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复习题
1.简述决定劳动力需求工资弹性的因素有哪些?
2. 简述人力资本的含义及其特点
3.从形成的原因来看,工资差别可以分为哪些种类?
4.如何理解充分就业。
二、选择题
1.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可以表述为( D )
A.增加一单位劳动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量
B.增加一单位劳动资料投入所增加的产品价值
C.平均每单位劳动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品收益
D.劳动的边际产量与产品价格的乘积
2.在市场工资率一定的条件下,居民家庭生产率提高,则劳动力参与率( B )。
A.提高
B.降低
C.不变
D.不确定
3.经济学中的均衡状态指的是( B )
A.市场分析中假定各种力量都不变的状态
B.经济运行中各种对立和变动的力量处于相当或稳定的状态
C.经济运行中各种对立和变动的力量同时处于变动的状态
D.运动着的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零时所处的相对静止状态
4.实行计时工资制度,工人低生产率的风险主要由( A )承担。
A.企业
B.个人
C.政府
D.社会
5.收入分配完全不均等时,基尼系数等于( B )。
A.0
B.1
C.-1
D.2
6.就我国实际情况来看,为了提高就业水平,应该发展就业弹性( A )的产业。
A.较高
B.较低
C.为零
D.为1
7.劳动就业中的歧视主要表现为( B )。
A.性别歧视和晋升歧视
B.工资歧视和职业歧视
C.工资歧视和福利歧视
D.文化歧视和种族歧视
8.效率合约是指( A )
A.工会效率最大化B.用人单位效率最大化
C.用人单位的等利润曲线与工会无差异曲线相切的那些点
D.工人效率最大化
9.劳动力流动成为人力资本投资方式之一的原因在于( D )A.劳动力流动费用直接形成人力资本存量
B.劳动力流动费用直接增加人力资本存量
C.劳动力流动费用直接抵销人力资本存量
D.劳动力流动是实现人力资本价值和增值的必要条件
10.长期劳动力需求行为不同于短期的劳动力需求行为在于( A)。
A.企业可以调整其资本数量
B.企业可以调整其劳动力数量
C.企业不可以调整其资本数量
D.企业不可以调整其劳动力数量
(二)多选
1.下列关于劳动力需求的表述,正确的是( ACE )。
A.工资率上升所产生的替代效应导致需求减少
B.工资率上升所产生的规模效应导致需求增加
C.工资率上升所产生的两种效应方向相同
D.工资率上升所产生的两种效应方向相反
E.工资率变动对劳动力需求行为的长期影响大于短期影响
2.能够引起劳动力供给变动的因素是(ABD )
A.生产技术革新B.教育成本的变化
C.市场工资率变动D.保障制度的改革
3.计时工资的优点有( ABCD )。
A.工作时不是太紧张
B.工资额确定简便
C.企业易预算人工成本,雇员有固定收入
D.雇员可重在提高质量,而不必担心数量
E.计时工资形式,形成现代家庭劳动的基础
4.工会在工资谈判中的主要手段有(ABCE)
A.限制市场劳动力的供给
B.提高工资标准
C.改善企业的劳动力需求
D.通过提供信息,提供权威建议
E.抵制劳动力市场上的价格垄断
5.(ABCD)可以造成地区间工资差别。
A.地区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差异
B.人均物质资本差异
C.人均人力资本差异
D.市场竞争程度差异
E.工作风险程度的差异
6.按失业的成因划分的失业类型包括( ABCDE )。
A.磨擦性失业
B.技术性失业
C.结构性失业
D.季节性失业
E.周期性失业
7.各国都将降低失业率作为一个极为重要的社会政策,其原因是( ACD )。
A.失业的存在对经济效率的不良影响大
B.失业是对失业者本人的打击
C.失业使劳动者生活水平迅速下降
D.失业使劳动者丧失生活来源
E.失业能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
8.受过特殊性培训的职工有可能发生流动,企业为了防止这类流动所造成的损失,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可以( BD )
A.让员工自己承担培训费用;
B.与员工共同分摊费用
C.提高员工为企业出力的心理素质;
D.将培训所带来的收益转让给员工一部分。
9.影响劳动力流动的社会因素包括( ABCDE )。
A.人事制度
B.户籍制度
C.福利制度
D.社会分工
E.经济福利差异
10.为实现充分就业,政府可采用( ABCD )政策。
A.财政政策
B.收入政策
C.货币政策
D.产业政策
E.福利政策
三、论述题
1.论述一般培训和特殊培训的区别。
2.简述工会和政府在工资谈判中的主要手段。
四、判断题(10 分)
1.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
(√)
2.劳动力供给量不等于劳动力的实际使用量。
(√)
3.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时,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均衡模型为收敛型蛛网。
(√)
4.劳动投入量应该是以“人员•时间”为单位的流量。
(√)
5.虽然人们的平均结婚年龄、生育年龄和平均寿命在变化,但生命周期始终不变。
(×)
6.实物支付成为普遍存在的福利支付方式,其原因之一是实物支付变相地提高了个人所得税的纳税起点。
(√)
7.实际工资水平等于货币工资总额除以劳动者平均人数。
(×)8.当充分就业实现时,就意味着失业现象的消失。
(×)
9.人力资本的所有权具有可转让的属性。
(×)
10.劳动力市场上的歧视指的是由于能力差异引起的不公正待遇。
(×)
五、案例分析题(20分)
在1978年之前,美国政府对航空业实行的是管制政策,它禁止在同一航线上飞行的两家航空公司进行价格竞争,并且通过限制新的航空公司进入,保证在某条航线上没有竞争对手的航空公司获得一种垄断力量。
这种管制政策能够起到降低人们对每一航空公司飞行服务的需求价格弹性的作用,但这种情况反过来又通过降低对航空雇员的需求
工资弹性强化了工会在该产业中的力量。
然而,在《1978航空业管制解除法》颁布之后,如果在同一航线上有不止一家航空公司在经营,那么它们彼此之间可以进行价格竞争。
同时,新的航空公司也开始进入,从而与原有的航空公司展开了竞争,这些新的进入者一般都是非工会企业,因而有着较低的劳动力成本。
结果,那些早先就有的工会化航空公司的收益和雇佣量都大幅度下降。
一项研究表明,由于航空业管制的解除,原有航空公司的机械师雇佣量到1983年时下降了15%-20%。
这些因素导致已经成立的航空公司“请求”他们的工会做出让步,即以降低工资和延长周工作时间的形式来换取至少是隐含的保持雇佣水平的承诺。
在有些航空公司,工会和企业之间达成了新的契约,工会同意暂时或永久性地做出让步。
而在另外一些航空公司,由于公司申请破产,所以最终也削减了雇员的工资。
问题:
1.工会的存在对工人工资福利有哪些影响?
2.结合案例分析,工会在什么情况下会接受企业提出的降低工资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