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理学:普通(或基础)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人的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
因此,我们可以将心理学定义为研究人的心理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指心理活动的动态过程,即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
通常把认识(认知)活动、情绪情感活动和意志活动(即知、情、意)统称为心理过程。
3.无条件反射;动物和人都具有一些不学而能,生来就会的从遗传获得的反射活动。
巴普洛夫4.条件反射: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
5.感觉:在刺激物的直接影响下,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都叫感觉。
6.知觉: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不仅产生感觉,而且还会引起知觉,即在人脑中产生对事物整体的反映或事物间简单关系的反映。
7感觉阈限:心理学上,把刺激物的大小,用感觉阈限(即刺激阈限)来表示;8感受性:把主观感觉能力,用感受性来表示。
9绝对感觉阈限:那些刚刚引起主观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10绝对感受性:对这种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叫绝对感受性。
11差别感受阈限:刚刚能引起我们产生新感觉的刺激物的最小差别量,称为差别感受阈限,12差别感受性:而把这种感受与区别最小差别量(即最小变化量)的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13观察:观察是知觉的特殊形式,它是有预定目的、有计划的主动的知觉过程。
观察比一般知觉有更深的理解性,思维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14记忆:记忆是过去的经验通过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的方式在人脑中的反映。
(人见过的,听过的,嗅过的,尝过的,触摸过的,思考过的,体验过的对象以及动作等,都可能在头脑里留下痕迹,以后还会再认和回忆出来,这都是记忆现象)15识记:识记是人们识别与记住事物的过程,也是信息输入与编码的过程。
这是记忆的开端环节,是人们反复认识某一对象,在头脑中留下痕迹,形成暂时神经联系的过程。
例如,人们认识字词(中文或外文)、认人、认事物等刚开始的认识活动就是识记过程。
16遗忘:保持的反面是遗忘。
识记过的内容在一定条件下不能或错误地恢复与提取都叫遗忘。
17前摄抑制:即先学习的内容对后继学习的干扰。
18倒摄抑制:即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妨碍。
19再认:是对过去感知过的对象再接触时,有熟悉之感,知道它是知觉过的对象。
例如碰到熟悉的人,认熟悉的字词,查阅学过的数理化公式等都是再认过程。
20回忆:是过去经历过的对象不在主体面前,由其他刺激作用而在头脑里重现出来的过程。
21 注意:人的心理对某一对象或活动的指向与集中就叫注意22不随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无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这是一种初级的,被动的注意。
23随意注意:由于预定目的和意志努力的注意,是一种高级注意。
24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指有自觉目的的但不经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25注意的范围(或注意的广度):指在一瞬间(0.1秒)人的意识所能指向并集中的客体(即注意对象)的数量。
26注意稳定性:指在较长时间内,人服从某个目的把注意指向并集中在某一种活动或对象上的特性,这是注意品质在时间上的特征27注意分配:这是在同一时间内,人把注意同时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活动或对象中去的能力28注意的转移:这是根据新任务的要求,人有意识地把注意从一种活动或对象转移指向另一种活动或对象上去的特性29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概括和间接地反映,它是借助言语实现人的理性认识过程,它可以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30具体化:31概念:是思维活动最基本的方式之一,他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共同本质特性反应。
概念是构成判断推理的基本要素,概念判断推理统称为思维的基本形式。
32定势:(即心向)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状态容易影响人对刺激情境以某种习惯的方式进行反应33迁移:即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对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影响34想象:在刺激影响下,人脑中旧经验(即旧表象)重新组合,产生新事物形象的过程叫想象35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对象的态度的体验36心境:是一种使人的所有情绪体验都感染上某种色彩的较持久而有微弱的情绪状态37激情:是一种强烈而又短促的情绪状态38应激:出乎意料的紧张而又危险的情景所引起的情绪状态39意志:在认识和改变现实的过程中,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有意识的根据目的动机,调节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叫做意志过程40个性:指的是有个人整个精神面貌及其心理特征亦即具有一定的倾向性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
41 需要:是维持个体与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必需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应。
42自我实现:是个人天赋自我潜能的极度发挥,是一个人的创造天赋与成就目标的实现。
43动机:指激起人去行动或抑制这个行动的愿望和意图,这是一种推动人的行为的内在心理原因44能力:凡是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叫做能力,它是人胜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必要的心理条件45一般能力:是指在很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基本能力,即各种活动都必须具备的能力。
46特殊能力:是指在某些专业和特殊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般能力的某些特殊方面的独特发展47气质:是不以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受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制约的,典型的、稳定的动力性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48.人的心理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答:1.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事物,以及同一个人在不同条件下、不同时间、不同阶段对同一事物反映都不一样。
2.人的心理活动对自己的行为,对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指导和调节作用。
满足生物本能的需要,人能够积极地改造现实。
3.人的心理也正是在变革现实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49.知觉和感觉的关系?答: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但不是感觉数量上的简单增加。
知觉是以感觉信息为基础,在知识经验的参加下,经过人脑的加工,对事物作出解释的过程。
如果没有知识经验参加,就不可能有对客观事物整体形象的知觉。
50. 知识经验在知觉中有哪些重要作用?答:1.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通常只是事物的部分属性起作用。
由于经验的参加,可以回忆起过去作用过的其他属性,因而便于在人脑中形成对该事物的整体映像。
2.经验还能帮助人区别不同事物的不同属性,从而能正确地理解事物。
3.经验也影响知觉的丰富和深知,为理解认识奠定基础。
51.人的感受性的发展依赖以下条件:答:1.社会生活条件和实践活动室感受性发展的基本条件。
2.有计划的练习可以提高感受性。
3.感官的机能补偿作用。
52. 感觉与知觉的关系:答:联系: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总是在感觉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都是在刺激物的直接作用下引起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反映,都属于认识过程的低级阶段。
存在的区别1.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2.感觉是最简单的认知活动,知觉是高于感觉的认知活动。
3.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
53.知觉的基本特征:(一)知觉的选择性:这种把知觉的对象优先地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叫知觉的选择性。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有主观和客观因素两个方面客观:1.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2.刺激物的强度特性3.知觉对象的活动性4.刺激物的新颖性5.刺激物的重复性主观:1.知觉有无目的和任务以及任务明确的程度2.已有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
3.个人的需要和兴趣,爱好,价值观倾向影响4.心理定势即受以往经验影响产生的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
5.情绪状态都会有利于或阻碍人们对知觉对象的选择。
(二)知觉的整体性:当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于人的感觉是,人能够根据知识经验把它知觉为一个整体,这就是感觉的整体性(三)知觉的理解性:人在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它,并用语言把它标志出来(四)知觉的恒常性:是人地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被知觉的对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54.观察:观察是知觉的特殊形式,它是有预定目的,有计划的主动的知觉过程。
观察比一般知觉有更深的理解性,思维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55. 怎样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观察力呢?答:首先,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并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观察动因,这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
其次,要有充分的知识准备与观察准备,提出观察的具体办法,制定观察的计划。
再有,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各别指导,有针对地培养学生的良好观察品质。
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并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结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56.记忆:记忆是过去的经验通过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的方式再人脑中的反映。
57.良好识记依赖的条件?答:1.识记对活动任务急活动性质的依赖 2.识记对材料数量和性质的依赖 3.识记对不同分析器的依赖 4.识记对主观心理条件的依赖58.遗忘有以下规律和特点:答:1.不重复的和未经复习的内容容易遗忘。
2.抽象的内容比形象的内容,无意义材料容易遗忘。
3.遗忘的进程不均衡,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4.前摄抑制(即先学习的内容对后继学习的干扰),倒摄抑制(即后学习的。
材料对前学习的妨碍)对遗忘有重大影响。
5.遗忘还受动机和情绪的影响。
6.“舌尖”对遗忘的影响。
59. 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记忆品质?答:首先,应教育学生明确识记目的和任务,不断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其次,应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识记方法。
1,少用机械重复的方法,多发展意义识记和理解记忆的能力。
2,避免单纯的死记硬背,引导学生多思考,充分调动智力活动的积极性。
3,避免学生用单一分析器识记,注意采用“多渠道协同记忆法,把看,听,念(说或读),写都利用起来。
4,对特别抽象难记的材料,还可用“形象记忆法”,一怎强识记的效果。
5,对于机械的无内在联系的史地及其其他材料,还可以引导学生用“记忆术”强记,主要“记忆术”有:定位记忆术,数字简易记忆术,串连记忆术,历史事件与年代记忆术等。
6,运用组块化策略及多重编码方式,合理组织材料,提高加工质量。
再有,应正确组织学生的复习和练习,以便及时强化,加深理解,纳入经验系统,巩固所记内容。
复习是增强记忆,克服遗忘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为防止遗忘,提高记忆效果,组织复习应注意以下一些方面:第一,应“趁热打铁”,及时复习。
第二,制订和执行复习计划要有科学性。
第三,复习要注意经常性。
第四,复习的方法要多样性。
还有,应培养学生自我检查的能力和习惯,注意正确的再认与回忆。
此外,还应注意学生的心理卫生和身心健康,合理使用大脑。
60.引起和保持随意注意的条件有几个方面?答:1.目的任务越明确随意注意越持久。
2.意志的努力,抗拒诱因干扰与克服分心,这是保持和维持随意注意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