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测试题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B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C .农民在井田上集体耕作 D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下列能促进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的发展的是( ) ①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 ②鲁国实行“初税亩”③秦国实行“依军功行田宅”“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 ④井田为国家公有,贵族占有公田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3.考古学家在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发现了一把铜柄嵌玉铁剑。
经鉴定它被确认为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堪称“中华第一剑”。
你认为该剑制造的时间大约在( ) A .商朝 B .春秋 C .战国中期 D .秦朝4.电视剧《乔家大院》在中央电视台热播之后,晋商乔家的发祥地成为“五一”黄金周天南地北的游客首选热门景点。
这种晋商现象的出现反映的是何时商业发展的特点( ) A .春秋战国 B .隋唐时期 C .宋元时期 D .明清时期5.1787年(清乾隆五十二年)乾隆帝写过这样一首诗:“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
人事天时诚极盛,盈虚默念俱增哉。
”这首诗表明( ) A .清政府对外奉行闭关锁国的基本立场 B .清政府对少数民族实行怀柔政策C .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推动了中外贸易D .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宣扬清朝国威6.“是谁领着百川归大海,是谁把那山水巧安排,一心护生灵,两脚断山脉,三过家门不入,四千年痴心不改……”这首反映大禹治水的歌曲,在20XX 年央视青歌赛上获得好评。
大禹治水的传说反映了( ) A .灌溉工具的不断改进B .上古时代为发展生产而兴修水利C .水利建设的逐渐进步D .历代治理黄河的艰难历程7.下列引文均出自中国古代典籍,其中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 ) A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B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C .“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D .“募民屯田得谷百万斛”8..右图反映的土地制度,到春秋时期走向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 A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B .“私田”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C .贵族之间争夺土地的现象D .各诸侯国的税制改革9.春秋时期,出现“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的现象,此处的“田”属于( ) A .国有土地 B .君主私有土地 C .地主私有土地 D .自耕农私有土地10.在私有土地中,除自耕农私有土地以外,还有地主私有土地,地主的土地有多种来源,其中最主要的途径是( ) A .靠立军功获得赏赐土地 B .土地兼并C .将原来占有的“公田”转化为私有土地D .通过兼并战争强占其他诸侯国的领土 11.此图反映了()①政府承认土地兼并的合法性 ②农民失地现象严重 ③租佃制普遍存在 ④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12.明末思想家顾炎武在《吴中纪事》中指出:“富民有田而贫者多佃之,秋收之后,所得各居其半。
”这反映了当时农村经济中的主要经营方式是( ) A .村社式经营 B .田庄式经营 C .自耕农式经营 D .租佃式经营13.史书记载: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廛:卖东西的店铺)。
这一现象的积极意义在于( ) A .佃农获得了生产的自主权B .佃农与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消失C .佃农与市场发生关系,获得实际利益,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D .佃农获得产品的完全支配权14.“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
”两汉时期,塞北(龙门碣石以北)和江南地区都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
在当时四大经济区中,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是( ) A .山西、江南 B .山东、江南 C .龙门碣石以北、江南 D .山东、山西 15.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 A .商品经济水平较高起推动作用 B .江南的气候、土壤对农业发展有利 C .南方人民开始从事农耕生产D .北方人口南迁并带去先进生产技术16.右边示意图显示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的①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A .东汉B .南朝C .隋朝D .南宋17.20XX 年12月,宋代沉船“南海一号”的打捞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考古工作者已经从“南海一号”上整理出大量的文物。
以下文物不可能在该船上发现的是()A .粉彩瓷B .铜钱C .唐三彩D .白瓷18.右图是文物展期间展出的泰山三宝之一的“黄釉青花葫芦瓶”。
釉色嫩黄光润,青花色泽浓艳,造型古朴敦厚,是瓷器中的极品。
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可断定该瓶为( ) A .官窑烧制,白瓷 B .民窑烧制,秘色瓷 C .官窑烧制,青花瓷 D .民窑烧制,珐琅瓷19.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在古代手工业中占有优势,它的主要特点是( )①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作坊生产 ②技术和生产工艺保持世界领先水平 ③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④主要是为市场提供精美商品和用于对外贸易交流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20.明朝中叶以后,在某些地区的某些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而居于主导地位,主要原因是( )A .轻视工商业的意识有所淡化B .明朝政府鼓励私营手工业的发展C .国家对手工业者人身控制的放松D .私营手工业更能适应经济发展的潮流21.“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
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这段材料反映了明代丝织业中( ) A .官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B .私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C .产生了雇佣劳动关系 D .工匠与机户关系紧密22.下列关于古代商业产生、发展的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①商业产生——商朝 ②工商食官——周朝 ③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春秋战国时期 ④货币经济占主导地位——明清时期 A .②③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②③23.你同桌正在撰写一部历史小说,背景是明末的江南,故事中的主角正为他的儿子准备上学堂的学费。
你同桌不知道在这种情形下,主角应该使用何种货币。
根据历史知识判断,当时最有可能使用的货币是()A.纸钞B.金币C.白银D.布帛24.中国古代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造成的主要后果是()A.导致中国科学技术逐渐落后B.严重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C.使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低下,国内市场狭窄D.使地主和商人大量购田置地,不利于扩大再生产25.古诗中“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所描绘的城市出现于()A.西周B.唐代C.宋代D.元代26.下图截取自一幅古代名画,描绘的是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商业繁荣的情形。
你认为,这一经济现象最早产生于()A.春秋B.秦汉C.唐朝D.北宋27.一位中国古代农民穿着棉袄,吃着烤熟的蕃薯,在露天剧场欣赏戏剧《窦娥冤》,这位农民生活的朝代最有可能是()A.北宋B.元朝C.唐朝D.明朝28.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主要表现有()①大量农副产品投入市场②江南地区兴起了一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③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④农村中自由劳动力成为商品的现象逐步增多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29.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主要标志是()A.出现了不少工商业繁荣的城市B.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C.制瓷行业中出现很细的技术分工D.纺织行业中出现由“机户”开设的机房30.明清时期江南手工纺织业繁荣,政府却下令“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
这则材料体现了封建政府是如何限制民间手工业的()A.课以重税B.控制机户C.低价派织D.限制其规模31.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
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32.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其中哪一个概括了这一段历史的全过程()A.中国的彷徨B.中华的荣耀C.东方的曙光D.王朝的振兴3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
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
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材料二北宋苏洵说:“耕者之田贵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
”到了明清时期,多实行定额地租,佃农所交地租,多的占到收获物的80%。
请回答:(1)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什么形式的土地制度?据材料一指出劳动者“卖田宅、鬻子孙”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土地经营方式?明清时期,这种经营方式大规模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苏州府志》记载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
……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二清雍正帝说:“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结巧,必将多用工匠。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的本质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出中国古代统治者实行什么经济政策?(3)结合材料一分析材料二的观点对明清时期社会产生的影响。
答案解析:1.C[中国古代小农经济下,农民是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进行个体生产而不是集体耕作。
]2.A[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进行的税制改革,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3.B[商朝时,还没有学会冶铁,依据所学知识可判断,春秋时期人们发明了冶炼生铁的技术。
] 4. D[明清时期,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晋商、徽商等大商帮。
]5.A[由材料中关键词“1787年”“外域”“关不开”可见指的是对外奉行海禁,即闭关锁国政策。
] 6.B[大禹治水的传说,反映了上古时代先民为战胜自然灾害、发展农业生产而兴修水利的艰苦历程。
]7.B[井田制的实质是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A项出自《礼记·礼运篇》,描述了禹之后的社会情况,是原始公社制度解体的反映,C项讲的是土地兼并,D项讲的是屯田制,只有B 项是对井田制实质的描述。
]8.A[右图反映的土地制度是井田制。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决定因素,而生产工具则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故选A。
]9.D[“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描述的是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故属于自耕农私有土地。
]10.B[地主获得土地的方式有立功受赏、花钱购买、土地兼并等方式,但最主要的是土地兼并,花钱购买大多也都是贱价强买,实际上也是土地兼并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