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新史复习题

外新史复习题

复习重点:总论篇——第三章,第四章为重欧洲篇——以英、法两国为主北美篇——以美国为主终篇复习习题:1、人类传播活动经历了哪些阶段,人类传播活动与传播技术的关系如何?一、原始的符号传播、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国际互联网传播。

二、人类传播活动的能力是随着媒介的改良与发明增强;其形式也随着媒介的发展而变化;每一个新闻传播的新时代的到来都以技术突破为前提,即它对传播技术的进步有着依赖性。

2、简述古代罗马《每日纪闻》的性质,其基本内容和作用是怎样的?性质《每日纪闻》是公告式的官方公报。

公元前59年恺撒创设。

内容多为政府要事,具有很强的政治性。

作用:其传播范围越来越广,已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3、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各国报业发展有何共同规律?A 资产阶级革命前,资产阶级报刊受到封建主义的压制,发展很慢,资产阶级从自身利益出发,进行论争,经历了一个政论报纸时代。

B 在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思想家举起出版自由的旗帜,宣传民主思想,论述出版自由的重要性。

英国的弥尔顿《论出版自由》,美潘恩《常识》,法马拉的报纸。

C 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革命是否彻底,政权是否巩固有无封建复辟,成为制约资产阶级报纸发展的重要因素。

4、西方各国报业为什么都经历了政党报刊时期?政党报刊有何特点原因:A 随着议会民主和多党政治体制的确立,不同党派宣传政见,争取舆论,需要作为政治斗争工具的报纸。

B经济上因报价贵,发行量少,没有广告收入,只好依赖执政党或在野党。

共同特点:A 政治上有明显的倾向性B 内容上侧重于时政新闻与言论。

C 读者对象主要是政界与上层人士。

5、廉价报纸产生的历史背景如何?有何共同特点?历史背景 1 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迅速集中,为报纸大量发行流通提供了条件。

2 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广大劳动者的出现。

3 阶级力量发生新的变化,政治环境的条件开始出现。

4 高速轮转印刷机的出现,降低了印刷成本,报纸印得更快更多。

5 工商业的繁荣,广告大为增加,报纸廉价销售成为可能。

特点:1 政治上标榜独立2 经济上自主经营3 读者对象为平民大众 4 内容上注重地方性、社会性、消闲的软新闻。

5 形式上文字通俗,版面活泼,可读性强 6 经营上完全商业化,大量刊登广告。

6、报业垄断有何标志?垄断资本如何控制报业?7、苏联时期报刊体制的主要特征是怎样的?8、新闻通讯社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其功能与作用如何?背景近代报业在工业革命后发展很快,报纸数量越来越多;廉价报纸的出现,报纸以注重传播政治主张转而成了传播新闻的工具,报纸对新闻的需求也大为增加。

各家报纸单独依靠自己的力量搜集各地的新闻既不经济也不可能,专门收集和供应新闻的机构通迅社便应运而生。

功能与作用新闻通讯社是专门搜集和供应新闻稿件、图片和资料的新闻发布机构。

它是新闻流通的重要渠道,被称为“消息的总汇”、“供应新闻的大动脉”。

近代新闻传播迅速、内容丰富,新闻通讯社功不可没。

当今世界各国,不论是地方性、全国性还是世界性的报纸、广播及电视事业,无不依赖新闻通讯社,以弥补自身新闻采访之不足。

9、何谓“三社四边协定”?其内容及由签定至废除的大体经过如何?欧洲的哈瓦斯、沃尔夫、路透三大通讯社自1866年开始展开竞争。

它们的业务日益越过国界,而且同殖民扩张的进程相联系,经过十几年的激烈争夺,已把世界新闻市场分割完毕。

为了确认既定事实和各自的垄断范围,1870年1月17日签订了“联环同盟”协定。

协定以欧洲三大通讯社为主,美国的纽约联合新闻社虽然也参加了,但不能插足美国以外的地区,所以通常称之为“三社四边协定”。

协定确定了各社采访和发布新闻的范围,并规定互相交换所采集到的新闻。

1907年美国合众社诞生,这家新兴的通讯社自创立起便努力向拉丁美洲、远东及欧洲发展。

因此美联社1914年退出“联环同盟”,开始向南美及远东地区争夺市场。

此外1909年,赫斯特创办国际社,该社发展至1930年也成为世界通讯社。

因此,1934年各大通迅扯在拉脱维亚首府里加开会,宣布废除过去一切协定,完全遵循新闻自由的原则,由各通讯社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实力发展业务。

这样,通讯领域也和报纸—样,回复到了自由竞争的时代。

10、当前世界上广播电视体制有哪些?并加以分析比较。

A 国有国营。

这是由国家拥有并直接经营的电台、电视台B 国有公营。

这是由国家拥有但是由公司自主经营的电台、电视台。

C 社会公营。

有两种,一是社会各界筹办并经营的;一种是某个公众团体经办并经营管理的。

D 私有私营。

这是私人独资、合资或组成股份公司经营的广播电视企业。

E、公私合营。

指国家和私人合办的广播电视机构,国家处于主导地位,经费一般来自文物收入。

国有国营、国有公营、社会公营的机构,通常被称为公共广播电视,私有私营、公私合营通常被称为商业广播电视。

公共广播电视比较重视社会效益,注重节目的教化功能和文化品位;其弊端是经营管理缺乏活力,财源不旺,经济常常出现困难。

商业广播电视谋求商业利润,千方百计地改进经营管理,进行商业竞争,但节目品位不高,色情、暴力以及其它庸俗内容较多。

11、Internet对于新闻传播领域有何影响?一、新闻传播活动的主体在网广播时代的变化。

A、传媒机构有可能不再是新闻传播的垄断者,B媒介机构的功能也不再局限于发布新闻、服务或娱乐等信息,还推出了聊天室、公告牌、信息搜索、网上订购等服务。

二、互联网在新闻传播流程中的影响。

A、在线信息采集。

B把关权的分离C 、多媒体和超链接的信息产品。

D、全天候新闻发布。

E、多渠道的反馈。

12、“出版自由“的口号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包含了写什么内容?“出版自由”的口号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平均派领袖利尔本1645年的一封信中说的,出版自由是英国人民的天生权利。

13、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当局主要采取哪些手段控制出版事业?一、征收“知识税”;二、实行津贴制度;三、叛国法和煽动诽谤法。

14、北岩在英国报业史上占有怎样的地位?《每日邮报》成功的原因何在?他是英国现代新闻事业的创始人,有“舰队街”的拿破伦这之称。

这张报纸的成功标志着英国现代资产阶级报业的开端。

其成功的原因有以下三点:1)北岩分析了英国社会的需要与报纸的积弊,一改当时一般英国报纸只报道片断的政治、社会生活的做法,开阔读者的视野,使读者看到社会完整的图像。

该报主要读者对象是中产阶级、广大劳工和妇女。

北岩高薪聘请第一流的记者,长驻世界一些重要城市,迅速报道重大事件,如:1896年美国总统竞选、1897年土希战争”、柯兹勋爵就任印度总督和英布战争”’等重大事件。

在重大国际新闻报道L能与高级报纸一争高低,并以清新、简洁的版面在读者中赢得了信誉。

2)北岩有着丰富的新闻工作经验,他在《每日邮报》创办的前三年亲任总编。

制定了满足新时代读者的新闻原则;解释、简洁、清晰。

标题鲜明、版面新颖,扩大报道面,经常改进内容,以便长朗吸引读者。

此外,他还善于培养和训练新型记者和编辑:如采访了美国总统竞选、土希战争、柯兹勋爵就任印度总督、苏丹战役、初期英布战争的斯蒂文担任主笔达27年之久、能力卓越的马路等。

3)健全的报业管理。

北岩在《海日邮报》以至一生的新闻事业上的成就,都离不开他弟弟哈罗德的帮助。

哈罗德•哈姆斯沃斯精明强千,是一名优秀的报业管理人才,曾担任过《每日邮报》的经理。

15、法国大革命时期有哪些重要报刊?简述马拉其人及其报刊活动。

一、马拉的《人民之友报》二、阿贝尔的《杜歇老爹报》三、德穆兰和《法国布拉班革命报》四、“社会俱乐部”和《铁嘴报》。

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主要领导人之一,是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思想家和新闻记者。

《爱国者指南》一期,1789年《巴黎记者报》后改为《人民之友报》16、简述《火星报》时期列宁的新闻思想。

一、关于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二、关于报纸的功能三、关于出版自由,四、关于报纸的群众性。

17、如何看待剧变后东欧新闻事业的变化?进入80年代以后,东欧各国普遍掀起改革的浪潮。

在戈尔巴乔夫“公开性”、“民主化”口号的推动下,在西方反共势力的怂恿和支持下,各国新闻媒体纷纷摆脱政府控制,成为向共产党、向社会主义制度宣战的工具。

反对派亦利用媒介大造舆论,步步紧逼,迫使当局让步,造成人心涣散、社会动荡以至社会主义大厦的骤然坍塌。

随着国体的变化,各国原先以党报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报业体系不复存在,各国新闻业从此走上一条与前完全不同的商业化的道路。

18、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有哪些著名的报刊活动家?他们的情况怎样?一、塞缪尔。

亚当斯,他不但是报刊宣传家,还是革命的组织者和政治面目活动家。

二、托马斯。

潘恩《常识》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鼓舞了人民战斗的决心和勇气,被认为是独立战争的响亮号角,为一到通过《独立宣言》平了道路。

三、艾塞亚。

托马斯。

关于列克星敦的枪声。

19、《权利法案》(1791)是怎样问世的?其内容与意义如何?在美国的宪法制定过程中,出现了两面三刀大党派,即支持者联邦派与反对者反联邦派。

1789年经过一番斗争,各州虽然已接受宪法;但1791年又通过了对宪法10条的修正案,后来称为《权利法案》并成为宪法的一部分。

《权利法案》第一条就声明:国会将不制定任何法律——剥夺言论或新闻出版自由。

此前不少州就在本州的{权利法案》里提供了这样的宪法保护。

如1776年弗吉尼亚州的《权利法案》中称:新闻出版自由是自由的强大堡垒之一;除非那些专制暴君的政府,这一自由是永远不能被限制的。

马萨诸塞州在其1780年《权利法案》也有类似的表述。

法案还规定了个人自由权利,包括宗教信仰自由、言论出版自由、和平集会和请愿自由等。

至此新闻出版自由作为宪法的重要补充得以在书面上确立下来,但现实的种种阻碍使它与理想仍有相当大的距。

20、简述杰斐逊的新闻自由观,他对以后西方新闻理论有什么影响?1775年第二届大陆会议上杰斐逊执笔起草了《独立宣言》,成为北美殖民地人民反英斗争的旗帜,它在历史上第一次以政治纲领形式宣布了民主共和国的原则,被马克思誉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杰斐逊则认为:世界上每个政府都有人类的弱点和腐化堕落的胚芽,为了防止政府蜕化,必须由人民来监督。

为了防止犯错误,就必须通过报纸让人民充分了解公共事务。

虽然他们有时也会被引入歧途,但将会迅速纠正自己。

民意是政府存在的基础,要向人民提供关于它们自己事务的全部情况,并且力争做到使这些报纸深入到全体人民之中,而不是在政治贵族中传播信息。

我们的第一个目标是给人们打开所有通向真理的道路。

迄今为止,找到的最好的办法是新闻自由。

言论出版自由与政府的秩序是一致的,正派的政府不会被言论打倒,我们决不能限制出版自由,除非对公民的名誉造成损害。

人权法案没有明确宣布言论自由,实在是令人不能容忍的疏漏,必须在今后的立法中予以纠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