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升级为国家战略2008-12-19 07:26:31新快网-新快报“珠三角”概念首次正式提出于1994年。
按照官方统计,珠三角指由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和肇庆9个城市组成的区域。
该区域面积为24437平方公里,占广东国土面积的14%。
2007年,珠三角GDP总值达25450.2亿元,占广东经济总量的83%。
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通过,珠三角区域一体化将再次加速珠三角改革发展“国家级”蓝图浮出水面。
昨日,一份规划期至2020年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由国务院通过并发布。
分析认为,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以国家名义出台该纲要,意味着呼吁多年的珠三角区域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珠三角区域一体化将再次加速。
该《规划纲要》由国家发改委会同广东省政府和有关单位编制而成。
今年6月温家宝总理调研广东,同意了广东制定《规划纲要》的请求。
随后,省委书记汪洋密集调研了广东各市、区。
今年9月,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组织的近200位各部委官员、学者组成的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调研组在广东展开了密集调研。
然而,随着近几年长三角城市群、环渤海城市群、武汉城市群以及长株潭城市群迅速崛起,在提升区域竞争力上,部分区域的创新力度已超出珠三角。
特别是以上海为首的长三角经济增速,从2003年起开始超越珠三角,双方差距渐呈扩大之势。
在我国的“十一五”规划方案中,珠三角及“泛珠三角”区域发展问题未能列入中央级规划,而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已被作为国家级的两大区域规划试点率先启动。
而在今年8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就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
据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也可能于近期出台。
《规划纲要》分析,当前珠三角地区正处在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为促进珠三角地区增加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进一步发挥对全国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先行示范作用,特制定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该规划纲要将是指导珠三角地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和编制相关规划的依据。
国务院通过《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据新华社电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会议指出,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和重要的经济中心区域。
改革开放30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锐意改革,率先开放,开拓进取,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前,珠江三角洲地区正处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率先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着力推进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率先建立创新型区域;着力解决民生问题,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率先构建和谐社会;着力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率先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着力加强与港澳合作,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率先建立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新贡献。
-规划纲要战略定位●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
赋予珠三角发展更大的自主权,支持率先探索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全国科学发展提供示范。
●深化改革先行区,继续承担全国改革“试验田”的历史使命,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取得突破,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新鲜经验。
●扩大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
与港澳共同打造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打造若干规模和水平居世界前列的先进制造产业基地,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和品牌,发展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相配备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建设与港澳地区错位发展的航运、物流、贸易、会展、旅游和创新中心。
●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
建设成为带动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区域发展的龙头,成为带动全国发展更为强大的引擎。
官员声音“要支持珠三角地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更多地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以高技术产业为支撑来改造传统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使珠三角地区由过去的外向型经济更好地转变为内外需并重、全面融合发展的开放型经济。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规划纲要》的最大意义在于打破了过去让珠三角作为一个行政区单独发展的局面,并转为整体发展,而且这种整体发展概念不是来自地方政府层面,而是作为国家意志。
”——广东省社科院院长梁桂全专家解读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副主任郑奔:珠三角旧模式已无法继续昨日,记者就《规划纲要》采访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副主任郑奔。
郑奔认为,在这个时期提出科学发展模式实验区非常必要,因为珠三角原来的模式在新发展环境下已经不能继续下去。
珠三角依靠中国人口红利,来分享全球化产业链低端收益的方式已经走不通。
因此,《规划纲要》开始反思珠三角的发展模式,“这有利于我们认识珠三角的发展新定位。
”他认为,规划中提到的产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问题,意味着珠三角的发展出路,就是要双转移。
而关键问题是进行行政性转移还是市场机制推进转移。
郑奔表示,这一规划首先确定了珠三角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即高级化和现代化。
此时提出,对于前一阶段的争辩有定论和统一发展取向的意义。
另一方面,珠三角必须在全球化的产业链中逐步提高自己的位势,规划就是要解决发展目标定位的问题。
其次,科学发展模式的历史责任对珠三角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因为科学发展模式核心就是可持续发展以及和谐发展。
这点正是珠三角最缺乏的,但规划指出了珠三角乃至广东和全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因为科学的发展模式,可以从经济、社会、环境、人口等方面展开,而这些都是珠三角以前没做好的。
相关链接长三角要做最强经济中心《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纲要》中将长三角定位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并从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高度,赋予长三角地区在壮大东部地区经济实力、推动长江流域快速崛起、带动中西部加快发展、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引领我国全面参与全球竞争中发挥核心作用的功能。
国务院通过《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12-19 09:09来源:佛山日报据新华社北京12月18日电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会议指出,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和重要的经济中心区域。
改革开放30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锐意改革,率先开放,开拓进取,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前,珠江三角洲地区正处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率先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着力推进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率先建立创新型区域;着力解决民生问题,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率先构建和谐社会;着力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率先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着力加强与港澳合作,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率先建立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新贡献。
会议指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日益加深,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企业多,外向型企业多,对外依存度高,受到的冲击比较大。
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通过发展促增长、调结构、保民生,把扩大内需与经济增长、社会建设、民生改善更好地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化改革,提高开放水平,这是克服面临困难、实施规划纲要、保证珠江三角洲地区长远发展的基础。
会议要求,广东省要认真组织实施规划纲要,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广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支持和指导。
会议决定,批准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方案,自2009年1月1日起实施成品油税费改革,取消公路养路费等六项收费,逐步有序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同时相应提高成品油消费税单位税额,在价内征收,即在征收时不提高成品油价格。
自方案正式公布即日起,实施完善后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并根据当前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变化情况,降低成品油价格。
(责任编辑:刘振鑫)广东祭出四招提升珠三角引擎地位2008-12-19 07:19:27来源: 南方都市报网络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后,在珠三角战略中,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和肇庆市九市无疑是最为核心的区域,但是与广东亲如一家的港澳,也毫无疑问是未来珠三角战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最新出台的《关于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率先实现科学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支持深圳建设越南经济贸易合作区,并努力建设成为全国境外合作示范区。
广东的开放型经济也被赋予更多使命。
站在新的高度上,珠三角如何才能成为带动全国发展更为强大的引擎?广东祭出了四大招数。
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30年的改革开放成就了广东的奇迹,连续多年保持中国第一经济大省的交椅。
继1998年超过新加坡、2003年超过香港之后,2007年广东经济总量超越台湾。
展望前程,广东争当全国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其核心区———珠三角作为全国重要经济中心的地位将日益凸显,成为带动全国发展更为强大的引擎。
珠三角如何才能成为带动全国发展更为强大的引擎?广东祭出了四大招数。
最核心的第一招是要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
省委十届三次全会今年审议通过的《关于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决定》中,分别给珠三角地区的两大中心城市广州和深圳定位,其中广州要成为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国际商务会展中心、亚洲物流中心、国内先进制造业基地、华南科技创新中心;深圳要成为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国家创新型城市,成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国际化大都市。
第二招,在强化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同时,进一步提高珠三角城市化水平,规划建设珠三角大都市圈,打造亚洲发达的城市群,推进城市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保一体化,推动同城化发展,进一步增强珠三角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第三招,推动珠三角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设全球高技术产业研发制造和新兴产业创业基地,国际高端生产性服务中心,区域性金融、航运、物流和贸易中心。
第四招,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珠三角地区的经济辐射力,扩大市场半径。
一方面要加强珠三角内部的交通网络建设,为珠三角经济一体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按照有关规划,我省将继续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网络完善、布局合理、运行高效、与港澳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紧密相连的一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使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亚太地区最开放、最便捷、最高效、最安全的客流和物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