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声现象 复习
D.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 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B “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 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6、在敲响大钟时,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
9、有4支相同材料相同厚度的玻璃量筒,其中a、b等高、等
截 面积;b、c等高,b的截面积小于c的截面积;c与d不等高,
但截面积相同。各量筒内装有如图所示的水.某同学根据所听
声调的高低猜想气柱声的频率可能与
1、气柱的长短有关;2、量筒的横截面积有关;3、水柱的长
度有关。
(1)若探究“气柱愈长,发声的音调愈低”,应选量筒
未止”,其原因是(
)
A、钟声的回音。
B、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C、大钟还在振动。
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7、在雷电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绝,
这是因为(
)
A、雷在不停的打。
B、双耳效应。
C、雷声经过地面、山岳和云层多次反射造成的。
D、电光的传播速度比雷声的传播速度大。
8、在拉小提琴时如果音调不准就调一下弦 的松紧;用手按住弦上的不同部位,使振动的 长度不同就会发出不同的音调;在提琴上张有 四根粗细不同的弦,弓在不同的弦上拉动时音 调也不同。以上三例说明提琴的音调分别与琴 弦的 松紧 、长短 、 粗细 、有关。
(A)大声呼救
(B)见缝就钻,说不定能从废墟中爬出来
(C)静下来等待营救人员营救
(D)用硬物敲击墙壁或管道,向营救人员求救
4)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噪声较大的环境中工作时,人们常佩带 耳罩,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用一根棉线和两个纸杯可以制成“土电 话”,说明固体能够传声
C.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 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
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
2.下图是探究声现象的四种实验情景,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甲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乙实验说明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C.丙实验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D.丁实验说明声波不能传递能量
3) 2008年汶川大地震使灾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 了巨大的损失。有关专家指出:地震后缺乏必要 的自救知识,是使丧生人数增多的一个原因。以 下关于被埋在废墟下的人的自救措施,最佳的是 ()
导
导
导
导
查
• 完成《同步导学》P28页
本章复习
练
1)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
“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
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
“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
(填字母代号)
(2)若选择的是量筒b、c,则探究的是
.
(3)若他们选择的是量筒c、d,试猜想,他们探究的问题
是:
.
10、辛弃疾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 取蛙声一片”唤起了无数的共鸣,成 了千古流传的名句。用与声现象有关 的知识来解释诗人为什么能听到蛙声 并能辨别出是蛙声?
答题要点:1、声音的产生
2、声音的传播
3、声音特征
知识改变命运 学习成就未来
补偿教学
1) 手机是通过__________传递信息的,用手 机接打电话时,很容易听出熟悉人的声音, 这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_____判断的, 在嘈杂的公共场所带耳机听MP3,往往需 要增大音量,这是增大了声音的 __________,若长此以往会使听力下降, 有害健康.
到的声波有很强的破坏性,在这次“5·12”汶川大 地震时,600多公里之外的贵阳也有不少市民出 现头晕、恶心等症状,就与这种声波有关,我们 将这种声波称为 声波。
4、针对以下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 来改变发声的响度
B、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 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大 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 噪声污染
2) 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这说明 声能够传递______,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振动 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这说明声波能够传递 _____________。
3)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但我们看到蝴蝶 翅膀在振动时,却听不到因翅膀振动而发出的声
音,这是因为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 20Hz(选填"低于"、“高于”)。这种听不
课后小活动:
• 将一个气球放在机械手表与耳朵之 间,相互贴紧,听一听,你有什么发 现?能提出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