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及诊断原则.doc
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及诊断原则.doc
(4)癫痫波:尖-慢波综合、棘-慢波综合、多棘波、多棘慢波。高波幅双侧对称,3c/s棘-慢波综合为失神小发作。
(5)弥漫性周期性尖波:在弥漫性慢波基础上出现的周期性尖波,见于脑缺氧和Cretzfeldt-jakob病。
5.阅读脑电图要点:
波率越快越好,波幅要正好。刺激病灶波幅低比高好,损害波幅高比低好。
课间休息
第三节课(40min)
三、诱发电位
1.原理:诱发电位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各种感觉、运动和思维等高级功能的形成均具有特定的传导通路,该传导通路上具有各级神经元(分别位于周围神经、脊髓、脑干、高级皮层等)以及其间的神经纤维,在一定部位给与特定的刺激后,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包括了特定通路上各级神经元的顺序兴奋、神经纤维传导,产生一定的传导时间和电兴奋波。将其记录并进行分析,可判断该通路的病变部位和损害程度,以帮助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启发式,讲解式相结合。
2教学手段:幻灯片、视频短片、板书、提问及讲解。
教学组长审阅意见:
签名:年月日
教研室主任审阅意见:
签名:年月日
第三军医大学理论与实验课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手段
和时间分配
导课:
神经系统辅助检查的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神经系统辅助检查的发展与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治疗进展的关系。
第三军医大学理论与实验课教案首页
第4次课授课时间2009年9月7日第1~4节课教案完成时间2009年9月1日
课程名称
神经病学
教员
邓志宽
职称
副教授
专业层次
医学影像五年制本科
年级
2006级
授课方式
理论课
学时
4
授课题目(章,节)
第四章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
第五章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基本教材、主要参考书
和相关网站
基本教材:《神经病学》第6版,贾建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参考书:《实用神经病学》(第3版),史玉泉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2004年
网站:/;/wiki/Neurology
教学目标与要求:
3.成年人正常脑电图的一般特征
背景节律顶枕部为α节律(每个人只有一种节律,最多相差1Hz,波幅相差<2/3),其余为β节律。可插入的波形:半球前部可有少量θ波,<10%。清醒脑电图在成年人不应该出现δ波,但睡眠时可出现,双侧对称。
儿童基本波以曼波为主。3岁以下小儿以δ波为主,3-6岁以θ波为主,随年龄增长,α波逐渐增多,到成年人时以α波为主。年龄之间无明确的严格界限,如有的儿童4、5岁枕部α波已很明显。
刺激病灶为快波,波幅高(尖波、棘波);损害病灶出现慢波(θ波、δ波),θ波为细胞损伤波、δ波为细胞死亡波。慢波波幅越高,损伤越轻,波幅越低,损伤越重;脑逐渐死亡的脑电图改变为:波率越来越慢,波幅越来越低,最后完全消失。
6.临床应用:颅内占位性病变(尤其是皮层部位者)可有限局性慢波;脑炎、代谢性脑病等。
(2)压腹试验(Stookey试验):以拳头用力压迫病员上腹部或令其屏气,使下腔静脉及下胸段以下硬脊膜外静脉充血,引起上述水平以下脑脊液压力的迅速上升,可了解下胸段及腰骶部的脊髓蛛网膜下腔以及腰穿针和测压管有无梗阻。
2.常规检查: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出血时呈红色或血性,晚期曾黄色;脑脊液中蛋白渗出增高时,脑脊液可呈乳白色或混浊;Froin syndrome:脑脊液蛋白含量过高引起的离体后自动凝固现象,见于结核性脑膜炎、脊髓梗阻等。细胞学检查:成人正常白细胞数在5×106/L以下(早产儿及新生儿在3×106/L以内),多为单个核细胞。当脑膜有刺激性或炎性病变时,脑脊液的白血球计数即增多。各种脑部肿瘤特别是临近脑膜、脑室或恶性者,白细胞也可增多。还可浓集后检查寄生虫、肿瘤细胞等。Pandy试验(Pandy test):蛋白定性试验,检测球蛋白含量。
8.神经传导速度5min 9.头颈部超声检查5min 10.放射性同位素检查5min
11.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原则20min 12.小结5min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脑脊液检查的适应症、禁忌症和并发症;脑脊液的检查方法;
2.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基本方法。
难点:脑脊液的检查方法;神经系统定位诊断方法。
与CT相比,MRI优点在于:①无放射性、对人体无害;②分辨度高,解剖显示清晰,不仅能清楚地区别脑和脊髓的白质和灰质组织,并能发现直径1mm的病灶(CT仅辨别5mm以上的病灶),且能诊断CT难于分辨的血管组织、后颅凹肿瘤、脑干病变、脊髓空洞症、蛛网膜肿瘤和多发性硬化等疾患,以及显示由于等密度而在CT上无法显示的组织,大大提高了诊断率。③能清楚显示肌肉病理结构,为神经源性疾病与肌源性疾病的鉴别提供了依据。缺点:对肿瘤内部结构的显示,有时不及CT增强扫描;对钙化灶和骨密度的辩认,不如CT敏感;此外对体内有起搏器等金属异物者,禁忌检查。
二、脑磁图(Magnetoencephalography,MEG)
电流在导体内流动时,导体周围可以产生磁场。同理,脑细胞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电活动也有极微弱的磁场,MEG使用超导量子干扰器技术测定神经元突触后电位产生的生物电磁场,并记录其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其图形与EEG图形相似。
优点是: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力,可检出<3.0mm的癫痫灶。定位误差小,灵敏度高。此外,磁检器不与头皮接触,也减少了干扰造成的伪差。
四、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
是将高敏的探测器在X线对人体组织不同层面扫描过程中获得的对X线不同吸收值的信号,经计算机处理后,重建人体断面图象的X线诊断方法。缺点:当脑和脊髓与病变为等密度时(如24小时内的脑梗塞或3-4周时的脑血肿),则无从显影;对后颅凹病突,由于骨质重叠分辨率较差;此外,也不易显示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等。
3.生化检查:(1)蛋白:正常脑脊液蛋白含量在蛛网膜下腔为150-400mg/L,新生儿为1g/L,早产儿可高达2g/L。蛋白增高见于各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仅有蛋白增高而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略多,称为“蛋白—细胞分离”,多见于颅内及脊髓肿瘤、椎管梗阻、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等。(2)糖:正常含量为2.5-4.4mmmol/L,约为血糖值的1/2-2/3左右。糖量降低见于细菌性或隐球菌性脑膜炎、恶性脑肿瘤等。糖量增高见于血糖含量增高以及中枢系统病毒感染、脑外伤、后颅凹及Ⅲ脑室底部肿瘤和高热等,与血脑屏障通透性增高有关。(3)氯化物:正常含量为72-75g/L,较血液氯化物含量5.7-6.2g/L为高。在细菌性(特别是结核性)和霉菌性脑膜炎含量减少。
(二)禁忌症:
病情危重者或败血症及穿刺部位的皮肤、皮下软组织或脊柱感染
颅内占位性病变:高颅压,可引起脑疝
高颈段脊髓肿物或脊髓外伤的急性期可加重脊髓的受压。
(三)并发症:
1.低颅压综合症:侧卧位脑脊液压力在70mmH2O以下。原因:脑脊液瘘。预防:术后去枕平卧(最好俯卧)4-6小时,并多饮开水。治疗:静滴5%葡萄盐水500-1000ml,1-2次/d。
第四章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教材第五章)
(laboratory exammintion of nervors diseases)
第一节脑脊液检查
(examination of cerebrospinal fluid)
一、腰椎穿刺术(lumbar puncture)
腰椎穿刺术测颅内压及抽取脑脊液,可用于治疗。
1理解脑脊液检查的适应症、禁忌症和并发症,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检查的临床意义
2理解脑脊液检查的操作方法
3了解的肌电图和诱发电位的适
5理解脑电图的适应症和临床价值
6理解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的基本原则
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1.导课5min2.腰椎穿刺术15min 3.脑脊液检查20min 4.影像学检查20min 5.脑电图及脑磁图20min 6.诱发电位20min 7.肌电图20min
课间休息
第二节课(40min)
第二节影像学检查
(Imaging examination)
一、头颅脊柱平片
可观察颅骨的大小、形状、厚度、密度以及各种结构变化,如骨缝分离、脑回压迹、颅骨骨折、缺损和破坏,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等;脊椎常规检查摄取正侧位片,以了解脊椎生理曲度,椎体有无畸形破坏、骨折脱位、压缩变形和骨质增生,椎间隙有无变窄,椎弓根有无变化等。
侧卧位成人为80-180mmH2O,儿童为40-100 mmH2O,新生儿为10—14 mmH2O。颅内压增高的原因有颅内占位、炎症、出血、血栓形成等。
(1)颈静脉压迫试验(Queckenstedt试验):用手或血压计压迫双侧颈静脉,使颅内静脉系统充血而致颅内压力增高。当椎管有梗阻时,压迫后液面上升下降缓慢甚或不能。有颅内压力增高或疑有颅内占位、出血者禁忌。
睡眠脑电图:
4.常见的异常EEG
(1)弥漫性异常:背景活动为弥漫性慢波。可见于病毒性脑炎、缺氧性脑病、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和脱髓鞘脑病
(2)局灶性慢波:局灶性脑实质功能障碍:局灶性脑实质损害,如脑肿瘤、脑脓肿、血肿等
(3)三相波:一般为中高幅,频率1.3~2.6Hz,呈负正负或正负正出现。主要见于肝性脑病和其它中毒性脑病。
7.脑电地形图(Brian electrical activity mapping,BEAM)
是在EEG的基础上,将脑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处理成为脑电功率谱,按照不同频带进行分类分级,最终使脑电信号转换成能够定量的二维脑波图像,将脑功能与形态定位结合,图像直观、形象,定位较准确。主要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诊断及疗效予后的评价等。
二、脊髓造影
脊髓造影是经腰穿或小脑延髓池穿刺将水溶性或油性含碘造影剂注入蛛网膜下腔,在荧光屏上观察造影剂的形态和充盈活动情况,可有助判断椎管内占位病变,蛛网膜粘连以及脊髓血客畸形等
三、数字减影脑脊髓血管造影
将泛影葡胺、泛影钠等含碘显影剂直接由动脉穿刺注入颈或椎动脉内,或经肱、股动脉插管选择性地注入颈或(和)椎动脉内后,立即摄影。可发现脑血管有无狭窄闭塞、充盈缺损、移位或其他结构改变。以判断颅内外血管有无血栓、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病变。将显影图象经电脑技术处理使骨质部不再显影,可使血管影象更为清晰,并能发现被骨质结构所掩盖的微小病变,称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图象还可随时贮存,必要时重新加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