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护理试题一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传染病:2.散发:3.隐性感染:4.传染源:5.病原携带状态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空,每空1分,共20分)1.传染病的4个基本特征为、、和。
2.传染病流行的3个基本条件:、和。
3.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包括、。
1.甲型肝炎多在发病,戊型肝炎的流行多发生于或后。
2. 临床上把急性肝炎分为型和型,以多见,约占。
3.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判定:HBsAg(+)表示存在, HBsAb(+) 提示可能。
1.是麻疹的唯一传染源。
主要通过直接传播。
三、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1.我国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A.甲类1种、乙类24种、丙类12种B.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C.甲类3种、乙类28种、丙类9种D.甲类3种、乙类24种、丙类9种E.甲类2种、乙类22种、丙类11种2.关于消化道隔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最好同一病种患者同住一室B.工作人员密切接触患者时应穿隔离衣、戴帽子及口罩、穿隔离鞋C.患者的用品、食具、便器、排泄物、呕吐物均须消毒D.病室应有防蝇及灭蝇设施E.患者可交换使用物品3.增强特异性免疫力的首要措施为:A.体育锻炼B.调节饮食C.预防接种D.改善居住条件E.良好卫生习惯4.要求城镇在12小时内,农村不超过24小时上报疫情的传染病是:A.炭疽B.鼠疫C.流行性感冒D.丝虫病E.包虫病5.下列属强制管理的传染病为:A.黑热病B.肺结核C.霍乱D.肾综合征出血热E.艾滋病6.传染病最主要的特征是:A.由病原体引起B.具有一定的区域性C.具有传染性D.具有流行性E.具有季节性7.《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颁布实施时间是:A.1981年9月1日B.1998年9月1日C.1979年9月1日D.2004年12月1日E.1989年8月1日8.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A.有传染性、传播途径、免疫性B.有病原体、流行性、传染性C.有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免疫性D.有传染性、免疫性、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E.有病原体、传染性、免疫性9.某传染病在一个较小范围内短时间出现大批同类病例,称为:A.流行B.大流行C.散发D.暴发E.以上都是10.传染病在某一地区流行,人群感染状态最多的是:A.显性感染B.隐性感染C.潜伏性感染D.健康带菌者E.病后带菌者11.下列出疹性传染病出疹最早的疾病是:A.麻疹B.天花C.猩红热D.伤寒E.水痘12.关于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下列哪种说法最恰当:A.以虫媒为传染媒介的传染病B.地方性传染病都是自然疫源性疾病C.以野生动物为主要传染源的动物源性传染病D.以家畜、家禽为主要传染源的传染病E.凡是动物源性传染病都是自然疫源性疾病13.确定传染病的检疫期是根据该病的:A.症状明显期B.平均潜伏期C.最长潜伏期D.传染期E.前驱期14.病原体不断侵入血液并在血液中繁殖产生毒素,表现出严重中毒症状时称为:A.菌血症B.毒血症C.败血症D.脓毒血症E.变应性亚败血症15.24小时体温相差超过1℃,但最低点未达正常,称为:A.稽留热B.弛张热C.间歇热D.波状热E.回归热16.对传染病患者皮肤的护理中,哪项是错误:A.观察皮疹的特点,如形态、大小、分布部位等B.出疹期用酒精擦洗消毒皮肤C.将患者指甲剪短,切勿抓破皮肤D.瘙痒较重者,可用炉甘石洗剂等涂擦局部E.出疹期病室要安静,避免强光刺激17.传染病的治疗原则:A.一般治疗和特效治疗B.治疗、护理和消毒隔离C.病原治疗和消毒隔离D.对症治疗,康复治疗和中药治疗E.病原治疗,康复治疗和中药治疗18.传染病的综合预防措施是:A.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B.消除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C.管理食物、水源、粪便、消灭蚊蝇D.控制传染源E.保护易感人群19.病原体进入人体后,是否引起疾病,主要取决于:A.病原体的数量B.病原体的毒力C.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D.病原体的侵袭力E.机体的抵抗能力20.关于潜伏性感染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只引起轻微症状B.病原体与人体相互作用,保持暂时性平衡,当人体防御功能减弱时,可引起疾病21.关于乙型肝炎病毒下列哪项说法是错误的:A.嗜肝DNA病毒科B.包膜有表面抗原C.核心有核心抗原D.抵抗力很强E.对一般浓度的消毒剂敏感22.一般不会转为慢性的一组病毒性肝炎是:A.甲型和戊型B.乙型和戊型C.丙型和戊型D.乙型和丁型E.乙型和丙型23.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不包括:A.注射途径B.消化道传播C.母婴传播D.性接触E.输血和血制品24.在甲型肝炎病程中传染性最强的时期是:A.黄疸前期B.2周至血清ALT高峰期后1周C.慢性期D.黄疸期E.恢复期25.在病毒性肝炎中,以血液、体液为主要传播途径的是:A.甲型B.戊型C.甲型、乙型、丙型D.乙型、丙型、丁型E.甲型、戊型26.在雨季和洪水后易发生流行的病毒性肝炎是:A.甲型B.乙型C.丙型D.丁型E.戊型27.甲型病毒性肝炎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A.母婴传播B.输血和血制品C.粪-口途径D.注射E.日常生活密切接触28.能保护人体防止乙肝感染的是:A.表面抗体B.e抗原C.DNA抗体D.e抗体E.核心抗体29.淤胆型肝炎产生黄疸最主要的原因是:A.肝细胞合成胆红素障碍B.炎症细胞压迫肝内小胆管C.肝细胞摄取胆红素能力降低D.胆管炎症、胆总管阻塞E.肝细胞排泄胆红素障碍30.乙型肝炎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A.日常生活接触B.医源性传播C.粪-口传播D.母婴传播E.血液及体液传播四、简述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2.简述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
3.简述麻疹患者主要的护理措施。
4.简述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
三、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某医院妇产科护士,在为一表面抗原阳性的子宫肌瘤术后病人拔静脉穿刺针头时,不慎刺伤右手背皮肤,随即出血。
该护士应采取哪些防护措施?问题:1.该患者最可能的临床诊断是什么?属哪一型?2.提出其主要的护理诊断和相应的护理措施。
2.患儿,女,4岁。
以“发热5天,出疹3天”为主诉入院。
患儿5天前出现发热、咳嗽、畏光、流泪,体温39℃以上。
3天前开始出现皮疹。
最初见于耳后,逐渐延及全身。
护理体检:T 39.6℃,患儿精神差,全身皮肤可见散在淡红色斑丘疹,压之退色,大小不等,疹间皮肤正常。
双侧睑结膜明显充血,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轻度肿大,口腔黏膜见Koplik斑。
左肺可闻及湿性啰音。
心界不大,心率142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软,无压痛,无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及。
请回答以下问题:1. 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诊断依据?2. 该患者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3. 此患者应采取怎样的护理措施?试题一答案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2:散发系指某种传染病在某地的发病率仍处于常年一般水平。
3:隐性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病理变化轻微,临床上无任何症状、体征,甚至无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4: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或动物。
5:病原携带状态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在人体内生长繁殖并不断排出体外,但人体并不出现临床表现。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空,每空1分,共20分)1: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感染后免疫2: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3:社会因素|自然因素4:冬季|雨季|洪水5:黄疸|无黄疸|后者|90%以上6:HBV感染|产生了对HBV的保护性免疫7:麻疹患者|空气飞沫三、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1:B 2:E 3:C 4:A 5:C 6:C 7:D 8:C 9:D 10:B 11:E 12:C 13:C 14:A 15:B 16:B 17:B 18:A 19:C 20:B 21:E 22:A 23:B 24:B 25:D 26:E 27:C 28:A 29:B 30:E四、简述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传染病的基本特征?答:①有病原体(1分)。
②有传染性(1分)。
③流行病学特征(1分)。
④有感染后免疫(2分)。
2. (1)病原体被清除(1分)(2)隐性感染(1分)(3)病原携带状态(1分)(4)潜伏性感染(1分)(5)显性感染(1分)3. (1)环境与休息:保持室温18~22℃,湿度50%~60%,经常开窗通风,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探视。
患者需卧床休息至皮疹消退、体温恢复正常。
(2)饮食:给予患者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多饮热水及热汤,利于解热、透疹。
进入恢复期后,应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
(3)病情观察:监测体温;观察皮疹,注意观察出疹时间、顺序、疹子的颜色、形态,是否出齐及皮疹消退的情况;及早发现支气管肺炎、心肌炎、喉炎、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等并发症。
(4)对症护理:处理麻疹高热时需兼顾透疹,若患者没有并发症,发热不超过39℃,不宜退热,尤其忌冷敷及酒精擦浴,以免体温骤降引起末梢循环障碍影响出疹。
超过40℃以上者,可采取小剂量退热剂或温水擦浴。
出疹时加强皮肤护理,每天用温水擦浴(忌用肥皂)1次。
腹泻患者注意臀部清洁。
脱屑可引起皮肤瘙痒,要勤剪患者指甲,以防其抓伤皮肤引起继发感染。
另外加强口腔、眼、耳、鼻咽部的护理。
4. (1)血液、体液传播(1分)(2)母婴传播(2分)(3)性接触传播(2分)五、病例分析:(每题10分,共20分)1.(1)局部应急处理: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2分)(2)应立即检测HBV DNA、乙肝五项、ALT和AST,并在3和6个月内复查。
(2分)(3)主动和被动免疫:如已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且已知抗-HBs ≥10 mIU/mL 者,可不进行特殊处理。
如未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或虽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但抗-HBs <10 mIU/mL或抗-HBs水平不详,应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400 IU,并同时接种一针乙型肝炎疫苗20mg,于1和6个月后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各20mg)。
(6分)2. 1.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麻疹;其诊断依据是:(1)发热、咳嗽、畏光、流泪,体温39℃以上。
(2)全身皮肤可见散在淡红色斑丘疹,压之退色,大小不等,疹间皮肤正常。
(3)双侧睑结膜明显充血,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轻度肿大,口腔黏膜见Koplik斑。
2. 主要的护理诊断:(1)体温过高与病毒血症、继发感染有关(2)皮肤完整性受损与麻疹病毒感染所致皮疹有关3. 患者应采取的护理措施:(1)保持室温18~22℃,湿度50%~60%,经常开窗通风,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探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