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卢氏基祖源流及人口分布状况(调查稿)卢承志2004年10月18日泉州市现有卢氏人口约27000人其中:石狮市约5725人、晋江市约1500人、南安市约3500人、惠安县约12500人、安溪县约700人、泉州市区约600人、永春县约有150人、德化县约2058人。
石狮市卢氏主要分布在永宁镇沙美头村约2300人,锦尚镇卢厝村卢厝卢氏约1350人、石湖社区卢氏约800人、卢厝村西坑卢氏约600人、港东村卢氏约75人,郭宅村、塔石村等约600人。
晋江市卢氏主要分布在池店镇清濛村、东山村、柴塔村、霞美新村、洋茂村等泉州南门外25里的周边地区,人口约1500人,其中东山村约900人。
南安市卢氏主要分布在美林街道办事处李东村约2100人,码头镇宫占村澳下约900人,洪濑镇大洋村烧前约500人,东田镇盖凤村芹菜坪约100人,乐峰镇飞云村等约35人。
惠安县卢氏主要分布在泉港区峰尾镇卢厝约150人,赤埕村约3000人、古山村约3000人、北关村约500人、吴厝围约400人、许湖村约300人、许仁村约150人、小乍村约15人、新霞、霞光、金山、温厝、瑞东、五柳、诚平村以及崇武卢厝街等7个乡镇10多个村,2000多户、约12500人。
安溪县卢氏主要分布在虎邱镇竹源(圆)村卢氏约200人,金谷镇卢氏约500人,其中汤内村卢氏约450人,其他金谷村、尚卿镇福林村、湖上镇飞亚村等约50人。
泉州市区卢氏主要分布在洛江区双阳卢厝约500人,其他散居在清源山周边及北门、南门等地约100人。
永春县现有卢氏主要居住在湖洋镇玉树村,约有150人。
德化县卢氏主要分布在上涌镇西溪卢智村824人、三班镇龙阙村400人、龙浔镇高阳村451人、盖德镇下寮、有济306人、浔中镇61人、杨梅乡西乾村10人、春美乡尤床村6人。
石狮市卢氏基祖源流:石狮市卢氏基祖源流为金瓯相裔,沙美村卢氏基祖子仁、子信和子明仨兄弟於明从同安仁德里十二都兑山保山美社(即今集美区后溪镇兑山村红树林)迁入,后子信移居港据(即今卢厝村),其他基祖均从沙美村、卢厝村迁出。
1、金门金瓯相裔维贞祖先于明万历丁未年撰写的谱中提及“凡同姓而不同宗者虽贵且富不许冒认通谱扰乱宗属”,并提及“唐入闽邹公之15世二房真惠公子孙住晋江山尾头”。
该谱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
2、祖籍南安李东的宣统庚戌科进士卢芳年(和维贞同支脉),其进士匾仍显挂在石狮卢厝村祠堂内,古时山尾头村和卢厝村祠堂门口都竖立着卢芳年进士的放杆。
3、至今,南安李东村大人小孩都知道李东卢氏衍至第四代(约明未清初)长房郡望公迁徙石狮卢厝。
4、石狮卢厝现有加庆17年、光绪24年和咸丰5年撰写的家谱,谱中记载着:“唐元和朝任陕西省西安府咸宁县知县16承事天禄公传5子,分别为17、18、19、20和念一郎,17郎宋季任兵部员外郎分居漳州府冰河县小秤岭,18郎分居汀州府永定县,19郎宋季任工部职方司主事分居漳州府冰河县小秤岭,20郎分居汀州府永定县,开基祖念一郎宋季任大理寺评事,念一传念二、念三、念四郎、念二传念六、念六传子信、子智、子仁,、、、、、、,谋於诸房长仝长房弟和卿不惮奔走跋涉西寻东查考究履历因就蔡涵头玉泉乡即今陈三坝太学生日升公稽而问焉幸也公果不弃佘奉谱牒以相示始知我辈皆念一公所出也遡其源流亦本於涿郡范阳来自太公望之裔也而日升公乃念三公苗裔念三公为念一公第二子熬於玉泉乡温府坦腹东床遂据而住里焉、、、、、、”。
附注日升祖先之源流:日升之祖先继传公为唐光启中入闽的金瓯相从愿公之六世孙简能公之十五世孙;其繁衍图:继传——贵仁——承津(1492—1558)——贵元——君善贵和——承睿——宜高——君临——振廷——日升(1648—1583)辉斗公讳日升字恒镳振廷公长子。
日升祖先所谓的念一公即继传,可继传公生於明初,而念一公是宋末大理寺评事;再者假如念一公是其祖宗那也是金瓯相裔,纶公之四从子,谏议大夫简能公之后裔。
5、山尾头有一家谱收藏於泉州海交馆,撰谱人是“大清光绪戊申年蒲夏裔孙**,始祖子仁公讳光瑶字子仁生元至顺癸酉年卒明永乐甲辰年、、、、、。
”6、日升祖先宗祠建于康熙丁酉年十一月十五日,宗祠墙壁上碑记记述着“始祖先卢太公望裔也、、、、、”。
7、本人于2004年国庆节间到漳州平和小坪调查,小坪是个盆地,现有八个行政村全部姓卢,人口约15000人,基祖是县尹公的五世裔孙等由永定西坪迁入,属二房卢宗泰公之22代孙,即三世定卿公,长子辉受,辉受生二男,长维宁,迁平和小坪开基。
次子维俊迁漳浦县,县城和杜桑镇即阳村开基,、、、、、。
和五世惟亨公长子舜华公,字宗胜,同旻达公一起到平和小坪开基的.、、、、、、。
8、江西麻田世系(宗泰公至天禄公共16世),16世天禄公传四子:长曰县尹,次曰万新,三曰子春,四曰胜宝。
按广东雄后谱还有肇元居四,胜宝居五。
万新公迁江西赣州安远,子春公迁广东饶平枫树下岭头鸭妈坑,胜宝公原与父及长兄共同生活,及县尹公在永定太平里东寨。
据雄后谱和中国卢氏发展史载:肇元公是侍妾李氏所生,比胜宝早出生几天。
受岐视被逐,由祖父母收养,后高中状元,并封大护王。
其裔居南雄及珠江三角洲。
从以上资料看,本人认为:石狮现有的个别家谱有误。
(1、双阳卢厝日升祖先如果对其祖先支脉清楚,那么其宗祠墙壁上为什么记述其祖先是卢太公望裔也。
2、天禄公是唐朝官,为什么其儿子是宋季官,3、天禄公不管是传四子还是传五子,其定居地都以石狮个别家谱写的不符)。
其基祖应该以维贞祖先同支脉的,属金瓯相裔,即纶公从子邹(简求)公之十九世孙或纶公之四从子简能公之后裔。
非天禄公之后裔。
晋江市卢氏基祖源流:晋江市卢氏基祖源流为植公长房孝公之后裔,基祖是:植公之四十三世孙法睿、法同、法州。
至今晋江卢氏大人小孩都知道他们的基祖叫卢大总兵,非石狮卢氏分派。
广西桂平卢振国提供的卢氏信息有清楚的记载,植公长子孝公之四十三世孙法濬官至泉州府都阃(即大总兵)、法洞和法洲均住在泉州南门外25里龙井村,即现在晋江卢氏的居住地。
南安市卢氏基祖源流:南安市卢氏从宋朝至今共有七处,其源流如下:李东卢氏基祖为金瓯相裔。
邹(简方)公之二十三世孙居仲公携元福、元缉公,邹(简求)公之二十三世孙居吉公携元佑公于明景泰间迁徒南安四石柱(即今李东村),后元福携明斗、星斗于明万历间迁徒连江官乌(待考),元缉公后裔徒崇武卢厝街(待考),而居吉公及元佑公留居本宅开基为我始祖和一世祖。
东田镇盖凤村卢氏基祖为金瓯相裔,叫什么名字待考。
属邹公之四派的后裔。
洪濑镇大洋村卢氏族谱毁于“文革”,但他们都很清楚他们的基祖叫卢新国,是朝内官,后因跟朝廷不和被贬到广南做行政监军,又跟朝廷不和再被贬到南安郡做县令(当时的南安县管辖现在的漳州市、厦门市、泉州市和蒲田市)。
江西谱有:尚之—文翼—士伟—德基—万金、万石,万石—文励—*—伯阳—同宰—铤、镇、镠,镇—彻—嗣。
并记德基为南安令,如果这个“南安”令指的就是福建的南安县,那么德基祖先可能是最早入闽的卢氏祖先,德基祖先的长子万金应该是稳居在现在的大洋村。
即这支卢氏是四房卢尚之公之后裔。
即洪赖镇大洋村属四房卢尚之公后裔或简求公之其中一子所传。
码头镇宫占村澳下卢氏为二房卢宗泰公之后裔福财公。
但这支卢氏现有家谱,谱中记载:“、、、、、、,福建开基则如金公其人也公讳铁由於河南光州固始县从岳父陈将军来辟云肖徒居龙溪置家墨场嗣后由墨场而移居永定者仍云陂公也讳宗善建家於太平里高陂大唐凹祖嗣系眠牛形牛口穴至理成公移居汀州府连城县广堂桥下住七年猎游来龙岩县永福里霭平山见其俗之敦朴遂卜居焉朔其年乃宋嘉熙元年也至大明成化七年开漳平县遂为漳平人氏而生志能公公生太常公公生六子长曰亨哥生二子长曰秉华则竹源祖也次曰秉崇则青阳祖也次曰孟二郎生吴福则兴化祖也三曰孟三郎生福财则澳下祖也四曰四郎生崇智五曰孟五郎生秉头俱住於祖家六曰孟六郎生秉恭则南安福居祖也、、、、、、”。
这样澳下基祖明也。
秉恭开基南安福居,福居即今南安市翔云镇翔山村村部所在地。
本人8年前到访过福居一位卓姓的老伯,当时老伯已经102岁了,但神志还很清晰,据那位老伯说,福居古时是多姓居住地,现时张姓和卢姓已无人了,卢姓最后出走的那个人叫卢料,走时还在他家门口水井喝三口水,出走时间太约是民国间。
南安卢氏古时还有石井镇菊江村中的卢清自然村,本人7年前到过那里,菊江村现有李姓人口9000多人,卢氏只有7人,但古时卢清村卢氏居住在一个小山坡上,清时人口高达1000多人,除了少部分“过番”外,现只剩下7人了,其谱不是毁于“文革”,而是12年前随着一位管谱的老人去世而烧毁。
本人认为卢清祖先也有可能是我族走失的祖先。
除此古时还有居住在南安美林玉叶村的卢举祖先的后裔。
明初的南安县三十四都圳里(即今属南安官桥镇)有从同安仁德里十二都兑山保山美社迁入的卢氏——乾安公,这支卢氏到了明末清初迁徙到省外。
明初的南安福居(即今属南安县祥云镇祥山村村部所在地)有二房卢宗泰公之后裔秉恭祖先迁入,到了民国初只剩下最后一人叫卢料出走后,这支卢氏就不知去向了。
南安市还有几十个卢氏居住在乐峰镇,这支卢氏基祖源流待考。
惠安县卢氏基祖源流:惠安县卢氏基祖是纶公之从子邹(简求)公其中一子所传或纶公之三从子弘止(弘正)公之子虔灌公所传(待考)。
以下主要由惠安卢文水先生提供,现有的惠安卢氏多数是卢琦的后裔,卢琦的祖父是卢仁,卢仁有可能也是金瓯相裔(待考);其次是崇武卢氏来自金瓯相裔底下的两小支派,一支是明末从漳州南门外黄山脚下来的金门卢氏长房的后裔,另一支是明万历间从南安四石柱来的元缉公的后裔,崇武卢氏于明末清初有一支迁徒到宁德、一支迁徒到浙江玉环县坎门镇;现引文水先生的一段话:“、、、、、、,惠安的卢氏家族也应该是宋之前定居的,始祖在峰尾的卢厝村(祖厝还在),元分居涂寨赤埕村(祖厝敬奉希贤公即元朝卢琦)以及古山、许仁、许湖及北关、吴厝围、小乍等地,现分布七个乡镇十多个村,二千多户,一万二千多人口,据惠安县志记载,卢姓中进士六人、贡生、举人数十个。
我们的先贤老祖宗在惠安建县一千多年来(唐开元六年,析南安县东南地置晋江县,宋太平兴国六年,析晋江东乡18里置惠安县)有着光辉的业绩和优良的传统,留给后人学习和敬仰的英名事迹。
宋先贤卢仁教子治家有方、书香门第、名垂青史、女儿嫁仙游蔡家,外孙蔡襄是宋一代名臣、泉州知府、建洛阳桥,子卢锡与蔡襄结庐读书于涂岭‘伏虎岩’是洛阳桥的主建者,孙卢瞻在‘登高山’亦名‘高士峰’结庐读书、中进士、饱学多才,、、、、、、,清卢易中进士任广西提学,著瑞峰集。
”洛江区卢氏基祖源流:洛江双阳卢厝基祖贵仁公为金瓯相裔之奉礼公(谏义大夫简能公)之后於明初从安溪汤内迁入。
安溪县卢氏基祖源流:安溪县虎丘镇竹圆(林)卢氏基祖为二房卢宗泰公之后裔理成公於宋末从同安迁入,安溪县金谷镇卢氏基祖为金瓯相裔之奉礼公(谏义大夫简能公)之后裔继传公於元朝从安溪上第(即今祥华乡祥东村)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