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优化的基本流程:
工程优化的整改流程:
不通过
不通过
工程优化的基本内容:
网优工程师现场检查基础数据与规划数据是否一致,并记录到单站验证报告中,主要包括:站址经纬度是否和实测一致;
通过CQT测试,各小区测试得到的PCI参数是否和工参表一致;
天线方位角、天线挂高等是否与规划数据相符,天线方位角需采用指北针进行核实。
LTE基站单站测试需要通过CQT测试和DT测试完成,其中CQT测试主要进行小区级业务性能验证,DT测试主要进行基站和小区级覆盖和切换性能验证
在LTE项目中,可按簇进行优化和验收, 每簇基站数建议不低于15个。
分簇优化的主要内容包括:
分簇优化的主要工作步骤包括:
1制定簇优化的目标
(2)簇测试
(3)数据分析及问题处理
(5)调整以及验证
簇优化的报告是网络路测KPI和分析成果的展示,在完成一轮簇优化后应及时输出优化报告及优化前后的指标对比
分区优化前,需要进行分区网络性能的评估,通过网络覆盖数据采集、OMC数据采集等数据源,制定优化方案及优化计划。
分区优化的工作内容:
(1)簇之间配合优化
(2)分析采集到的数据,找出网络问题,提出优化方案并实施
(3)小区配置参数优化调整
(4)对分区覆盖进行优化
(5)对分片区移动性进行优化
(6)对片区网络性能进行优化
分区优化后,需对网络质量进行评估,输出片区网络质量评估报告、片区优化报告,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1)片区优化完成后数据采集
(2)优化前后测试数据对比
(3)片区优化完成后质量评估报告
(4)片区优化报告
不同厂家交界区应重点关注的优化内容包括:
(1)边界的越区覆盖控制,在解决过覆盖小区问题时需要警惕是否会产生覆盖空洞。
(2)边界的邻区优化,添加必要的邻区、删除错误或者冗余的邻区。
(3)边界的PCI复用问题,包含PCI冲突、混淆,以及干扰。
(4)边界的PRACH规划和碰撞问题。
(5)边界的切换问题,通过切换参数的调整,优化切换过早、过晚、乒乓切换等问题。
(6)进行边界帧配比核查,如帧配比不同,需要调整相同,以避免上行帧干扰(仅TDD)。
工程优化阶段网优调整的主要手段如下:
(1)天线下倾角
(2)天线方向角
(3)导频功率
(4)天线高度
(5)天线位置
(6)天线类型
以下场景应考虑更换天线
天线老化导致天线工作性能不稳定。
天线无电下倾可调,但是机械下倾很大,天线波形已经畸变。
(7)增加塔放
(8)站点位置
以下场景应考虑搬迁站址。
主覆盖方向有建筑物阻挡,使得基站不能覆盖规划的区域。
基站距离主覆盖区域较远,在主覆盖区域内信号弱。
网管指标要求
LTE室分系统入网测试验收考虑从7个方面进行:包括覆盖质量、接入质量、保持性、移动性、外泄情况、业务质量和分布系统驻波比指标,
需准备的验收文档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馈核查、新站测试、系统分析及优化、新站优化报告、新站开通、新站周边相关老站协同优化、簇(片区)优化十大部分
负责开通新建宏基站和室分系统、并达到工程优化的条件。
具备工程优化条件的标准:新建基站、室分设备及天馈系统安装到位,并与规划设计一致;传输到位并符合设计要求;非临时性供电;无故障告警;新开通宏站或室分系统业务拨测正常,并基站交维管理平台上传业务拨测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