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欧洲跨国公司在中国

欧洲跨国公司在中国

欧洲跨国公司在中国•目录一、欧洲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概况二、欧洲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动因分析三、国内外学者对跨国公司投资分析研究四、欧洲对华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影响及存在问题五、我国吸引欧洲跨国公司的政策建议六、有关欧洲跨国公司的案例分析及启示七、我们对此的讨论•一、欧洲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概况2010年1---9月,欧盟二十七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1192家,同比增长3.2%;实际投入外资金额50.63亿美元,同比增长15.02%。

2009年欧盟二十七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1578家,同比下降23.21%;实际投入外资金额59.52亿美元,同比下降8.76%。

•2010年1---9月欧洲对华投资金额最多的四国情况•2000-----2008年欧洲联盟投资情况一览•欧洲对华直接投姿的地区与行业分布情况•欧洲对华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

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山东、广东等东部发达地区集中了欧洲对华直接投资的80%左右,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吉林等中部地区,欧洲的直接投资较少,只占其总量的15%左右,而云南、西藏、新疆、甘肃、青海、宁夏等西部地区则几乎还是空白。

•欧洲对华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也较为集中,按顺序分别是化工、石油、服务业、金融业、汽车等行业,欧洲在这几个行业的投资额约占其对华直接投资总额的70%左右。

•欧洲对华直接投资不断增长, 大致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 1979- 1992 年) , 起步阶段。

•此阶段为改革开放初期, 国内有关外商直接投资的立法还不太完善, 各种基础设施都比较落后, 欧洲在华投资的数目不多, 规模相对较小。

•第二阶段( 1993- 1997 年) , 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是欧洲对华投资增速最快的阶段, 从1993 年的6.71 亿美元到1997 年的41.7 亿美元, 年平均增长40%以上。

这是因为, 一方面,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形成, 投资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另一方面, 1992 年以来,美国和日本都加强了对中国的投资, 为与美日抗衡, 欧洲国家也调整对华经贸政策, 促使对华投资规模大幅度提高•第三阶段( 1998- 现在) , 调整阶段。

•这一阶段欧洲对华投资起伏波动较大。

1998- 2000 年投资停滞不前, 实际投资额一直在40 亿美元左右徘徊。

2001- 2002 年投资规模开始下降, 2003 年起欧洲在华投资恢复增长, 2006 年实际投资达到了53.9 亿美元。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 欧洲跨国公司正在形成新一轮对华投资热潮。

•欧洲对华投资特点1、欧盟各成员国对华投资规模相差很大2、投资集中于生产领域3、比重小, 但项目平均资金投入比较大( 资本密集)4、投资项目技术含量高( 技术密集)5、以大型跨国公司为投资主体6、投资方式趋向独资控股和兼并收购7、投资地区分布相对集中•二、欧洲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动因分析一、所有权优势所有权优势即企业拥有东道国企业无法拥有的优势,它包括独占无形资产(如技术、专利、商标等)所产生的优势,企业规模经济所产生的优势,组织管理优势和金融货币优势等。

下面就以该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1、经济规模优势•目前,世界500强中已有400多家来中国投资,这些企业与中国企业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规模优势。

世界500强最主要的排名指标是销售额,这反映了一个企业的市场占有规模。

从销售额上来看,中国目前已提出要进入500强的大企业与世界500强的差距较大,最大工业企业的销售额仅为500强最后一名的一半左右。

•2、技术水平优势•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相比,其技术优势也非常明显。

据统计,与国外先进技术水平相比,中国工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仍然比较落后,目前真正达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装备不到15%,80%以上的生产技术装备仍然停留在80年代初期或以前的水平上。

中国机械、电子、石化和汽车四大支柱产业总体的技术水平比工业发达国家要落后15-25年,技术创新和消化能力也比较弱,新技术和先进设备主要靠引进。

•3、企业管理的优势•以世界500 强为代表的跨国大型企业的管理模式不论是经过百余年的时间的考验(如美国通用、福特等),或者是在几年十几年时间内快速成长为现在的规模的大企业(如诺基亚、微软等),其企业文化和管理经验无不是世界一流的,是世界各国企业学习的楷模。

其中丰田模式、福特模式沃、尔玛文化等都已被编入管理学教材,被世界各国所学习和研究。

而中国的企业由于体制和观念上的原因,管理水平与跨国公司相比具有很大的差距,据统计,中国亏损企业的20%是由于管理不善引起的。

• 4 、经营效率优势•企业的经营效率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影响到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以世界500强为代表的大型跨国公司一般财力雄厚,规模庞大,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独特的管理方法,实行全球战略等,这些构成了跨国公司的所有权优势。

二、内部化优势跨国公司直接向中国输出商品存在着很多不利条件:•1、成本较高,跨国公司距离中国一般比较远,向中国直接输出商品要支付高昂的运费和关税;虽然中国加入世贸,关税会逐步降低,但是关税降低到一定水平需要时间。

•2、出于保护本国企业或其他方面的考虑,中国会采取关税以外的措施,如技术的和环保的手段,来阻碍产品的进口,因此会造成市场的结构性失效。

•因此,跨国公司通过在中国FDI 将一些中间产品内部化,可以避免资源配置中外部市场不完善对企业经营的不利影响,从而降低了企业经营的成本,化解了由于市场失效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三、区位优势跨国公司纷纷来华投资,除了本身拥有的所有权优势及内部化考虑之外,主要原因还是中国特有的区位优势的吸引,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潜在市场,大量的廉价优秀的劳动力资源,中国的投资环境日臻完善,中国具有吸引跨国公司来华直接投资的巨大优势。

目前中国对跨国公司来说所具有的区位优势主要有:1、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潜在市场2、中国拥有大量高素质的廉价劳动力资源3、中国政治稳定,社会安宁,中国的投资环境已得到了根本改善,中国成为全球投资最安全的地方4、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使中国的投资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1)开放新的投资方式(2)取消对外资企业的非国民待遇(3)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4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扩大知识产权保护范围(5)逐步开放新的投资领域(6)得益于资源和优势的集中,中国已吸引了大量的FDI ,并由此产生了“群集效应”,进一步强化了对外资的吸引力•三、国内外学者对跨国公司投资分析研究(一)国内学者对跨国公司投资分析研究•胡荣花(复旦大学)研究了欧盟内部吸收国外的直接投资特征发现,随着欧盟一体化水平提高,出现了外国对欧盟投资的高潮,欧盟内部企业之间的并购也风起涌云,欧元的诞生也更进一步促使欧盟内部相互投资的发展,以及区域外国家对欧盟投资的增加。

•候远峰分析了欧盟国家对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情况发现,由于亚洲国家不同的文化环境,法律程序,过多的政府干预导致交易成本大大提高,影响了欧盟在亚洲的直接投资。

•王珂分析了欧盟东扩对我国FDI的影响,由于贸易的转移效应.欧盟会调整贸易流向,从影响到欧盟对外FDI的流向,比较中国和中东欧的FDI状况,两者的FDI都处在迅速增长阶段,FDI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大,经济发展对FDI有较大需求,两者FDI 的行业分布结构相似,集中于制造业、交通运输、金融、基础设施等行业,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报酬水平等因素也相似,因此在吸引FDI过程中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

•(二)国外学者对跨国公司投资分析研究一、产业组织理论延伸而来的垄断优势论其代表人物是海默,他在研究美国企业进行FDI 时发现,在东道国企业较之美国企业有着明显优势的情况下美国企业还能大举进行FDI 是由于其具有某些特定的优势,他把这些优势归结为:技术优势、管理技能优势、产业组织优势、资本优势。

二、从厂商理论演化而来的内部化理论其代表人物是英国里丁大学的巴克莱、卡森和加拿大学者拉格曼,其主要观点是由于存在市场失效,中间产品交易成本将会变得很高,为了降低交易成本,企业会在内部建立一个市场,即将中间产品交易内部化。

当企业内部化交易成本低于收或者低于外部市场交易成本时,企业便具有了内部化优势。

三、综合性较强的跨国公司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其代表为邓宁。

该理论的核心是“三优势模式”,邓宁将这三种优势称为“所有权特定优势”、“内部化特定优势”和“区位特定优势”。

1、所有权特定优势邓宁又称之为“垄断优势”或“竞争优势”。

所有权优势分为两类:一是能转让的优势,如技术、信息咨询等;另一类是无法转让的优势,如企业的经营规模度等。

在所有权优势一项内包括:研究与开发;管理与技术水平;营销技巧;企业生产效率;规模经济。

2、内部化特定优势它是指企业在内部运用自己的所有权优势,以节约或消除交易成本的能力。

邓宁将市场失效分为两大类:(1)结构性失效:首先是东道国政府的限制,如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所引起的市场失效,这是促使跨国公司为了绕过壁垒而到东道国大量投资的主要因素;其次无形资产的特性影响了外部市场的形成和发育,也会造成市场失效。

(2)交易性失效:如交易渠道不畅,为疏通而需出高昂的费用;如交易方式僵化降低了成交的效率;如不存在期货市场,无从用来降低交易风险等。

3、区位特定优势它是东道国所有,而非企业本身所有,企业无法自行支配,只能适应和利用这项优势。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东道国不可移动的要素禀赋所产生的优势,如自然资源丰富、地理位置方便、人口众多等;二是东道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政策法规灵活、优惠而形成的有利条件以及良好的基础设施等,区位优势直接影响着跨国公司对外投资设厂的选址及其整个国际化生产体系的布局。

到前为止,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被人们认为是跨国公司FDI 最为完备的一般理论模式,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在一份报告中称之为“被人们最广泛接受的一个国际生产模式”。

•四、欧洲对华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影响及存在问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促进我国经济增长2、促进中国技术进步3、带动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4、带动了其他发达国家来华投资5、缓解中国就业压力, 提高劳动力素质存在问题1、中国投资环境方面的问题目前的投资环境还有不少尚待改进之处。

中国的投资环境除在交通、通信、港口、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瓶颈制约问题之外,在软环境方面问题更突出。

一些较早在华投资的欧洲跨国公司认为,当地协作配套能力薄弱,中方合作企业的技术水平低及汇率问题,是三个主要的负面因素。

2、欧洲在华投资企业本身存在的问题(1)欧洲作为一个整体,对华投资的规模较小,明显落在美国和日本后面。

(2)从企业层面看,由于对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和优势缺乏充分了解,故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有的企业则对中国经济发展及政策存有种种疑虑,因而谨慎有余,投资勇气不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