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方法

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方法


计算无关模型 CIM 平台无关模型 PIM 业务分析师 描述业务 架构设计师描 述体系结构
平台相关模型 PSM
代码 开发/测试人 员描述实施 解决方案
MDA的基本框架
第3章 模型驱动的企业信息化规划架构
3.1 模型驱动的信息化规划基本原理 3.2 模型驱动的信息化规划整体架构 3.3 模型驱动的信息化规划的基本过程 3.4 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框架和内容 3.5 模型驱动的信息化规划成果维护及发展
详细见《战略管理的信息化规划需求》
环境评估
战略规划
战略实施
评估控制
外部 社会环境 行业分析
使命
目标 策略 企业 存在 的理 由是 什么 评估结 果并做 出修改
内部 组织结构 企业文化 企业资源
在什 么时 候达 到什 么结 果
政策 完成 任务 的计 划 方案
做决 策的 指导 方针
反馈
预算
程序
结果
系统化的企业战略管理体系
ISSP 战略规划
需要哪些IT支撑IS?
信息 资源 规划
信息化建设具体项目的实施
ITSP 战略规划
IRP 信息资源规划
信息化规划涉及的主要内容和关系
1.4 企业信息化规划的发展历程与挑战
主要方法 发展阶段 关注重点 代表性的方法
20世纪50年 代-70年代末
以数据处理为核心, IBM企业系统规划法(Business Systems Planning,BSP) King战略集合转移法(Strategy Set Transformation,SST) 围绕职能部门需求 的ISP Rockart 关键成功因素法(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CSF) 以管理信息系统为 核心,围绕企业整 体需求的ISP
信 息 主 线
业 务 主 线
Standardization 标准化规划 模型驱动的信息化规划整体架构技术维度图
基于模型驱动的信息化规划的5PS具体内容
• 战略规划——BSP-ISSP-ITSP,定义为一个P
– 第一步进行BSP,理解关键的企业目标,以业务为核心综合分析企业注如何通过信息系统支撑业务过程,进而实现关 键的企业目标,重点在于对信息系统远景、组织架构、各部分逻辑关 系的规划 – 第三步进行ITSP,对信息系统规划的基础上规划支撑这些系统的硬件、 软件、支撑技术等,重点围绕技术展开
综合考虑企业内外部 Port 价值链分析法(Value-Chain Analysis,VCA) 环境,以集成为核心, Handerson 战略一致性模型法(Strategy Alignment Model ,SAM) 围绕企业战略需求进 基于模型的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法 行整体规划
IT本身并不能够促进企业的任何优势,它只是企业运行的必要 条件,关键是IT的应用如何与企业战略、组织、流程和管理控 制系统的融合。 ——哈佛商学院教授 小詹姆斯.I.卡什
发展阶段 数据处理 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 系统 终端用户 信息资源 管理
系统类型 有限的、财务 的 财务的、操作 的 MIS 分布决策系统 /集成系统 专家系统/战 略系统
主要信息系 统经理类别 外行的监督 者 经过计算机 方面的培训 受过管理方 面的培训 各种人员 执行层次
用户的作用 输入、输出 处理 参与项目 项目管理 建造小系统 全面合作
问题1 战略协同性、一致性
问题2 战略转换的行动指南
问题3 资源配置、过程监控评价
需要战略共识
需要战略协同
需要战略控制
战略 制定
战略 战略 澄清 沟通
指标 分解
计划 资源 战略 拟定 分配 行动
业绩 考核
奖励 激励
学习 调整
企业战略的特 征定义及形式 描述
企业战略/经营/生 产运作分解和映 射方法
• • • • •
业务流程规划——Business Process Planning ,一个P 信息资源规划——Information Resource Planning ,一个P 信息化组织规划——Information Organization Planning ,一个P 信息化绩效规划——Information Performance Planning ,一个P 标准化——Standardization,定义为一个S
回总目录
对于任何一个应用程序来说,数据模型都是它的核心和灵 魂,数据模型提供了高效率数据输入和输出的基础。它还 必须与组织中其他模型一致,以精确地纪录恰当的业务需 求,并且能使应用程序适度地扩展和进化,以便支持不断 变化的业务需求。 ——Steven Hoberman
3.1 模型驱动的信息化规划原理
2.1 信息化战略规划基础-企业战略管理理论
• 关于战略的5P模型
– – – – – 从企业未来发展的角度看,战略表现为一种计划(Plan) 从企业过去发展历程的角度看,战略则表现为一种模式(Pattern) 从产业层次上看,战略表现为一种定位(Position) 从企业层次上看,战略则表现为一种观念(Perspective) 战略也表现为企业在竞争中采用的一种计谋(Ploy)
技术重点 批处理 应用程序 数据库/应用 程序一体化 第四代语言 第五代语言
信息存储技 术 传孔卡 磁带 随机存取/数 据库 数据库管理 光盘/高密度 芯片
A.N.Smith 信息系统五阶段论
业务流程 信息资源管理 网络经济 供 应 商 SCM ERP 电子商务 商业智能 信息技术平台 CRM 客 户
• 企业战略分为公司战略和业务战略两个层次
– 公司战略旨在获取并保持公司优势 – 业务战略旨在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
• 战略管理分战略内容和战略过程两个领域
– 战略内容是企业的战略选择与业绩之间的关系,是解释性的 – 战略内容试图揭示造成公司和SBU业绩差异的原因,关注“是什么 WHAT”的问题,而战略过程则关注“怎么做HOW”的问题,研究 如何形成并得以实施,它是描述性的
• 企业信息化的技术内涵
– 管理方式的改变,影响的领域有:办公自动化、人力资源、财务、 成本、供应、生产、销售、设备、客户关系、项目管理等 – 生产方式的改变,设计、开发以及生产制造等方面
• 企业信息化的过程内涵
– 渐进的过程,企业信息化经历了单机应用到局域网应用、到全企 业范围的集成应用,目前正向价值链的集成应用发展 – 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
BSP 业务战略规划
ISSP+ITSP 信息化总体规划
IRP 信息资源规划
管理现状 战略诊断
界定 IT战略
信息化现状 差异化分析 信息化架构 BPR
界定 IRP
系统功能建模 系统数据建模 建立IRM基础标准
战略层面
业务层面
应用层面
信息主线:三层驱动的信息化规划内容与阶段
3.3 模型驱动的信息化规划的基本过程
20世纪70年 代末-80年代 中期
James Martin 信息工程法(Information Engineering ,IE) Holland 战略系统规划法(Strategic Systems Planning ,SSP) McFarlan 战略栅格法(Strategic Grid,SG)
20世纪80年 代末-今
企业业务运作 与市场需求
关键成功因素使应用技术、 服务架构的驱动力
战略业务规则
关键成 功因素
关键战 略问题
关键战略问题是应 用架构的驱动力
应用体系架构 的战略&规则
战略执行过程 监控和绩效评 估体系
企业战略管理的信息化规划模型
2.2 信息化资源规划基础-信息资源管理理论
• 信息资源管理(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IRM) 指利用政策、法律、技术等手段对信息及相关资源进行规 划、组织、配置、控制及利用,为组织机构的目标服务
基于企业信息化的战略信息管理模型
2.3 信息化流程规划基础-BPR理论
• 业务流程再造就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 和彻底性再设计,从而获得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 方面业绩的戏剧性改善 • BPR的核心是面向顾客满意度的业务流程
2.4 模型驱动的理论基础-模型驱动框架理论
• MDA将软件系统的模型分为平台无关模型(PIM)和特定 平台模型(PSM) • 模型驱动方法的本质是将系统的模型分离为平台无关模型 PIM和平台相关模型PSM,并通过映射规则实现自动转换, 这样为企业集成的敏捷性和柔性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
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方法
作者:范玉顺 胡耀光 整理于200902
信息技术本身并不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它只是企业运行的必要条 件,关键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如何与企业战略、组织、流程和管理控制 系统相融合,这也正是信息化规划的关键点。
全书结构与内容
第1章 企业信息化规划导论 第2章 企业信息化规划的理论基础 第3章 模型驱动的企业信息化规划架构 第4章 集成化企业 建模方法 第5章 集成化企业 建模工具
回总目录
1.1 企业信息化的作用与内涵
• 企业信息化的根本目标是提高企业竞争力 • 企业信息化有效的支撑了企业的发展战略和业务运作,它所带来的企业 管理水平及综合竞争力的效果也越发显著
– 提高了企业竞争力:可提高产品设计和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实现产品设计与 生产的智能化、敏捷化、柔性化和精益化,成为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平 台,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 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管理与组织模式的变革,带来企业管理 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提高;促进企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有利于市 场信息、技术信息和生产活动结合起来,使企业管理者能够迅捷的对市 场做出反应,制定出正确、科学的决策,使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 源更加有效的配置
– 在传统软件开发中,系统最重要的是程序代码,而在模型驱动方 法中,平台无关模型PIM取代代码成为系统最重要的资源 – 采用模型驱动方法,系统对需求变更的响应是敏捷的,因为PIM对 系统高层次的抽象,它不涉及任何有关平台的技术细节,所以, 它一般不受底层技术的变化的影响,在相对长的时间内可以保持 不变 – 由于PIM的相对不变性,所以可以支持新旧系统的有效集成,保护 了企业已有投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