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二章两宋时期的经济与文化

第十二章两宋时期的经济与文化


粮食种植及产量
《宋史》卷一百七十三,《食货》上一: (大中祥符四年(1011))帝以江、淮、两浙稍 旱即水田不登,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三 路为种,择民田高仰者莳之,盖早稻也。内出种法, 命转运使揭榜示民。后又种于玉宸殿,帝与近臣同观; 毕刈,又遣内侍持于朝堂示百官。稻比中国者,穗长 而无芒,粒差小,不择地而生。
制瓷业 定窑 汝窑 官窑 哥窑 钧窑 河北 · 定州 河南 · 汝州 河南 · 汴京 浙江 · 越州 河南 · 禹州 白瓷 青瓷 体薄色青 青瓷 红、紫瓷
瓷器有花纹,始于宋。 。
景德镇之兴起原因 一为自然环境,蕴藏优良陶土。 二为宋室南渡,旧名窑之瓷器不能获得,景德镇凭 借自然优势获得大发展,仿制各地名瓷,逐渐成为 制瓷业集大成之地。元以后,宫廷所需瓷器,都由 景德镇制造。
宋 铁 镢 头
农作物的推广和交流 宋以后,中国东南闽岭 各地种棉者渐多,开始 种植由海外引进的占城 稻以及由西北引进的西 瓜。茶树、甘蔗等经济 作物的种植都有进一步 发展,在某些地区(如 洞庭湖区)出现了比较 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 的“专业户”,这对传 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 突破。
宋代谷物移植图
2、手工业
市场的发展形成城市、镇市、草市(墟市)三级金字塔 型结构。城市中坊、市界限已完全打破,面街之处皆可 开店,大城市夜有夜市,凌晨有“鬼市”。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卖生鱼则用浅抱桶,以柳叶间串清水中浸,或循街出 卖”。 “又东十字大街……茶坊,每日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 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果木集于朱雀门外及州桥之西,谓之果子行,纸画儿 亦在彼处行贩”。
定窑孩儿枕
汝窑粉青釉洗、青釉盘
哥窑五足洗、弦纹瓶
官窑花瓣式洗
钧窑月白釉紫斑莲花式碗、尊
白 釉 刻 花 瓶 像 音 观 彩

景 德 镇 瓷 器
印刷术 唐朝已经出现雕版印刷,其扩于 五代、精于宋。北宋庆历中,毕 昇发明胶泥活字板。至元代,出 现木刻活字板,入明以后,又有 铜制活字板。杭州、成都、福建、 汴梁成为四大印书中心,印刷术 的发展对文化普及起到极其重要 的作用。
北宋王居正画《纺车图》(局部)
宋代《蚕纺图》(局部)
南宋黄昇墓出土 窄袖女夹衫与直裙
沈 子 蕃 蕃 缂 丝 花 鸟 图 图 水 山 丝 缂 子 沈
造纸业
苏易简:《文房四谱》卷四《纸谱》: 黟、歙间多良纸,有凝霜、澄心之号。 复有长者,可五十尺为一幅。葢歙民数 日理其禇,然后于长船中以浸之,数十 夫举抄以抄之,傍一夫以鼓而节之,于 是以大熏笼周而焙之,不上于墙壁也。 由是自首至尾,匀薄如一。 蜀中多以麻为纸,有玉屑、屑骨之号。 江、浙间多以嫩竹为纸。北土以桑皮为 纸。剡溪以藤为纸。海人以苔为纸。浙 人以麦茎、稻杆为之者脆薄焉,以麦膏、 油藤纸为之者尤佳。
南宋“会子”铜版及拓片
金交钞
二、文化高度繁荣
宋代文化的发展,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之内达 于顶峰,不但超越了前代,也为其后的元明之 所不能及。 ——邓广铭
1、宋学与理学
先 北 生 京 ( 大 一 学 九 ○ 八 系 教 — 一 九 九 九 广 邓 授 铭 史 历
北宋一代的儒学家们,…思考方法 及其所钻研的课题,都已与由汉到 唐的儒生们大不相同。他们所具有 的共同特点是:1.都力图突破前代 儒家们寻掌摘句的学风,向义理的 纵深处进行探索;2.都怀有经世致 的 。 理学是 宋学 生 的一 。…理学家 是 学的 一 ,…是 学 深 的一 。 宋学
清 明 上 河 图 端 择

张 择 端 河 图 上 明

李嵩 货郎图
对外贸易
宋朝的海外贸易,规模超出唐朝。宋初即于广州、杭 州、明州各设市舶司,以后又设于泉州、温州、江阴、 密州等地,其工作包括对外商的接待、抽税、管理, 同时对本国出海船只亦进行检查征税。为增加税入, 曾采取一系列办法主动招徕外商。英宗时市舶收入年 63万贯,至南宋前期已增至200万贯。大抵外贸输出以 丝绸、瓷器为大宗,输入者有珠宝、药材、香料等等。
广东省阳江海域的宋代商船,约30米长、10米宽,是目前发 现的最大的宋代船只。小规模试掘后打捞出文物4000余件, 而根据探测情况估计,整船文物可能达到6万至8万件。文物 界专家认为,其价值和影响力将不亚于西安秦始皇兵马俑。
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 ——交子
宋朝出现了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 这意味着宋朝开始了由“现币交 易”转入“信用交易”之过渡时 期。 白银在宋朝的使用也比较广泛, 通常铸为银锭流通。宋对辽、金 之岁币,均以银计。
6、绘画
北宋的李成、范宽、郭熙、米芾和米友仁父子,以及南宋的李唐、马远、夏 珪等人,都是闻名于史的画家。 北宋中期的李公麟,初以画马得名,后来他把主要精力用在画宗教画和人物 故事画方面,而尤以后者最为杰出。他是北宋最卓越的现实主义艺术大师。 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南宋一代的人物画家,最著名的有李嵩、刘松年等人。
南部利用土地范围之推广 与水争田 :围(圩)田、 沙田等 变山为田:梯田 “百级山田带雨耕,驱牛扶 耒半空行。”
王祯:《农书》卷十一《田制》: 梯田,谓梯山为田也。夫山多地少之处,除磊石及峭壁例同 不毛,其余所在土山,下自横麓,上至危巅,一体之间,裁 作重磴,即可种艺。如土石相半,则必迭石相次,包土成田。 又有山势峻极,不可展足,播殖之际,人则伛偻,蚁沿而上, 耨土而种,蹑坎而耘。此山田不等,自下登陟,俱若梯磴, 故总曰梯田。上有水源,则可种秔秫,如止陆种,亦宜粟麦。 盖田尽而地,地尽而山,山乡细民,必求垦佃,犹胜不稼。 其人力所致,雨露所养,不无稍获。然力田至此,未免艰食; 又复租税随之,良可悯也。
北 宋 文 学 家 苏 轼 像
两宋时期,中国文学的主流是新兴的词。 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而盛 于两宋。在宋代,由于地主经济的进一 步发展,城市生活的更加繁华,不但宫 廷内设有“教坊”,在较大的城市中都 有 有 发展 地 宋词鞃的代 , 栒 ,有 , 唐 。 ,词在宋代文鞃 的
宋 代 女 词 人 李 清 照 像
北宋活字版
3、商业
墟市与庙市
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三: 盖市之所在,有人则满,无人则虚,而岭南村市,满时少, 虚时多,谓之为虚,不亦宜乎。 又蜀有痰市,而间日一集,如痰疟之一发,则其俗又以冷 热发歇为市喻。 方逢辰:《蛟峰文集》卷五,《芳润堂记》: 青溪之南,去邑三十里,曰云程, ……而南有墟市,富者商 者鸠焉,其水陆达杭、越,通衢、建,凡舟车日夜之所奔 走,皆夺吾山川芳润之实以去之者。
第五节 两宋时期的经济与文化
一、经济全面发展 二、文化高度繁荣
一、经济全面发展
李剑农 《宋元明经济史稿》
斯波义信 《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
1、农业
人口与垦田
宋代人口增长很快,到北宋末年达到1.2亿左右,是唐朝的 1.5-2倍。何炳棣:《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 12世纪末,中国人口约达1亿,其中:金:大于4000万;宋: 约6000万。 北宋的垦田至少在700-750万顷之间,比唐朝高出300万顷 以上。 宋代的一般亩产量为2石,某些发达地区如两浙路的亩产达 5、6石或6、7石,已经接近明清时期这一地区的亩产量。 这个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于绝对领先地位。
5、戏曲
宋金时期,为广大市民喜闻乐见的戏剧艺术也盛行起来。从1959年在山西 侯马金代董氏坟墓里发现的一座戏台模型看来,当时舞台设置已相当完备, 上边五个角色正在“作场”,末、旦、丑、净全有,神态逼真, 可以说 是相当成熟的舞台艺术。 在宋统治区域内流行的有傀儡戏、影戏和杂剧。 傀儡戏即木偶戏,种类很多。影戏最初是用纸剪成的,后来用皮(驴皮或 羊皮),所以也称皮影戏。 宋代的杂剧,继承了参军戏讽刺现实的精神,但情节比较复杂,角色也增 加到四五人以至七人之多。在南北宋之际,南方各地则流行着各种唱法的 地方戏,总称“南戏”,尤以浙江温州、海盐的南戏最为著名。南戏原是 由顺口可歌的村坊小曲发展起来的,没有严密的宫调。 映 的 戏 剧 表 眼 演 药 场 面 》 反 图 卖 《 代 宋
的词的 。
4、话本小说
早在唐代就出现了“说话”和“市人小说”,到了宋代,随着城市的 日趋繁荣,适应市民阶层文化娱乐生活需求的“说话”成为当时重要 的文学形式之一。宋时的“话”是故事的意思,“说话”就是讲故事, 说话的底本就叫“ 话本”。说话的内容,有说经、讲史、小说,其中 以小说最受欢迎。宋代话本流传至今的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三国志平话》、《五代史平话》、《大宋宣和遗事》以及《京本通 俗小说》等。话本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其重大的影响,元明以来的一些 章回小说很多就是在宋代话本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成的。 开 《 封 清 街 明 头 上 说 河 书 图 场 》 面 中 的 元 刻 本 《 三 国 志 平 话 》 书 页
《朱子语类》 《四书集注》 朱熹将儒家经典之《论语》、 《孟子》、《大学》、《中 愦》四 书》 之 、 经之 洞 书 院 《四书集注》 《四 学 鹿 白
陈来 论宋明理学的特点: ●以不同方式为发源于先秦的儒家思想提供了宇宙论、本 体论的论证。 ●以儒家的圣人为理想人格,以实现圣人的精神境界为人 生的终极目的。 ●以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为根本道德原理,以不同方式论证 儒家的道德原理具有内在的基础,以存天理、去人欲为道 德实践的基本原则。 ●为了实现人的精神的全面发展,而提出并实践各种“为 学功夫”、即具体的修养方法。这些方法的条目主要来自 《四书》及早期道学的讨论,而特别集中于心性的功夫。
河南伊川二程祠庙
在中国历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
古 代 画 像 朱 熹 著 书 图
有朱子,此两人,皆在中国学术思 想史及中国文化史上发出莫大声光, 留下莫大影响。旷观全史,恐无第 三人堪与伦比。孔子集前古学术思 想之大成,开创儒学,成为中国文 化 , 中 儒学之 集 集孔子 大成。 —— 。 光。朱子 学之大成, 下学术思想之 学之 ,
灌溉工具及其他农具的改进和推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