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演示实验及
教学探究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学生姓名
专业
学号
指导教师
学院
实验日期
一、实验目的
使学生掌握乙醇、苯酚、乙醛、乙酸的主要性质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技术关键,初步掌握典型的有机化合物性质实验的演示教学方法。
二、实验用品
1、仪器与装置
试管、试管夹、试管架、滴管、玻璃棒、烧杯、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火柴、二氧化碳发生器
2、试剂与材料
无水酒精、普通酒精、钠、铜丝、苯酚、蒸馏水、紫色石蕊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饱和溴水、三氯化铁溶液、乙醛、硝酸银溶液、氨水、硫酸铜溶液、乙酸、酚酞、锌粒、浑浊石灰水、乙醇、浓硫酸、饱和碳酸钠、乙酸乙酯、稀硫酸、浓氢氧化钠溶液、稀硝酸
三、实验内容、现象及结论分析
H5OH 2C2H5ONa + H
2
2、苯酚的性质
B、
C、(加入盐酸同下)
B、
C、
检验溶液显苯酚遇三氯化
银镜反应技术关键:
(1).试管要洁净(这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之一)。
否则,只得到黑色疏松的银沉淀,没有银镜产生或产生的银镜不光亮。
(2).溶液混合后,振荡要充分(这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之二)。
加入最后一种溶液时,振荡要快,否则会出现黑斑或产生银镜不均匀。
(3).加入的氨水要适量(这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之三)。
氨水的浓度不能太大,滴加氨水的速度一定要缓慢,否则氨水容易过量。
氨水过量会降低试剂的灵敏度,且容易生成爆炸性物质。
(4).银氨溶液只能临时配制,不能久置。
如果久置会析出氮化银、亚氨基化银等爆炸性沉淀物。
这些沉淀物即使用玻璃棒摩擦也会分解而发生猛烈爆炸。
所以,实验完毕应立即将试管内的废液倾去,用稀硝酸溶解管壁上的银镜,然后用水将试管冲洗干净。
(1)制备乙酸乙酯时反应温度不宜过高,在保持在60℃~70℃之间,温度过高时会产生乙醚和亚硫酸或乙烯等杂质。
液体加热至沸腾后,应改用小火加热。
事先可在试管中加入几片碎瓷片,以防止液体暴沸。
(2)导气管不要伸到Na2CO3溶液中去,防止由于加热不均匀,造成Na2CO3溶液倒吸入加热反应物的试管中。
Na2CO3溶液的作用是:
⑴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冷凝酯蒸气,减小酯在水中的溶解度(利于分层),除出混合在乙酸乙酯中的乙酸,溶解混合在乙酸乙酯中的乙醇。
⑵Na2CO3能跟挥发出的乙酸反应,生成没有气味的乙酸钠,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5、乙酸乙酯的水解
观察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