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铁路专用线铺轨工程施工方案

铁路专用线铺轨工程施工方案

铁路专用线铺轨工程施工方案6.5.1概况本工程全线共铺轨18.13km、铺岔15组、铺碴4.4万方(含劳保碴),工程采用普通轨道人工铺轨方式,预铺碴(底碴)及上碴整道。

钢轨、轨枕、道岔等根据招标文件由甲方提供。

6.5.2施工总体原则本工程按照铺轨方式主要采用人工铺轨,按照铺轨方向可分为单向铺轨和多向铺轨。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铺轨量较小,所以采用人工铺轨。

铺轨方式因工期较紧,且部分地区不能同时开工,铺轨只能采取多向铺轨。

6.5.3准备工作6.5.3.1路基整修铺轨前应对已完工的路基进行全面检查,如果尚有过高或过低等凹凸不平、路面宽度不够等现象,必须进行整修,以符合设计要求。

路基平面和纵、横断面的形状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不同土质路基交界处按1%递减率做好顺坡,路面宽度如小于设计宽度的应予补够。

如果路堤欠填高度或路堑超挖深度不足5cm时,可不作处理,铺碴时用道碴填平;超过5cm时,应用同类土壤填补、夯实。

如果路堤超填高度(路堤的超填高度必须是考虑沉落量后的高度,如果路基沉落量尚未完全沉落,则应定出施工坡度,在铺轨前整修好)或路堑欠挖深度不足5cm时,可不作处理;超过5cm时,应铲除。

路基面上的草皮、树根应彻底铲除;上面的污垢杂物应清除干净;整平坑洼及波浪起伏的路面。

6.5.3.2线路测量在铺轨之前应检查线路中桩以及临时线路标志的埋设情况。

在铺轨前一个月,由施工单位从铺轨起点测设线路中桩。

直线地段每隔25m、圆曲线上每隔20m、缓和曲线上每隔10m钉一个桩。

在曲线起迄点、缓圆点、曲中点、圆缓点、道口中心点、道岔中心及岔头、岔尾点、道碴厚度变更点等均须加钉带钉的中桩。

正式线路标志未埋设时,应埋设简易的临时里程标、曲线标、坡度标等标志。

正线应按设计要求设置线路基桩。

轨道工程施工前应进行线路贯通测量。

6.5.3.3预铺道碴道床,非渗水土路基采用双层道床,面层为20cm,垫层为20cm;石质及渗水路基采用单层碎石道床,铺设厚度为25cm。

并将顶面整平,中间拉槽,中间凹槽宽宜为60cm。

在道碴来源困难时,可在每股钢轨下预铺厚度15~20cm、宽度不小于80cm的碴带。

桥梁及顶面高于路肩的涵洞两端各30m范围内预铺道碴面应高于桥台挡碴墙或涵顶高不小于5cm,并做好临时碴面顺坡。

桥上的预铺道碴面应高出盖板,并应与两端桥头的道床面取平。

6.5.4人工铺设的基本方法6.5.4.1人工铺轨作业顺序为:(1)中线桩、水平桩测设(2)编制轨节表(3)上底碴(4)挂线散枕(5)铺摆轨枕(6)硫磺锚固(7)检配钢轨(8)吊散钢轨(9)钢轨划印(10)方正轨枕(11)连接钢轨(12)安装扣件(13)上碴整道.6.5.4.2铺轨前对车站的导线点和曲线控制点进行贯通测量,对存在的误差根据测量规范进行调整。

调整后测设线路中线桩,直线上桩距为25米,圆曲线上桩距为20米、缓和曲线上为10米。

铺轨前,将中线桩外移至路肩上(曲线外移至内侧)并在铺轨前测设水平标高,以备上碴整道之用,在线路纵断面变坡点和竖曲线起止点处要增设水平桩。

6.5.4.3在铺轨前,对进场钢轨进行认真检查测量编号并根据线路的曲线要素、坡度、铺轨时间以及信号机的位置等实际情况编制轨节表。

6.5.4.4螺旋道钉用硫磺、水泥、砂子以及石蜡按照一定的比例配置后进行锚固。

锚固前,先将轨枕预留孔内的杂物和螺纹道钉上的杂物清理干净,且温度保持在0度以上,如若天气较冷时,螺纹道钉应预先加热保温。

锚固后,螺旋道钉应与承轨槽面垂直,歪斜不得大于2度,螺旋道钉的中线偏差不得大于2mm,同时要按规定抽检其抗拔力,其抗拔力不得小于60KN。

6.5.4.5钢轨接头采用对接式,直线地段相错量不能大于40mm,曲线地段不能大于40mm,采用缩短轨缩短量的一半。

故在钢轨进场后,应逐一量测其长度,并做好标识,尽量配对使用,减少误差。

个别插入短轨的长度,站线上不得小于4.5m,并不得连续插入两对以上短轨。

6.5.4.6当钢轨散铺完后,校正轨距与位置,选择相应的配件和扣件进行安装。

双头式六孔夹板与钢轨的接触面应涂油,且拧完接头螺栓后单簧垫圈的开口应朝下。

6.5.4.7 人工铺设道岔6.5.4.7.1道岔铺设及整道为了顺利铺设道岔,下列各项准备工作,都必须事先认真做好。

熟悉图纸。

道岔的设计标准图,包括道岔布置图和道岔各组成部分的构造图,是铺设道岔最主要的依据。

铺岔前,应认真学习。

直股中线 侧股中线 0 岔中交桩 1 岔头桩 2 岔尾桩(直股) 2'岔尾桩(侧股)L a b 2 0 2' N 2N a图6-17 道岔位置桩(1)测量。

即测设道岔位置桩,根据车站平面图,定出道岔中心桩;按道岔图测量基本股道起点的位置;并量取从道岔中心到尖轨尖端的长度,定出岔头位置桩;再测量辙叉跟的位置,定出岔尾桩,如上图所示。

一般情况下,岔头与岔尾不会正好在钢轨接缝位置,故需要在道岔前后插人短轨加以调整。

(2)道岔铺设前,道碴摊铺应平整。

铺设后,串碴找平,逐步起道捣固至设计高程。

铺设前道床厚度,宽度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 厚度±50尺量2 宽度(半宽)+506.5.4.7.2铺设方法(1)铺岔枕先把道岔前后线路仔细拨正,拆除岔位处的原有轨道,把岔枕间隔固定在岔位靠基本股道的一侧,按间隔绳散布岔枕,并使全部岔枕在直股外侧取齐。

(2)散布垫板及配件垫板与各类配件必须严格按设计散布与安放,不允许随便互换,特别是辙后垫板与辙叉的护轨下垫板不得弄错。

(3)铺设道岔钢轨道岔钢轨的铺设顺序,通常都是先直股后曲股,先外股后里股,共分4步铺完,如下图所示。

①安装直线上股钢轨和护轮轨按编号顺序铺设直股基本轨和护轨1-1~1-3,并使得1-1的前端与岔头桩对齐。

连接钢轨接头,并按直股轨距要求,铺设钢轨2-1~2-4和辙叉2-5。

道岔钢轨铺设顺序②铺直线下股钢轨、尖轨及辙叉③安装导曲线上股轨和尖轨根据道岔布置图或查导曲线支距表上的导曲线支距,从尖轨跟部接缝上即导曲线起点开始,按支距法安装3-1~3-3的钢轨,连接接头。

④安装导曲线下股钢轨和护轮轨以导曲线上股为准,按规定的轨距及递减距离(前三后四)安装4-1~4-2钢轨,连接钢轨接头,铺垫板,拨正钢轨然后钉道钉。

(4)安装连接杆安装连接杆,尖轨摆动必须灵活,尖轨尖端与基本轨必须密贴,且尖轨动程合乎规定。

(5)安装转辙机械转辙机械应设在侧线一侧的两根长岔枕上,一般在安装信号时进行,对刚铺的道岔,可采取临时措施扳动。

道岔铺设后,其岔后另一股连接线未铺前,辙叉心后间隔铁处必须加铺一根临时短轨,尖轨必须钉固加锁,严禁扳动。

新铺道岔临时使用时,应安装转辙设备,不得用撬棍扳道或用其他方法支顶尖轨。

6.5.4.7.3拔道整修:按设计中线将道岔拔正,并逐步将道岔起道至设计标高,岔后曲线与道岔连接应圆顺。

6.5.4.7.4质量检查:线路开通前要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各部位扣件数量,间距等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否则应进行整修。

本工程采用的是再用轨,其铺设质量要求:成段使用于次要正线和到发线上的一级再用轨,同一类型、同一长度的铺设长度应不短于0.5km。

成段使用于次要站线的二级再用轨,每一股道应使用同一类型、同一长度,特殊情况下长度应不超过两种。

6.5.5铺碴整道铺碴整道就是将道碴垫入轨枕下铺成设计要求的道床断面,并使轨道各部分符合竣工验收技术标准的要求,主要包括运碴、卸碴、上碴、起道、整道等作业。

铺碴整道作业采用人工整道方法。

6.5.5.1道碴的装卸和运输(1)用碴量计算铺碴整道所需的道碴数量,可根据道床横断面计算,再加运输、卸碴、上碴时的损失和捣固后道床挤紧及沉落等原因,其增加率一般为,碎石道碴11.5%,卵石道碴11%,砂子道碴14%。

(2)道碴装车与运输运碴用火车或汽车运碴。

6.5.5.2铺碴铺碴工作一般分卸碴及铺碴两步工序。

6.5.5.2.1卸碴人工卸碴时,当运碴列车到达卸碴地段后,每辆车配备3~4人,将车门逐一打开,在列车徐徐前进中将碴卸于轨道两旁,车中部及两端的道碴用铁锹铲卸。

卸下的道碴在铺入轨道以前,可按下图所示堆在两轨道中间及路肩上。

道碴堆置限界示意(单位:cm)不陡于1:1不陡于70 706.5.5.2.2铺碴道碴自车上卸下后,随即把它铺设于轨道上。

铺碴作业通常均与整道作业结合进行,并按上碴、起道、串碴、填轨枕盒中间的道碴、拨道、捣固(铺第一层碴时不捣固,以免伤害路基)及整理道床的程序进行铺碴整道作业,直到达到竣工验收标准为止。

人工铺碴:为了保证道床的压实与稳定,人工铺碴整道时,道碴必须分层铺设。

底层道碴可一次铺足,面层道碴则可根据情况,分一次或两次铺完,每次铺碴厚度以不超过10~15cm为宜。

道床铺至最后一层时,轨面应与设计标高相符。

在已铺碴与未铺碴地段或道碴厚度不同的相接处,两端高差顺接坡度不得大于5‰,以使列车能安全平顺地通过。

道碴铺设质量标准。

(1)道碴的种类、规格符合设计规定,道碴材料的技术性能及参数符合铁道部现行的道碴标准。

每公里抽检四处,对道碴的强度、硬度或级配有疑问时应抽样送试验室检验。

(2)底碴或碴带应沿路基中线桩铺设,其宽度、厚度、中部凹槽和外观符合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