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解常用逻辑用语目标认知:话.考试大纲要求:盅1. 理解命题的概念;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2. 了解命题“若p,则q”的形式及其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分析四种命题相互关系•3. 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4. 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重点:鬲^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定难点:血•根据命题关系或充分(或必要)条件进行逻辑推理。
知识要点梳理::盒知识点一:命题:俭1. 定义:層一般地,我们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1)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构成•命题通常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p,q,r,m,n 等.(2)命题有真假之分,正确的命题叫做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数学中的定义、公理、定理等都是真命题(3)命题“」”的真假判定方式:①若要判断命题“「一』”是一个真命题,需要严格的逻辑推理;有时在推导时加上语气词“一定” 能帮助判断。
如:一定推出$ .②若要判断命题“「一 * ”是一个假命题,只需要找到一个反例即可注意:不一定等于3”不能判定真假,它不是命题.2. 逻辑联结词::宓“或”、“且”、“非”这些词叫做逻辑联结词(1)不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叫简单命题,由简单命题与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叫复合命题(2 )复合命题的构成形式:① p或q;②p且q;③非p (即命题p的否定).(3)复合命题的真假判断(利用真值表):P非尹戸或勺真真假真真真假假真假假真真真假假假真假假①当p、q同时为假时,“ p或q”为假,其它情况时为真,可简称为"一真必真”;②当p、q同时为真时,“ p且q”为真,其它情况时为假,可简称为"一假必假”。
③“非p”与p的真假相反•注意:(1)逻辑连结词“或”的理解是难点,“或”有三层含义,以“p或q”为例:一是p成立且q不成立,二是p不成立但q成立,三是p成立且q也成立。
可以类比于集合中“巴三--或"E ” .(2)“或”、“且”联结的命题的否定形式:“ p或q”的否定是“一p且一q”;“p且q” 的否定是“一p或一>q” •(3)对命题的否定只是否定命题的结论;否命题,既否定题设,又否定结论。
典型例题1. 判断下列语句是不是命题,若是,判断出其真假,若不是,说明理由。
(1)矩形难道不是平行四边形吗(2)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必平行吗(3)求证:x R,方程x2 x 1 0无实根.(4) x 5(5)人类在2020年登上火星•2 (江西卷)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为()1 12A .若x y,则xy B.若X 1,则x 1C.若x y,则^ X . y D .若x y ,则X?寸C^3(广东)已知命题P:所有有理数都是实数,命题q:正数的对数都是负数,则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A ( p) q B. p q C. ( p)( q)D( p)( q)4 (北京)若p是真命题,q是假命题,则()(A)p q是真命题(B)p q是假命题(C)p是真命题(D)q是真命题知识点二:四种命题廐1. 四种命题的形式:繭用p 和q 分别表示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用 一 p 和一 q 分别表示p 和q 的否定,则四种命题的形式为:① 原命题 ='逆否命题•它们具有相同的真假性,是命题转化的依据和途径之一② 逆命题 ='否命题,它们之间互为逆否关系,具有相同的真假性,是命题转化的另一依据和途径 除①、②之外,四种命题中其它两个命题的真伪无必然联系 四种命题及其关系:辰关于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也可以有如下表述: 第一:交换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命题为逆命题; 第二:同时否定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命题为否命题;第三:交换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且同时否定,所得的命题为逆否命题;C" 5 •写出“若x 2或x 3,则x 2 5x 6 0 ”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及 命题的否定,并判其真假。
解:逆命题:若x 2 5x 6 0,则x 2或x 3,是真命题;否命题:若x 2且x 3,则x 2 5x 6 0,是真命题; 逆否命题:若x 2 5x 6 0,则x 2且x 3,是真命题。
_ 2命题的否定:若 x 2或x 3,则x 5x 6 0,是假命题。
知识点三: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廉1. 定义:忌对于“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① 若p =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② 若pfq ,但qFp ,则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q 是p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逆命题:若q 则p ;I q ; 逆否命题:若 -i q 则一1 p.J原命题2逆________ ■逆命题 若卩则Q若训P互 否1F否命题 若-ip 则「q11?逆否命题 若「叔[|-1口原命题:若p 则q ; 否命题:若一p 则,2.四种命题的关系:侖逆互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③ 若既有p=q ,又有q= P ,记作P= q ,则P 是q 的充分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2. 理解认知:宓(1 )在判断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时,首先要分清哪是条件,哪是结论;然后用条件推结论,再用结论 推条件,最后进行判断•(2)充要条件即等价条件,也是完成命题转化的理论依据•“当且仅当” •“有且仅有”“必须且只须” •“等价于” “…反过来也成立”等均为充要条件的同义词语 3. 判断命题充要条件的三种方法 诃 (1) 定义法:(2) 等价法:由于原命题与它的逆否命题等价,否命题与逆命题等价,因此,如果原 命题与逆命题真假不好判断时,还可以转化为逆否命题与否命题来判断•即利用 匸二三与「去二「上;三二上与■-■-;匸=上与「三二「二的等价关系,对于条件或结论是不等关系(或否定式)的命题,一般运用等价法(3)利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判断,比如A ;二B 可判断为A : B; A=B 可判断为A B,且B =A , 即卩 A = B.如图:.,且応E 丘书山是"B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B ) p: a > 1,b>1 q: f(x) a* b (a0,且a1)的图像不过第二象限(C ) p: x=1, q:x 2 x p: a > 1, q:f(x)loga x(a 0,且a1)在(0,)上为增函数使a b 成立的充分而不必要的条件是 (A ) a >b 1 ( B ) 2 2 a > b 1 ( C ) a > b(D ) a 3> b 3若 a € R,则“ a=1” 是“ |a|=1 的( “二二三”■三”「是■三 的充分必要条件a> b 且 c > d(A ) p: a c > b+d , q: (D ) (2011全国大纲)8 (2011 福建).知识点四: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丁曲1.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辰全称量词及表示:表示全体的量词称为全称量词。
表示形式为“所有”、“任意”、“每一个”等,通常 用符号“ 1”表示,读作“对任意”。
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做全称命题。
全称命题“对 M 中任意一个x ,有p(x)成立”可表示为其中M 为给定的集合,p(x)是关于x 的命题.(II )存在量词及表示:表示部分的量称为存在量词。
表示形式为“有一个”,“存在一个” “至少有一个”,“有点”,“有些”等,通常用符号“三”表示,读作“存在”。
含有 存在量词的命题,叫做特称命题 特称命题“存在 M 中的一个x ,使p(x)成立”可表示为“…「「” ,其中M 为给定的集合,p(x)是关于x 的命题.2.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 SI(I )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全称命题的否定 全称命题p :丁--',他的否定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
(II )对含有一个量词的特称命题的否定 特称命题p : 一'二丄"一‘,他的否定上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
(1 )命题的否定与命题的否命题是不同的 •命题的否定只对命题的结论进行否定(否定次),而命题的否命题则需要对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同时进行否定(否定二次)。
(2)正面词等于 大于 小于 是 都是 .宀曰 定是 至少一个 至多一个 否定词不等于不大于不小于不是不都是定不疋一个也没有至少两个规律方法指导:聽1. 解答命题及其真假判断问题时,首先要理解命题及相关概念,特别是互为逆否命题的真假性一致.C •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xy”是“ x y ”的()A.必要不充分条件 B .充分不必要条件C .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012江西)2. 要注意区分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3. 要注意逻辑联结词“或” “且” “非”与集合中的“并”“交”“补”是相关的,将二 者相互对照可加深认识和理解 •4. 处理充要条件问题时,首先必须分清条件和结论。
对于充要条件的证明,必须证明充分 性,又要证明必要性;判断充要条件一般有三种方法:用集合的观点、用定义和利用命 题的等价性;求充要条件的思路是:先求必要条件,再证明这个必要条件是充分条件5. 特别重视数形结合思想与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
总结升华:1. 判断复合命题的真假的步骤:① 确定复合命题的构成形式; ② 判断其中简单命题 p 和q 的真假; ③ 根据规定(或真假表)判断复合命题的真假.2. 条件“厂三「或T 吒;”是“或”的关系,否定时要注意.类型二:四种命题及其关系: 底ab=0,则a=0或b=0”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其解析:逆命题:已知是实数,若a=0或b=0,则ab=0,真命题; 否命题:已知是实数,若ab z 0,则0且b 丰0,真命题;逆否命题:已知是实数,若a 丰0且b 丰0,贝U ab z 0,真命题。
总结升华:1. “已知…'是实数”为命题的大前提,写命题时不应该忽略;2. 互为逆否命题的两个命题同真假;3. 注意区分命题的否定和否命题写出命题“已知“ •,是实数,若类型三: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真假的判断:訥总结升华:1. 要判断一个全称命题是真命题,必须对限定的集合M中每一个元素疋,验证-:成立;要判断全称命题是假命题,只要能举出集合M中的一个工二",使/ ;不成立可;2. 要判断一个特称命题的真假,依据:只要在限定集合M中,至少能找到一个卞二山,使7成立,则这个特称命题就是真命题,否则就是假命题类型四:充要条件的判断:币总结升华:1. 处理充分、必要条件问题时,首先要分清条件与结论;2. 正确使用判定充要条件的三种方法,要重视等价关系转换,特别是一匸与一^关系.类型五:求参数的取值范围:层总结升华:由p或q为真,知p、q必有其一为真,由p且q为假,知p、q必有一个为假,所以, 假且q真”或“ p真且q假” •可先求出命题p及命题q为真的条件,再分类讨论.11.已知p:4x m 0 , q:x2x 2 0 ,若p是q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求m的取值范围.12.命题P:关于x的不等式X2 2ax 4 0对任意x R恒成立;命题q:函数y (a 1)x b在R上递增若p q为真,而p q为假,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