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教学大纲杨文士完整版
社会合作学派
经验学派
技术学派
人际关系行为学派
决策理论学派
群体行为学派
管理权变学派
管理系统学派
沟通中心学派
数理学派
5.现代管理理论的探索与突破
现代管理理论的探索
现代管理理论的特点
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本章思考与练习]
1.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并介绍他们各自的理论和观点
2.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管理学》斯蒂芬 罗宾斯等(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
(3)《管理学》哈罗德孔茨等(第九版)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3
(4)《管理学》王凤彬 中国人名大学出版社 2004
(5)《管理学》芮明杰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安排:
授课内容提要
学时
备注
第一章 管理概述
4
第二章 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以课堂讲授为主,穿插案例分析,组织课堂讨论,突出重点和难点,布置一定量课外自学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并在实验室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进行情景模拟教学。
考核方法:
■集中考试□不集中考试□开卷 ■闭卷
试卷结构:
试题类型多样,涵盖面广,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和应用能力的转化。题型结构如下:名词解释;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并改错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等。
3.理解现代管理理论的探索与突破
4.掌握现代管理理论的特点与主要观点
[本章主要内容]
1.早期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西方早期管理思想
2.古典管理理论
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3.行为管理理论
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
组织行为学
4.管理科学理论
运筹学
系统分析
决策科学化
5.现代管理理论丛林
[本章主要内容]
1.管理的含义
管理的定义
管理的内涵
2. 管理的基本特征
管理现象
管理载体
管理任务、职能、层次
管理核心
管理角色
3.管理的性质
管理的二重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
4.管理与环境
一般环境
具体环境
组织与环境的关系
5.管理学的特点、内容和学习方法
管理学的特点
管理学的内容
管理学的学习方法
[本章思考与练习]
1.如何理解管理的定义?
■学□任意选修课
课程级别
□系级重点课程
■院级重点课程
□市教委重点课程
□市级精品课程
□国家级精品课程
网络资源
教学目的:
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是人类近代史上发展最迅猛,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最为重大的一门学科。作为经济管理类学科的基础理论课程,它在理论上有较大的深度和广度,起着引导学生入门及培养学生初步养成管理思维模式的作用。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正确理解管理的概念,掌握管理的主要内容、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并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初步具有解决一般管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素质,为以后学习其它专业管理课程和为日后的实际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3.现代管理理论丛林的主要学说有哪些?简单介绍各自的内容。
4.当代管理创新的趋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三章 计划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计划的含义和作用,认识计划的类型和表现形式
2.了解计划的编制过程,掌握滚动计划法
3.掌握目标管理的基本内容,并能正确评价。
4.熟悉战略管理过程,掌握战略制定原则。
6
第三章 计划
6
第四章 决策
4
第五章 组织
8
第六章 人员配备
6
第七章 领导
4
第八章 沟通
3
第九章 激励
3
第十章 控制
4
第十一章现代管理面临的挑战
3
主要教学内容:(可续页)
第一章 管理概述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管理的基本定义与特性,掌握管理与环境的关系。
2.了解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框架结构。
5.了解预测的内容及方法。
[本章主要内容]
1.计划概述
计划的含义
计划的种类与程序
计划工作的原理
2.目标与目标管理
目标的含义与性质
目标管理
3.战略与战略管理
战略思维
战略及战略管理的概念
战略管理的基本过程
战略制定的原则
4.预测
预测的含义与作用
预测的种类和程序
预测方法
[本章思考与练习]
1.什么是计划,其主要内容有什么为什么说计划非常重要
2.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的计划有何不同?
3.简述计划的流程。
4.什么是滚动计划方法?
5.影响计划有效性的因素有哪些?
选 用 教 材 情 况
教材名称
作者
出版社
出版年月
管理学原理
杨文士、焦叔斌、张雁
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第二版
教材类别
□国家“十五”规划教材
■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获奖教材(注明获奖等级)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九五”国家重点教材
□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课程教材
□其它
参考资料:
(1)《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9
管理学教学大纲杨文士
上海金融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系部盖章
课程名称
管理学
英文名称
Management
所属系部
工商管理系
主任签字
课程代码
编写时间
2005-12-5
课程学分
3
每周学时
3
课程建设负责人
张慧文
教师职称
副教授
其他成员
李丰才、张树义、季瑞国、杨海儒、翟海燕、康怡、
课程性质
(针对本专业教学)
□公共基础课
教学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熟悉、掌握和理解以下的基本内容:
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管理学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2、握管理学的基本职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学科发展的新理论与新思想。
3、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管理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举例说明管理的二重性?
3.管理者的角色有哪些各有何作用
4.对管理有影响的环境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
5.管理学的特点、研究内容及学习方法是什么?
第二章 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1.认识西方管理思想的演变过程,掌握每个阶段的主要观点和代表人物。
2.理解西方管理思想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变化原因。
内容简介:
《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概述了管理的性质、职能、原理和方法,简略介绍了管理思想和实践的演变和发展,并分别论述了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激励、沟通、控制等职能管理,以及管理创新。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学习和掌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初步了解管理领域的前沿和热点问题。
教学方式:
■讲授 ■讨论 ■实验□自学 ■论文写作 ■案例 ■多媒体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