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stics Sci-Tech 2011.3收稿日期:2010-11-04作者简介:张军杰(1977-),男,湖北武汉人,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光纤通信技术和网络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物联网技术、物流技术。
物流科技2011年第3期Logistics Sci-Tech No.3,2011摘要:介绍了智能物流的概念、关键技术、发展动力及发展趋势,分析了国际国内智能物流的发展状况以及影响我国智能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我国智能物流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智能物流;发展状况;影响因素;对策中图分类号:F253文献标识码:A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key technologies,developing power and trend of intelligent logistics,analyzes the de -velopment status of th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intelligent logistics and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China's intelligent logistics,fi -nally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logistics in China.Key words:intelligent logistics;development status;influential factors;countermeasure1智能物流的概念及趋势1.1智能物流的概念智能物流是基于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流通和信息管理技术,完成包括运输、仓储、配送、包装、装卸等多项基本活动的货物从供应者向需求者移动的整个过程,为供方提供最大化利润,为需方提供最佳服务,同时消耗最少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最大限度地保护好生态环境的整体智能社会物流管理体系。
智能物流主要特征为:多元化的数据采集、感知技术;泛在网络支撑下的可靠传输技术;基于海量信息资源的智能决策、安全保障及管理技术[1]。
1.2智能物流的关键技术智能物流的关键技术从宏观层面讲包括:物流实时跟踪技术;网络化分布式仓储管理及库存控制技术;物流运输系统的调度与优化技术;物流基础数据管理平台和软件集成技术。
从微观层面来看,智能物流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低功耗、大容量、读写等效的电子标签,多电子标签的防冲突技术;低成本、小型化、嵌入式、可密集部署的高效读写器;中间件的数据处理和安全性技术;规模化应用的网络服务构建技术;面向开环应用的系统集成技术;RFID 技术与无线传感技术等其它技术的融合等[1-2]。
1.3智能物流的发展动力智能物流是物流业发展的一个趋势,发展智能物流的动力是多方面的,归结如下:网络经济、电子商务以及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对物流提出新要求;更多的企业开始寻找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市场竞争加剧,优化供应链各个环节,加快产品流通变得更为重要;后金融危机时代,物流市场竞争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国家和各级主管部门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1.4智能物流的发展趋势智能物流是智能交通系统的基础上电子商务化运作的物流服务体系。
它通过智能交通系统解决物流作业的实时信息采集,并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通过在各个物流环节中的信息传输,为物流管理者和用户提供详尽的信息和咨询服务;在电子商务的运营环境下,为客户提供增值性的物流服务。
智能物流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4.1加快反应速度和降低服务成本快速反应已经成为物流发展的趋势之一。
传统物流做法将加快反应速度变成单纯对快速运输的一种要求,但在需求方对速智能物流发展状况、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Research on Development Status,Influential Factor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ntelligent Logistics张军杰1,2ZHANG Jun-jie 1,2(1.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009;2.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光纤通信技术和网络国家重点实验室(筹),湖北武汉430074)(1.School of Management,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efei 230009,China;2.State Key Laboratory of Optical Communica -tion Technologies and Networks Wuh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Wuhan 430074,China)誗理论研究誗文章编号:1002-3100(2011)03-0062-0362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它也变成了一种约束,因此必须想其他的办法来提高速度,所以需要优化物流系统的配送中心网络布局,重新设计适合的流通渠道,从而来减少物流环节、简化物流过程,提高物流系统的快速反应性能。
智能物流中的集成化的物流规划设计仿真技术、网络化分布式仓储管理及库存控制技术和物流运输系统的调度与优化技术都将为快速反应提供技术保证[3]。
1.4.2快捷、便利在提供物流服务时,智能物流中的物流全过程跟踪技术,电子商务中的自动订货、基于Web的技术支持等都将大大增加物流服务的快捷和便利性。
1.4.3递延服务采用智能物流后,物流服务可以向上延伸到市场调查与预测、采购及订单处理:向下可以延伸到配送、物流咨询、物流方案的选择与规划、库存控制决策建议、货款回收与结算、教育与培训、物流系统设计与规划方案的制作等等。
在电子商务的支持下,物流的结算不仅仅只是物流费用的结算,在从事代理、配送的情况下,物流服务商还可以替货主向收货人结算货款等。
物流服务商还可以根据物流中心商品进货、出货信息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商品进出库量,进而预测市场对商品的需求,从而指导订货。
关于物流系统设计咨询功能,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还可以为电子商务经营者设计物流系统,为它选择和评价运输商、仓储商及其他物流服务供应商。
1.4.4绿色智能物流渐渐兴起物流虽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物流的发展同时也会给城市环境带来负面的影响,如运输工具的噪声、污染排放、对交通的阻塞等,以及生产和生活中的废弃物的不当处理所造成对环境的影响。
为此,21世纪对物流提出了新的要求,即绿色智能物流。
绿色智能物流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物流系统污染进行控制,即在物流系统和物流活动的规划与决策中尽量采用对环境污染小的方案,如采用排污量小的货车车型,近距离配送,夜间运货(以减少交通阻塞,节省燃料和降低排放)等。
发达国家政府倡导绿色智能物流的对策是在污染发生源、交通量、交通流等三个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
绿色智能物流的另一方面就是建立工业和生活废料处理的智能物流系统[4]。
2国内外智能物流发展状况2.1国外智能物流发展状况近年来,智能物流在美日等发达国家发展很快,并在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如美国的第三方物流公司Catepillar开发的物流规划设计仿真软件,它能够通过计算机仿真模型来评价不同的仓储、库存、客户服务和仓库管理策略对成本的影响。
世界最大的自动控制阀门生产商Fisher在应用物流规划设计仿真软件后,销售额增加了65%,从仓库运出的货物量增加了44%,库存周转率提高了将近25%。
日本在集成化物流规划设计仿真技术的研发方面处在世界领先地位,其最具代表性的成果是以前从事人工智能技术研究的AIS研究所研发的RalC系列三维物流规划设计仿真软件。
RalC的适用范围十分广泛,在日本,包括冷冻食品仓储、通信产品销售配送、制药和化工行业的企业物流等都有RalC的应用,并且产生了相当好的效益。
此外,日本东芝公司的SCP(Supply Chain Planner)物流仿真软件也具有十分强大的功能[3]。
2.2国内智能物流发展状况在发达国家,智能物流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然而,我国的物流业受到传统体制影响,基础设施不完善,管理技术及水平、服务质量等方面发展不均,加上新兴技术应用不足、企业对物流认知不够等因素的限制,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物流总体水平不高,产业总体规模不大。
后金融危机时代,为了提高竞争力、降低运营成本,生产和销售等企业不断吸收经验,对物流业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从总体来看,RFID技术开始在物流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与发展,目前各大物流公司以及像上海的物流领域在港口信息化和不同的物流领域中应用中已经迈出了一大步。
另外,我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发展尽管起步晚,但是发展比较快,以中国电子口岸为代表其中“金关”很有代表示范效应。
地方政府也开始重视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特别是浙江、山东等地。
目前我国已有多家从事智能物流的企业,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北京、天津以及中西地方的武汉、重庆、成都、西安等大中城市,重点企业如中储股份、外运发展、中海发展、铁龙物流、武汉长江智能物流、上海三尔施智能物流、江苏双茂智能物流等企业。
3我国智能物流发展的影响因素3.1物流领域配套法规缺乏由于缺乏配套的法规,各地区、各行业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的操作性不强甚至互相冲突,我国物流发展需要的环境远未达到要求。
据估算,如有可参照的标准与法律法规,我国企业在开发信息系统上能节约80%的开支,将各个系统连通起来的成本也会有近一半的缩减,减少了企业信息化的风险[5]。
3.2智能物流标准及规范缺失虽然2010年7月1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了编号为“ISO/PAS18186”的《集装箱RFID货运标签系统》,这是我国提出并制定首个准物联网国际标准,该标准的发布,有利于成本低廉、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的电子装置及其系统在物流领域的开发推广。
但我国的物联网标准体系还没有突破性的进展,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国智能物流的快速发展。
3.3我国智能物流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首先,最主要的瓶颈在于超高频芯片天线设计与制造、RFID卷标封装技术与装备、读写器关键芯片、测试技术和设备中63Logistics Sci-Tech2011.3间件及重要的营运系统软件的开发应用仍处于劣势。
目前在许多国家重大专项的材料采购中,核心芯片基本上是国外的[6]。
3.4跨行业和跨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问题我国建立综合性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步伐相对缓慢,跨多个行业和系统的信息共享机制还没有建立,信息共享还存在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