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策略第 4 章宁波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系统分析4.1 公司简介宁波银行成立于1997年4月10日,前身是成立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城市信用社,后改制为股份制商业银行。
2004 年进行了增资扩股,在宁波市财政局作为大股东的基础上,引入了宁波市的资产和销售都比较优良的国有控股企业和民营企业入股,并且为了保证企业经营健康、稳健,在职员工在自愿的基础上也入股宁波银行,使员工与企业同命运,共甘苦。
在2006 年,为了与国际接轨,谋求发展,引进经营良好的跨国银行新加坡第二大银行一一新加坡华侨银行这家境外战略投资者,引资的同时也引入了“智” ,使宁波银行成为一家中外合资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在2007 年7 月,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宁波银行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股票代码:002142),与南京银行同步成为国内首批上市的城市商业银行。
股票上市后,宁波银行的实力和规模得以提升,在人民银行和银监局的大力支持下,第一家跨区域分行一一上海分行在2007年5月18日正式开业,正式走出宁波区域。
到2013 年9 月末,宁波银行已拥有217 个营业机构,其中 1 个总行营业部,9 家分行(上海、杭州、南京、深圳、苏州、温州、北京、无锡、金华分行),207家支行。
在快速发展分支行机构和做大规模的同时,宁波银行积极进行管理和技术上的创新,形成了以公司银行、零售公司、个人银行、信用卡、金融市场为核心的五大利润中心,实现了多元化的利润来源,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到2013 年6 月末,全行总资产4440 亿元,各项存款2547 亿元,各项贷款1588 亿元;资本充足率12.85%,核心资本充足率9.84%;不良贷款率0.83%,拨备覆盖率257.12%。
1—6 月实现净利润26.8 亿元,每股净资产8.55 元。
经过几年的发展和宁波银行人的辛勤耕耘,宁波银行成为了一家资本充足率高、资产优、盈利强和不良贷款率低的银行。
在2012 年全球银行品牌500 强排行榜中排名263 位,英国《银行家》杂志评选的全球1000 强银行中排名279 位;。
在公司治理架构方面,宁波银行建立了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经营机制良好。
宁波银行的最高决策机构是董事会,下设六个专门委员会,进行战略决策和业务决策,从而保证经营的优质、高效和业务的快速发展。
为了快速发展,提高效率,壮大规模,增加利润,宁波银行实施了管理和业务流程的改革,引入了扁平化的管理体系和业务垂直管理模式,虽然还存在一些瑕疵,但预期的目的得以实现。
根据历年积累的管理和经营经验,宁波银行初步确立了自己的市场定位,做熟悉的客户,做熟悉的市场,立足当地,辐射周边,在继续发展公司批发业务同时,坚持化人、财、物成本,支持零售业务的加速发展,并积极推进票据业务、托管业务、资金业务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
利用先进的风险控制理念和IT 技术,宁波银行建立了严谨的风险控制体系。
通过内部制度和规定的梳理,以及内部控制流程改造,通过各类风险控制数据模型和系统,完善了风险管理的架构,从而保证了宁波银行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前瞻性、实时性、准确性,降低各类风险的产生。
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人性化管理的准则,通过刚性的制度和柔性的文化,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达到银行与员工“共赢”的局面,在为银行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员工的收入、素质和专业水准得以提高,形成了较强竞争力的人力资源。
从转制为股份制银行以来,宁波银行一直把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IT体系架构不断优化,业务和数据模型及各类系统不断扩充和完善,形成了产品开发、渠道应用、客户关系管理、日常运营、风险控制等五个层次,为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提供了强力支持。
股东大会宁波银行倡导和确立了“诚信敬业、合规高效、融合创新”的企业文化,创造了开放的、宽容的、和谐的、奋发进取的企业环境,本着“激情、荣誉、奉献”的企业精神, 鼓励各级员工不断进取,为宁波银行的事业而努力奋斗。
4. 2宁波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历程1个人金融业务的起步阶段由于宁波银行是由城市信用社重组、整合而成,故成立伊始就发展居民个人金融业务,只是规模较小,业务单一,只是简单的个人储蓄业务、少量的个人贷款业务和个人的结算业务,占银行业务的比重很小。
截止到2005 年12 月底,储蓄存款余额为68 亿元,个人贷款余额为39 亿元。
2.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阶段2005 年初,宁波银行下辖的21 家支行成立了个人金融业务部门,负责个人金融业务的操作。
次年宁波银行正式成立个人条线,将个人金融业务从银行业务中独立出来,组建了超过500 人的以个人业务分管行长、个人业务部经理、个人业务经理和个人客户经理为主体的个人金融业务专业团队,负责个人金融业务的经营管理、营销、操作等,并投入了大量的物力和财力支持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
个人金融业务也由单一的存贷款业务发展为存贷款业务和信用卡业务并重的局面,而且在贷款业务上进行了创新,开发出了公开信用授信白领通业务,并得到了大批量的推广。
2007 年,宁波银行将个人金融业务的触角延伸到了下辖的100 多个营业网点,在每个网点成立了相对独立的个人业务部。
个人金融业务也从存贷款业务和信用卡业务发展为存贷款业务、信用卡业务和由理财产品、基金、保险构成的中间业务三大块业务格局。
2008 年,个人金融业务团队进一步完善,个人金融的各项业务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3.个人金融业务的集约化经营阶段经过 3 年粗放式的快速大发展后,宁波银行从2009 年开始提出了“外延扩张和内生增长”的个人金融业务经营思路,规范经营管理和降低经营成本成为宁波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工作重心,精简人员、提高单产,以网点为单位定岗定编,并加大个人金融业务的科技投入,搭建了CRM 工作平台,为今后个人金融业务的大发展奠定了科技基础。
4.个人金融业务的绩效经营阶段宁波银行从2011 年开始提出了以利润为经营核心的个人金融业务经营思路,强调在做大存贷款、理财产品等各项金融业务同时,注重利润的增长,进入了既注重量,又注重质的新的经营阶段。
4.3 宁波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现状4.3.1 宁波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条件1.个人负债业务宁波银行的个人负债业务一直保持稳健增长的走势,到2013年6月末,储蓄存款余额达到622 亿元,储蓄存款品种也有了一定的创新,除传统的人民币定期、通知、活期、定活两便、零存整取等储蓄存款、教育储蓄存款、外币储蓄存款外,还开发出了第三方存管智能储蓄存款,金算盘关联储蓄存款、公开授信关联存款等。
2.个人资产业务宁波银行的个人资产业务也一直保持着稳健的发展势头,到2013 年6 月末,个人贷款余额达到348 亿元,除了传统的住房贷款、个人装修贷款、个人耐用品贷款、个人购车贷款、个人生产经营性贷款等外,还创新开发了贷易通抵押授信贷款、VIP 、白领通、银企通等信用授信贷款,物业通、住宅通等中长期授信贷款。
3.个人中间业务宁波银行的个人中间业务包括个人结算、个人外汇买卖、理财产品销售、基金代销、保险代销等业务。
到2013 年6 月末,宁波银行销售理财产品586 亿元,代销基金8.7 亿元,代销保险482 万元。
4.个人银行卡业务宁波银行个人银行卡包括汇通借记卡、汇通贷记卡。
汇通借记卡是宁波银行向个人发行的一种属借记卡性质的电子化金融支付结算工具,具有储蓄、转账结算、购物消费、代收代付、个人理财、电话银行等多种功能。
申领汇通借记卡无需任何担保,实行先存后支,不提供透支服务。
汇通借记卡又可分为汇通财富卡、汇通尊享卡、汇通金算盘卡、汇通望子成龙卡等各种特色借记卡。
汇通贷记卡是宁波银行向社会发行的首款真正意义的信用卡,以该卡为代表的所有汇通系列信用卡,无需预先存入准备金,可在银行的授信额度内“先消费、后还款”。
汇通贷记卡双可分为汇通人民币卡和国际卡等标准卡、汇通香港旅游卡和银泰联名卡等联名卡、汇通休闲卡和汇通商英卡等主题卡。
到2013年6月末,银行卡业务收入达到2. 6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 02 亿元。
5. 个人自助银行业务宁波银行的个人自助银行业务包括个人网上银行、个人手机银行、个人电话银行、个人自助设备银行等,利用现代信息和计算机技术,为个人客户提供高智能集成的、方便、安全和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24小时全天候金融服务,全部业务的操作由个人客户自助完成,不需要银行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协助。
4. 3. 2宁波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存在的问题宁波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也有较好的外部机会,而且具备了一定的内部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于改进。
1 •个人金融业务的重视程度不够且业务资源配置份额少分支行的行长主抓公司金融业务,把个人金融业务作为一块辅助业务,在业务资源的分配上向公司金融业务倾斜,在满足了公司金融业务前提下,把剩下的业务资源分配给个人金融业务,在实际工作中,集中优秀人员发展公司金融业务,对公司金融业务有较好的发展规划,而个人金融业务缺乏短期和中长期的发展规划。
2•个人金融业务的资产规模较小导致规模经济受限制约了宁波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
资产规模的大小是银行实力的体现,并且规模决定了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从经济学角度出发,经营规模的扩大会降低单位固定成本的占比,从而降低整体成本,使效益增加,促进业务发展。
这个原理同样适合于商业银行,规模经济有助于降低银行经营成本,提升绩效,促进业务的发展。
截止到2012年末,储蓄存款467亿元,只占总存款的23%;个人贷款356亿元,只占总贷款的24%。
现对宁波银行、工商银行、民生银行和南京银行等四家银行2012年末的资产和存贷款总额作比较。
S4-1宁波银存写比他報厅资产和存贷隸规模比较表(亿元)银齐名捋总资产节人存软丰人底款373520751456467356工閒银行175422tO73422«1民生银行32120I3W32423962两虑事疔34 3R21361252360吨从上表可知,宁波银行与南京银行相当,而且个人存、贷款规模很小,与工商银行和民生银行相比,不管是总规模,还是个人金融业务规模都差距太大,这让宁波银行的个人金融业务的规模经济效应减弱,使得人、财、物等资源发挥的效能降低。
并且在各家银行业务“同质化”情况下,宁波银行占有的业务市场份额也很小。
3. 矩阵式管理体制有待完善虽然规定业务上由总行主管职能部门或上级行主管职能部门垂直管理,日常管理由分支行横向管理,但具体的运作和管理中却未完全摆脱传统的分支行经营模式,条线垂直影响较小,分支行的行长权力过大,甚至发生干扰和拒绝执行现象,在矩阵焦点上的配合密切度不够,尚未形成内部良好的客户关系。
4. 个人金融业务的市场定位不明确宁波银行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市场客户群,客群驳杂,且偏向于老龄化,客户分层不清晰,只是按照客户的金融资产从金额上进行了简单的分层,没有按照客户的需求进行相应的分层,差异化服务不足,产品开发和服务大众化,缺少个性和特色,品牌概念淡化,降低了核心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新增优质客户的成本相对增大,竞争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