人们对行政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精神力量,是公共事业伦理评价中最重要的力量。

24.为人民服务既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也是我国公共事业伦理道德建设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

25.健全的事业法人制度,这是现代事业制度的最主要内容,也是建立现代事业制度的基础。

26.现代事业组织是现代事业制度的核心概念。

27.实行事业目标管理是现代事业监督管理制度的一项基本内容。

28.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公共事业社会发展的客观基础。

29.公共事业管理发展是整个社会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

30.法律政策中关于公共事业部门的职能职责,工作任务,权力范围的有关规定,是公共事业部门制定活动目标的最基本依据。

31.在实践中,最常见的反馈措施就是定期检查和报告制度。

32.抽样框又称抽样范畴;简单随机抽样又称纯随机抽样;等距抽样又称系统抽样分层随机抽样又称分类抽样,多阶段抽样又称多级抽样。

33.问卷是社会调查法的支柱34.参考文献查找法又称追溯查找法。

35.循环查找法,也称为分段查找法。

36.社区管理职业道德是用来规范社区管理者从业人员的行为准则的总称。

37.政府主导型管理模式是以政府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在现阶段主要是以市辖区人民政府下派的街道办事处为主体。

38.社会主导型管理模式可称自治模式,以社区居民委员会为核心。

39.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机关,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是公共事业组织。

二.多选1.准公共事务的中介性有如下主要特征:公益性中介性;营利中介性2.公共事业组织这个概念在我国应当包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还包括民主党派等政治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又合称为民间组织,所以,我国的社会公共事业组织主要包括事业单位和民间组织。

3.可被视为第三部门的第一部分的组织的基本特征: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

4.公共事业组织的职能优势:非营利性;沟通性;低成本5.筹款不足只是志愿失灵的一个方面,除此之外,志愿失灵还表现在基他几个方面:狭隘性;家长作风;业余性。

6.公共事业领导权力的合法权益称:法定权;制度权。

7.公共事业领导权力基础性权力有:合法权;惩罚权;奖励权;模范权;专长权8.罗伯特·卡茨认为,领导者必须具备三种持能:技术技能(专业业务能力)人际技能(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概念技能(抽象与决策能力)。

9.在公共事业组织中的领导行为中,领导风格有四种类型:专权独裁式;开明专制式;协商式;参与式10.正式沟通按信息流向可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向下沟通,向上沟通,横向沟通。

11.公共事业管理中沟通的原则:准确性原则;完整性原则;及时性原则;策略性运用非正式组织原则。

12.公共事业管理中激励的基本原则;目标认同原则;公平,公正;物质与精神奖励;随机制宜13.公共事业激励方式大体上可归纳为三类:内容型激励、过程型激励;行为改造激励。

14.内容型激励主要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激励,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激励。

15.麦克利兰的成就激励认为人还有几中需要:权力需要;友谊需要;成就需要。

16.过程型激励主要有期望激励,公平激励。

17.公共事业管理中激励的方法:思想政治工作参与管理;工作丰富化;提供教育培训机会 。

18.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控制作为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机制,是有如下基本功能:社会秩序的保障;实现公共事业管理目标的保证。

19.公共事业管理中的积极控制就是鼓励控制对象要有某些行为,即包括记功,升级,提干,颁发奖章等正式控制,也包括微笑,点头等非正式方式。

20.消极控制就是禁止或限制对象发生某些行为,即包括记过,降级,停职,判刑等正式的控制方式,也包括嘲讽,白眼的非正式方式。

21.非强制性社会控制方式表现在:道德、舆论。

22.作为一种社会控制方式,公共事业管理中的舆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大众性、现实性、迅速性。

23.对公共事管理人员进行考核,应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的内容。

24.公共事业伦理包括3个层面:观念形态、实践形态、介于观念和实践之间的中介形态。

25.公共事业伦理意识包括:伦理准则意识、伦理责任意识、伦理目标。

26.加强公共事业伦理建设原则:服务原则、效率原则、公正原则、开拓创新原则。

27.道德驱动的自律是以事业心,使命感、社会责任感、人生理想和价值观为基础自律的。

28.公共事业管理发展所应遵循的原则主要有:良性互动原则、稳定性原则、制度化原则、适度化原则。

29.目标管理的特点:分权与自我控制的管理、参与式管理。

30.一般地管理人员的控制点主要有五个:环境、目标、计划、资财和日常工作。

31.目前,国内外较为流行的素质分析方法有以下几类:职位分析问卷法;职位定位分析法;特质列举法;关键事件技术法;工作要素分析法32.绩效特点分析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标准:工作任务;工作效率;工作效益。

33.人力资源中相对比较评判的方法:典范人物比较法;配对参评法;比例控制测评法;分级考评法;两极排序考评法;34.因素分解综合评测可分为以下技术:加权法;因素比较法;模糊数学法35.人力资源测评评判技术有:相对比较评判、因素分解综合评判、常模参照和效标评判。

36.常模参照和效标评判的技术:基准加减评分法;分评判法;目标等级评判法。

37.抽样调查是社会调查中普遍采明的调查方法定的优点是:调查费用低;速度快;应用范围广。

38.随机抽样的方式与方法:简单随机抽样;等距抽样;分层随机抽样;整群抽样;多阶段抽样。

39.社区管理的内容总的来讲是“四性”工作,即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事务40.我国社区管理模式可分成企业主导型、政府主导型、市场主导型、社会主导型四种类型。

三.判断1.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是公共事业组织。

2.公共事业管理的客体是准公共事务,共受益对象是社会公众。

3.美国心理学家,管理学家马斯洛于1943年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按需要程序和先后顺序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4.根据控制是否依靠外部力量,将公共事业管理中控制划分内在控制和外在控制。

5.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并规定于1999年9月1日起施行。

6.在同一行政区域内,不允许成立相同或相似的公益性公共事业单位。

7.社会团体必须有50个以上的个人会员,或有30个以上的单位会员或将在即有个人会员又有单位会员时会员总数有50个以上。

8.分立、合并是社会团体组织上的重大变化,应当由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决定。

9.社会团体在办理注销登记前,成立消算组织、完成清算工作。

10.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法律特征表现在举办者是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

11.教育事业中主要指民办幼儿园、民办小学、中学、学校、学院、民办,专修学院和学校,民办,培训学校和中心等。

12.卫生事业中主要指民办门诊部(所)、医院、民办康复、保健、卫生、疗养院等。

13.文化事业中重要是指民办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书画院、演出团体等。

14.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名称应当符合国务院民政部门的规定,不得指“中国”“全国”“中华”等字样。

15.合伙型民办企业单位则由全体合伙人对合伙债务承担连带责任,个体型民办非企业单位由举办者以个人财产承担连带责任。

16.理事任期由章程规定,每届任期不得超过5年,理事任期届满,连选可以连任。

17.对担任基金针理事长,副理事长或秘书长的得港、澳门、台湾居民,外国人以及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的负责人,《条例》规定,其每年在中国内地居留时间不得少于3个月。

18.《基金会管理条例》明确了公募基金会不得低于上一年总收入的70%,非公募基金会不得低于上一年基金余额的8%,同时,其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办工支出不得超过当年总支出的10%。

19.准责意识是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的原则立场和根本态度。

20.在公共事业管理的复杂系统中,人是一切组织的最重要的,最活跃的因素。

21.现代事业组织是现代戏市场经济体制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

现代事业制度则是一项基本的社会组织管理制度。

22.正确界定和划分政府机构与事业组织各自的职责,是实现的政事分开的一个基本依据。

23.社会发展观对一个国家的社会发展性格和发展道路的选择是有根本性指导作用。

2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25.传统的管理理念是把特作为管理的目标,把人变成了物的从属物。

26.开发型测评,亦称勘探型测评;鉴定型测评称考核型测评。

27.公共物品是指无论个人是否想要购买,其利益不可分割地被扩散给社会全体成员的物品。

四.名词解释1.准公共事物——是生产准公共物品的活动,是指涉及部分社会公众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

2.公共事业组织——依照一定的规则,以独立公共为原则,并凭借其特有的功能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的组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