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实基础和外部环境A、比较优势1、经济发展基础雄2、区位交通优势良好3、产业需求基础扎实厚B、发展现状1、产业规模快速增长2、基础支撑体系不断完善3、物流市场与物流企业逐渐成长C、制约因素1、多式联运体系尚未形成2、物流产业发展层次偏低3、物流企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通常基础——区位优势(正逐渐丧失、东方大港“被”争抢)——交通条件(变普通优势)——产业优势(能否支撑起一个产业)——资源优势(建物流园区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比较优势(可发挥)——整合集成优势(区位优势正强化)——先发优势(发展高端物流)——政策优势(思想认识到位,政府扶持发展有力)——物流企业集聚优势对十二五对物流业“机遇与挑战”的解读GPG 增速减缓(稳定在7%左右)—物流业的增加值会降下来中国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换—— 2015 年是个转折点,服务经济会逐渐超过工业经济节能减排(硬性目标)——综合运输体系会提前建立——铁路会加速——公里运输要进行大的结构性调整——加快启动内河航运工程(海河联运)——运输的组织方式、运输工具会加大研究和创新对十二五“机遇与挑战”的解读“产业升级”需要物流业做什么—当前中国工商企业进行产业升级的核心是对产业链纵向一体化的整合,而产业链整合的灵魂是供应链整合与协同!——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对物流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物流业不仅要支撑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更要通过提高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减少资源消耗,来促进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以减轻社会经济过度依赖规模增长的压力。
“产业转移“对物流业有什么影响产业集聚和转移带来大宗商品、原材料流量和流向变化。
钢铁、汽车、化工、装备制造等产业向沿海地区集中,劳动密集型企业向内地集聚,与之相匹配的物流平台将发生转移,形成新的“物流带”。
消费拉动力度加大——流通领域的集中度提高,自建物流成为一种风潮——电子商务的发展带动快递物流的飞速发展——农村物流开始提上议事日程——冷链物流会快速发展产业经济区域的重新划分——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一批新的产业带的形成各行各业(特别是实体产业)对物流业的高度关注—工商企业驳离出一批物流企业——专业物流发展很快(物流外包与物流一体化运作成为必然)物流业怎样借力“走出去”战略—工商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要求配套的物流服务网络。
——物流企业实现要从区域性物流公司向全国性物流公司迈进,当积蓄到足够力量的时候,还要跨出国门。
——物流企业也要跟随工商企业“走出去”而“走出去”。
金融服务功能进入物流业—促使物流企业兼并重组。
在联合重组中寻找自己的增长点。
联合重组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它往往能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成果,是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捷径。
联合重组的路径有:工业企业的物流联合、工商企业与物流企业的联合、物流企业间的联合——推进物流企业上市——供应链金融的推广应用,造就一批物流企业成为链主以物联网为标志的信息化的应用——如何促使企业加速应用物流科技(“民工荒”的促进作用)供应链管理技术的推广政策的调整——税制;营业税改交增值税——过路费3.总体定位和主要目标3.1 总体定位立足比较优势,以特色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为依托,以需求为导向,以物流市场(企业)培育为主线(体),突出发展重点,优化配置物流节点,加快建设港口型国际物流体系、多式联运型物流体系、大宗物资区域集散型物流体系和城乡商业配送服务体系,形成层次分明、功能齐全、覆盖面广、辐射力强的现代物流空间布局体系,把台州建设成为浙东南地区(长三角南翼)重要的综合性物流枢纽城市。
3.2 主要目标1、现代物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保持在11%以上,到 2015 年,物流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力争比2009 年再提高 5 个百分点,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 的比重明显下降2、现代物流企业主体实力提高。
重点培育若干家具有显著示范效应的重点物流企业,国家标准 3A 企业达到 15 家, 4A 企业达到 5 家, 5A 企业 1 家以上。
3、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形成。
市域物流发展空间框架体系现雏形,主要物流节点布局初步形成“ 511+X ”格局,即五大综合物流园区,十一个专业物流中心和若干个配送中心、农村站点等4、现代物流技术支撑全国领先。
建成流畅、功能齐全的物流信息平台,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5、现代物流政策环境氛围良好。
建立市场准入、财政扶持、税费优惠、融资支持、用地保障、人才培养、诚信建设、营运管理等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形成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高效、区域协调,符合国际惯例的物流业发展环境。
6、物流集聚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
以台州为中心,以长三角南翼为基本腹地,辐射长三角其他区域的物流功能网络基本形成,在全省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进一步凸显,物流资源的集聚能力明显增强。
物流骨干企业向国际化发展,物流功能辐射影响全国。
4.台州市现代物流体系总体构架搭建两个平台,构筑五大体系,布局三层次物流节点。
“两个平台”是指物流信息网络平台和物流基础设施平台;“五大体系”是指货运配载和多式联运体系、港口国际物流体系、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体系、城乡物流配送体系和物流技术应用体系(物流人培养体系)。
“三层次物流节点”是指市域范围内,由“综合物流园区(一级节点)—专业物流中心(各区县)(二级节点)—配送中心和农村物流站点(三级节点)”组成物流发展空间框架体系市域主要物流节点布局具体为“511+X ”格局,即五大综合物流园区,十一个专业物流中心,若干个配送中心和农村物流站点。
两个平台:一、物流信息网络平台二、物流基础设施平台五个体系:1、建设货运配载和多式联运体系建设目标完善全国范围内的运输网络,发展多式联运,服务台州市域范围内的原材料、零配件的集中和半成品、产成品的发散;为温台沿海产业带和海西经济圈的内河和港口集装箱中转提供补给。
构建策略加快台州市物流园区、浙江山鹰物流仓储配送中心等货运配载和多式联运的载体和城乡配送网络中的货运场站的建设,形成一体化管理机制。
加快航道等级提升和港口码头设施建设,为多式联运和内河集装箱中转打好基础。
引进国内外知名第三方物流企业,带领台州本土物流企业进行业务创新与模式转变。
引导现有专线的经营户集约化经营,发挥台州市公路货物运输规模效应。
鼓励有条件的物流企业开展多式联运业务。
积极发展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
2、构建港口国际物流体系建设目标依托台州市物流园区(国际物流中心)、大麦屿港物流集聚区、台州头门港物流园区,形成包括海关查验、检验检疫、口岸直通、保税仓储、出口监管、国际货代和商务信息服务等功能的国际物流平台和服务体系。
主要功能港口海关监管。
保税仓储。
口岸功能。
国际集装箱监管。
流通加工和增值服务。
商品检验检疫。
物流信息服务。
构建策略加强宣传,鼓励企业本地报关。
分层次、分批次使优秀企业逐渐向 A 级企业靠拢。
大力引进国际货代进驻国际物流中心。
推动企业运用“属地报关,口岸验放”或转关等通关模式,促进属地申报。
积极推进台台货物直航。
依托台州市物流园区(国际物流中心)或玉环县大麦屿物流集聚区内的海关、检验检疫监管场所,与台湾的基隆港和高雄港合作开展货物直航,发展壮大台州港3、培育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体系建设目标利用独特的区位条件和交通条件,紧抓“三位一体”政策机遇,发展从提供一般的物流服务向形成专业的采购供应基地和区域分拨分销中心发展,依托台州头门港物流园区、霞沚物流集聚区、台州市金属物流中心和台州大石化物流园区,培育长三角南翼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体系。
发展策略打造台州市域及长三角南翼和海西经济圈的钢材、铜材、五金机械产品和化工等原材料、配套件和产成品的仓储流通基地。
创建浙江省 VMI 管理服务典型。
建立一批高端物流仓库设施,形成特定大宗商品的省内 VMI 管理服务中心。
完善大宗商品流通过程中的专业化、定制化增值服务功能。
思考:发展海洋经济,推进“三位一体”中做什么?抓大项目引大企业建大平台做大交易4、打造城乡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目标以台州市域范围内制造企业生产资料的中转配送为突破口,构建服务于工业经济的工业物流城乡配送体系;以城乡日用消费品销售、家电产品批发零售、农产品购销及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等流通配送为重点,构建服务于商贸流通业的商贸物流城乡配送体系,形成以城市物流中心为主轴、县级配送中心为支撑、农村货运站点为补充的城乡物流服务体系。
构建策略为台州市域范围工业企业提供专业化、定制化生产配送。
为市域范围提供生活消费品城乡配送。
配送主体专营化。
整合社会第三方以2-3 家龙头配送企业为经营主体。
小件快运“公交化”。
实行定点、定线、定车次、定时和定价的“五定”管理。
5、构建物流技术应用体系(物流人才培养体系)发展目标引导物流企业、物流园区与第四方物流市场对接,为集装箱运输、小件快运及中小物流企业提供信息技术支持。
继续推广标准应用软件,大力推广物流新技术应用,建设基于 GPS 的物流全程监管系统。
发展策略加快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规划。
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采用政府部门营运、委托开发单位营运、委托第三方营运等方式建设公共信息平台。
三层次节点综合物流园专业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和农村物流站点台州市物流业十二五发展空间框架(“511+X”格局)五.一一格局:综合物流园:台州物流园区、大麦屿物流集聚区、台州头门葭物流功能集聚区、台州大石化物流园专业物流中心:山鹰、黄岩、路桥。
X :配送中心和农村物流站点园区名称类型选址和规模功能定位辐射范围区域综合型物流中心、长三角产业集聚区路桥城区西部与南翼重要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台州地区、台州市物浙东南物流网络中的重要节长三角南和专业市场黄岩接壤处,总规流园区点、台州市物流产业发展高地翼、浙东南依托型划占地 3255亩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服务平区域台大麦屿港大麦屿港区,占地大宗物资集散、分拨、中转运温台地区、物流集聚港口依托型海西经济圈3000 亩左右输枢纽区及台湾台州头门头门港区及北洋 1. 港区、临港工业园区、医台州湾及周港物流园港口依托型区块,规划占地药化工、煤炭等物资的专业第边沿海,皖、三方物流服务 2.国际集装箱区6600 亩赣等省货物拆装中转物流中心,大宗物资的展示交易、分拨运输物流中心等葭沚现代支撑先进制造基地的平台和台州市域、产业集群依葭沚街道,总占地物流功能1800 亩托型城乡一体化的基础平台浙东沿海聚集区台州大石台州大石化台州港区上大陈服务台州石化基地的货物进园区,石化化物流园产业基地型岛区域出,提供一体化配套物流服务产品辐射区区域主要任务(一)加大物流业发展载体建设力度(二)加快物流企业的引进与培育(三)加快工商企业物流外包的广度与深度(四)优化现代物流发展市场环境(一)加大物流业发展载体建设力度加快“启动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