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神经病学第八版第五章+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2)
神经病学第八版第五章+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2)
(3)(Ⅲ~Ⅴ)/(Ⅰ~Ⅲ)>1.0
4. VEP的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客观评价听力、脑桥小脑脚肿瘤、多发性硬化(MS)、脑死亡的诊断、手术监护等
神经内科学(第8版)
神经电生理检查
三、诱发电位
(四)运动诱发电位 1. 运动诱发电位( 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 )
(1)MEP包括电刺激以及磁刺激 (2)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motor evoked potential,TMS-MEP)指 经颅磁刺激大脑皮质运动细胞、脊神经根及周围神经运动通路,在相应的肌肉上记录的复合肌肉动作电
单纤维肌电图等;广义的神经传导速度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F波、H
反射以及重复神经电刺激等,通常意义的神经传导速度主要指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 传导速度。
神经内科学(第8版)
神经电生理检查
四、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
(一)肌电图 指用同心圆针电极记录的肌肉安静状态下和不同程度随意收缩状态下各种电活动的一种技术。
3. 三相波
通常为中至高波幅、频率为1.3~2.6Hz的负-正-负或正-负-正波。主要见于Creutzfeldt-Jakob病(CJD)、
肝性脑病和其他原因所致的中毒代谢性脑病。
神经内科学(第8版)
神经电生理检查
一、脑电图
(四)常见的异常EEG 4.癫痫样放电
(1)棘波:突发一过性顶端为尖的波形,持续20~70毫秒,主要成分为负相,波幅多变,典型棘波上 升支陡峭,下降支可有坡度。见于癫痫。 (2)尖波:与棘波相似,仅时限宽于棘波,为70~200毫秒,常为负相,波幅100~200μ V。见于癫痫。 (3)3Hz棘慢波综合:一个棘波继之以一个慢波,易为过度换气诱发,常见于典型失神发作。 (4)多棘波:两个以上高幅双相棘波呈节律性出现,常见于肌阵挛及强直阵挛发作。 (5)尖慢复合波:由一个尖波及其后的慢波组成,见于癫痫发作。 (6)多棘慢复合波:一个以上棘波随之一个慢波,频率2~3Hz,常散在单个出现,两侧同步对称,常 见于肌阵挛癫痫。 (7)高幅失律:为高波幅尖波、棘波发放,然后有一电活动静止期。见于婴儿痉挛、苯丙酮酸尿症等。
5. SEP的临床应用
可用于各种感觉通路受损的诊断和客观评价,主要用于吉兰—巴雷综合征(GBS)、颈椎病、后侧索 硬化综合征、多发性硬化(MS)、亚急性联合变性等,还可用于脑死亡的判断和脊髓手术的监护等
神经内科学(第8版)
神经电生理检查
三、诱发电位
(二)视觉诱发电位 1. 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
神经内科学(第8版)
神经电生理检查
一、脑电图
国际10-20系统电极位置
神经内科学(第8版)
神经电生理检查
一、脑电图
(二)脑电图的描记和诱发试验
1. 睁闭眼诱发试验
用于了解α 波对光反应的情况,是常规诱导方法。正常反应为睁眼后α 节律抑制,闭目后恢复正常或增 强。
2. 过度换气
目的是使常规检测中难以记录到的异常变得明显。过度换气时出现痫样放电、节律异常、不对称性反应
均应被视为异常。儿童过度换气时出现对称性慢波可为正常反应,成人则应视为异常。
3. 闪光刺激
闪光刺激是EEG的常规检查项目之一,特别是对光敏性癫痫具有重要价值。
神经内科学(第8版)
神经电生理检查
一、脑电图
(二)脑电图的描记和诱发试验 4. 睡眠诱发试验
通过自然或药物引起睡眠诱发脑电图异常。主要用于清醒时脑电图正常的癫痫患者,不合作的儿童及精 神异常患者。睡眠诱发试验可提高EEG检查的阳性率,尤其对夜间发作和精神运动性发作更适用。睡眠 EEG记录时间一般在20分钟以上,最好为整夜睡眠记录。
位
(3)MEP的主要检测指标为各段潜伏期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entral motor conduction time,CMCT)
2. MEP的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运动通路病变的诊断,如多发性硬化、肌萎缩侧索硬化、脊髓型颈椎病、脑血管病等
神经内科学(第8版)
神经电生理检查
三、诱发电位
(五)事件相关电位 1. 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
神经内科学(第8版)
神经电生理检查
三、诱发电位
(一)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4. SEP异常的判断标准和影像因素
(1)潜伏期>平均值+3个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
(2)波幅明显降低伴波形分化不良或波形消失 (3)双侧各相应波幅差值>50%
(4)影响因素主要是年龄、性别和温度、身高。检测中应注意肢体皮肤温度应保持在34℃左右
神经内科学(第8版)
神经电生理检查
一、脑电图
(三)正常EEG 2. 儿童EEG
与成人不同的是以慢波为主;随着年龄增加慢波逐渐减少,α 波逐渐增多,14~18岁接近于成人脑电波。
3. 睡眠EEG
(1)非快速眼动相(non-rapid eye movement,NREM)
(2)快速眼动相(rapid eye movement,REM)
神经内科学(第8版)
神经电生理检查
一、脑电图
正常及异常脑电图波
神经内科学(第8版)
神经电生理检查
一、脑电图
(五)EEG的临床应用 1. 主要用于癫痫的诊断、分类和病灶的定位 2. 对区别脑部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以及弥漫性或局限性损害有辅助诊断价值
3. 对脑炎、中毒性和代谢性等各种原因引起的脑病有辅助诊断价值
VEP是对视神经进行光刺激时,经头皮记录的枕叶皮质产生的电活动。
2. 检测方法
有模式翻转刺激技术诱发VEP(pattern reversal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RVEP)和闪光刺激VEP。
PRVEP的优点是波形简单易于分析、阳性率高和重复性好,而闪光刺激VEP受视敏度影响小,适用于
5. VEP的临床应用
视通路病变,特别对多发性硬化(MS)患者可提供早期视神经损害的客观依据
神经内科学(第8版)
神经电生理检查
三、诱发电位
正常VEP:双侧P100对称
异常VEP:P100潜伏期显著延长
视觉诱发电位
神经内科学(第8版)
神经电生理检查
三、诱发电位
(三)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1.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
(1)SEP是刺激肢体末端感觉神经,在躯体感觉上行通路不同部位记录的电位
(2)SEP起源于周围神经中直径较大的快速传导的有髓传入纤维
(3)SEP能评估周围神经及其近端、脊髓后索、脑干、丘脑及皮质感觉区的功能状态
神经内科学(第8版)
神经电生理检查
三、诱发电位
(一)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2. SEP检测方法
BAEP指耳机传出的短声(click)刺激听神经,经头皮记录的电位。BAEP不受受试者意识状态的影响
2. 波形命名
正常BAEP通常由5个波组成,依次以罗马数字命名为Ⅰ、Ⅱ、Ⅲ、Ⅳ和Ⅴ
3. BAEP异常判断标准
(1)各波潜伏期延长>平均值+3SD和(或)波间期延长>平均值+3SD
(2)波形消失或波幅Ⅰ/Ⅴ值>200%
目录
第五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
作者 : 王伟 单位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第三节
神经电生理检查
神经内科学(第8版)
神经电生理检查
一、脑电图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是脑生物电活动的检查技术,通过测定自发的有节律 的生物电活动以了解脑功能状态,是癫痫诊断和分类的最客观手段。
刺激电极置于周围神经干体表部位。常用的刺激部位为上肢的正中神经和尺神经,下肢的胫后神经和腓 总神经等。
3. 波形的命名
命名原则是极性+正常平均潜伏期(波峰向下为P,向上为N)。
4. SEP异常的判断标准和影像因素
刺激电极置于周围神经干体表部位。常用的刺激部位为上肢的正中神经和尺神经,下肢的胫后神经和腓 总神经等。
5. 其他
如药物诱发等,临床上已很少应用。
神经内科学(第8版)
神经电生理检查
一、脑电图
(三)正常EEG 1. 正常成人EEG
(1)在清醒、安静和闭眼放松状态下,脑电的基本节律为8~13Hz的α 节律,波幅为20~100μ V,主要 分布在枕部和顶部 (2)β活动的频率为14~25Hz,波幅为5~20μ V,主要分布在额叶和颞叶 (3)部分正常人在大脑半球前部可见少量4~7Hz的θ 波 (4)频率在4Hz以下称为δ 波,清醒状态下的正常人几乎没有该节律波,但入睡可出现,而且由浅入 深逐渐增多。频率为8Hz以下的脑电波称为慢波
1. 正常EMG
(1)静息状态:观察插入电位 (2)轻收缩状态:观察运动单位动作电位(motor unit action potential,MUAP),它是单个前角细胞支
PRVEP检测不能合作者。
3. 波形命名
PRVEP由NPN组成的三相复合波,分别按各自的平均潜伏期命名为N75、P100和N145。P100最为稳定 可靠,是分析VEP时最常用的波形。
神经内科学(第8版)
神经电生理检查
三、诱发电位
(二)视觉诱发电位 4. VEP异常的判断标准和影像因素
(1)潜伏期>平均值+3SD (2)波幅<3μ V以及波形分化不良或消失 (3)两眼间P100潜伏期差值大于8~10毫秒 (4)VEP主要受视力、性别和年龄的影响
3. ERP的临床应用
用于各种脑部疾病(包括痴呆、帕金森病、抑郁症、乙醇中毒等)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