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测量管理体系手册

测量管理体系手册

测量管理体系手册第一版本册登记号:持有者:2011年1月20日发布2011年1月30日实施前言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提高公司内部管理水平及产品质量,更好地为广大顾客服务,加快公司计量工作的步伐,依据GB/T 19022—2003(idt 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CMS04-2010《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技术标准》等国家标准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测量管理体系。

本手册符合公司的实际情况,规定了测量管理体系的基本结构和测量过程及测量设备的要求,本手册中测量管理体系过程覆盖了规范中规定的要求。

公司各部门必须贯彻执行。

本手册由*********综合办提出;本手册由*********管理者代表审核;本手册由*********总经理批准;章节名称页码前言 (2)目录 (3)公司概况 (4)手册发布令 (5)管理者代表任命书 (6)1.0范围 (7)2.0规范性引用文件 (7)3.0术语和定义 (8)4.0 法制要求 (11)5.0 技术能力要求 (12)5.1 检测能力 (12)5.2 检测水平 (12)6.0 质量管理要求 (13)6.1 总要求 (13)6.2 管理职责 (13)6.3 资源管理 (17)6.3.1 人力资源 (17)6.3.2 信息资源 (18)6.3.3 物质资源 (19)6.4 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实现 (20)6.4.1 计量确认 (20)6.4.2 测量过程 (21)6.4.3 测量不确定度和溯源性 (23)6.5 测量管理体系分析和改进 (24)6.5.1 总则 (24)6.5.2 审核和监视 (24)6.5.3 不合格控制 (25)6.5.4 改进 (26)附录1 行政组织机构图 (28)附录2 测量管理体系组织机构图 (29)附录3 测量管理体系技术机构图 (30)附录4 生产工艺流程图 (31)附录5 测量管理体系职能分配表 (32)公司概况手册发布令为完善测量管理体系,进一步强化对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进行控制,为测量管理体系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不断提高产品的检测水平和品质。

使公司的生产经营、质量计量和其他管理活动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公司将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深入贯彻实施GB/T19022-2003idtIS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标准、CMS04-2010《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准》,加快与国际计量规则接轨,并根据公司的管理实践特编制本《测量管理体系手册》(以下简称“手册”),建立和完善测量管理体系,确保对公司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可能产生非预期后果及由此带来的产品质量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本《手册》依据GB/T19022-2003idt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标准要求及CMS04-2010《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准》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阐明了公司测量管理体系质量目标。

本《手册》规定了测量管理体系建立的要求,是公司一切测量活动必须遵循的法规性和纲领性文件,是规范计量管理的准则,全体员工都要认真学习,严格贯彻执行。

本《手册》自2011年1月30日正式实施。

*********总经理:颁布日期2011年1月20日管理者代表任命书为了贯彻执行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加强测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使公司的生产经营、质量、计量和其它管理活动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特任命为公司测量管理体系管理者代表。

管理者代表的职责是:1、宣传贯彻国家有关计量的法律、法规,主持实施和持续改进测量管理体系。

2、审核测量管理体系总质量目标和各部门质量分目标。

3、审核测量管理体系手册、批准、测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4、审核测量管理体系覆盖部门和相关人员的各项计量职能。

5、每年定期组织管理评审、策划内部审核,及时向总经理报告体系运行情况。

6、就有关测量管理体系事项代表公司与顾客、供方、认证机构联络。

7、对测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及纠正/预防措施的有效性进行监控。

总经理:2011年1 月20 日1 范围适用于公司测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审核和持续改进,规定了公司必须满足的计量法制要求,技术能力要求,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要求。

有效实施测量管理体系,保证测量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证实公司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

本手册适用于公司测量管理体系所涉及的过程、活动、部门、岗位及人员。

本手册还可作为第二方和第三方认证的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手册的引用而成为本手册的条款,所有文件均会被修改,使用本手册的各方应考虑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GB/T 19000-2008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 19001-2008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 19022-2003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JJF 1001-1998 《通用计量名词及定义》JJF 1059-1999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CMS04-2010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准》3术语和定义本《手册》(以下简称“手册” )术语和定义采用ISO9001:2008、JJF1001-1998及GB/T19022-2003、CMS04-2010等标准及以下给出的术语和定义:3.1测量管理体系为确保满足顾客、组织和法律法规的计量要求而必需的一组相关的或相互作用的与计量法制、技术能力和质量管理有关的要素。

3.2 计量确认为确保测量设备处于满足预期使用要求的状态所需要的一组操作。

a)计量确认通常包括:校准(检定)和验证、各种必要的调整或维修及随后的再校准、与设备预期使用的计量要求相比较以及所要求的封印和标签;b)只有测量设备已被证实适合于预期使用并形成文件,计量确认才算完成;c)预期使用要求包括:测量范围、分辨力、最大允许误差等;d)计量确认要求通常与产品要求不同,并不在产品要求中规定。

3.3 确认体系为了对包括测量标准在内的测量设备进行管理、确认和使用,应建立和保持一个有效的体系,并形成文件,以证实满足所规定的要求。

体系设计应确保所有测量设备的使用符合预期要求,并能尽早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以防止误差超出规定的允许误差极限。

3.4 测量设备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参考物质、辅助设备以及进行测量所必需的资料的总称。

本术语既包括测试和检验过程中使用的,也包括校准中使用的测量设备。

具体包括:a) 直接用于测量、检定、校准、实验的设备;b) 用于测量的辅助设备;c) 用于测量所必须的技术资料(包括测量软件)。

3.5(测量设备的)检定查明和确认测量设备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3.6 校准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值(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值,与对应的由测量标准所复现的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3.7 测量不确定度表征合理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

3.8 强制检定由政府计量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法定计量机构或授权的计量机构,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以及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四个方面列入国家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测量设备,实行定点定期的一种检定。

3.9 非强制检定测量设备使用单位自己或委托有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或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依法进行的一种检定。

3.10 量值传递通过对测量设备的检定或校准,将国家基准所复现的计量单位量值,通过各级计量标准传递到工作测量设备,以保证对被测对象量值的准确和一致。

3.11 溯源性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与国家测量标准或国际测量标准联系起来的特性。

3.12 确认间隔定期确认的时间间隔,也即从首次检定到再次检定以及以后的每次检定之间的时间间隔。

3.13 周期检定按时间间隔和规定程序,对测量设备定期进行的一种后续检定。

3.14 确认标记是确认结果的简单而明了的体现,标明测量设备的确认状态。

3.15检定证书证明计量器具已经过检定获满意结果的文件。

3.16 法定计量单位有国家法律承认,具有法定地位的计量单位。

3.17功能性检查对于只起监控作用,准确度不高且无有效期管理要求的测量设备进行的一种确认方式。

3.18 测量过程确定量值的一组操作。

3.19 关键测量过程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并且需要重点控制的测量过程;测量设备的检定和校准过程等。

3.20 关键测量设备关键测量过程中使用的测量设备。

3.21 计量特性能影响测量结果的可区分的特性。

3.22 稳定性测量仪器保持其计量特性随时间恒定的能力。

3.23 审核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3.24 测量设备周检率测量设备周期受检率=按规定周期实际检定(校准)的仪表总数/仪表应检定(校准)的总数×100%。

3.25 周检合格率合格率=按规定周期实际检定(校准)的仪表中调前合格仪表总数/按规定周期实际检定(校准)的总数 ×100%。

3.26 测量设备确认率测量设备确认率= %100⨯数应确认的测量设备的总经确认的测量设备数 3.27 关键测量过程受控率关键测量过程受控率=%100⨯主要测量过程总数受控主要测量过程数 3.28 顾客反馈信息响应及时率顾客反馈信息响应及时率=%1005⨯顾客反馈信息总数反馈信息数个工作日内响应的顾客4 计量法制要求4.1 总则 公司的测量管理体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CMS04-2010《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准》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要求。

4.2 计量单位公司从事下列活动,必须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a)制发公文、统计报表;b)生产、销售产品,标注产品标识,编制产品使用说明书;c)制定标准、规范、规程、技术文件;d)出具检定、校准、检验、测量数据;e)国家规定应使用法定计量单位的其他活动。

4.3计量人员本公司目前有从事计量检定的人员。

4.4计量标准本公司目前建立3项最高计量标准。

4.5强制检定公司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环境监测、医疗卫生并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测量设备。

4.6 特定要求此条不适用。

5.0 技术能力要求5.1检测能力公司计量检测能力应满足以下要求:a)质量管理对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的要求;b)环境管理对环境的监视和测量的要求;c)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对职业健康安全的监视和测量的要求;d)经营管理、能源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等对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的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