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模拟题(带答案)

教育学模拟题(带答案)

教育学模拟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能够干什么”是( C)A.教育的属性 B.教育的目的C.教育的功能D.教育的效应2.一个好教师职业情感人格品质的基本内核是(C)A.帮助B.规训C.促进D.发展3.教学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发展主要是指( A)A、身心发展B、知识积累C、身体素质提高D、情感意志品质的发展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体现教师劳动的 (D)A.复杂性B.示范性C.创造性D.长期性5.教学工作的基本规范是(A)A教学原则B、教学目标C、教学方法D、教学组织形式6.学生的主要任务是( C)A.社会化B.个性化C.学习D.成长7.被称为学龄中期或少年期的阶段是 (B)A.小学阶段B.初中阶段C.中学阶段D.高中阶段8.培养和形成良好的校风,关键在于 (A)A.领导的作风B.教风C.学风D.教师的作风9.现代教育活动要求教师与学生是知已、朋友的关系,但是在课堂管理过程中教师又必须维护自己的权威性,这种现象是(B)A、教师权威`B、教师的角色冲突C、教师培训D、教师的自我完善10.于1966年正式提出“隐形课程”概念的人是( D)A.亚里士多德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杰克森11.教学设计最先考虑的要素是(A)A.教学目标B.教学内容C.学生情况D.教学评价12.一个社会全体居民为着维护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而共同遵循的最简单、最起码的道德规则是(B )A、职业道德B、社会公德C、文明规则D、道德规范13.下列不属于品德评价方式的是(D)A.奖励 B.惩罚C.操行评定D.测验14.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是 (C)A.教学内容B.教学方法C.教学组织形式D.教学策略15.“教师根据学法指导教材向学生系统传授学习方法”的学法指导方式是 (A)A.系统传授式B.专题讨论式C.学科渗透式D.学习诊断式16.面向全体学生,抓好每一个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体现了素质教育的(a)A.整体性B.基础性C.内化性D.综合性17.在受教育者的整个素质结构中占统治地位的素质是(A)A.思想政治素质B.道德素质C.文化素质D.生理素质18.学校的出现,是在A远古(原始社会)教育阶段B、古代教育阶段C、现代教育阶段D当代教育阶段19.人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爱慕或憎恨、喜好或厌恶等情感体验是A.道德意志B.道德认识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20.教师对学生最常用的一种教育方法是A.陶冶B.惩罚C.人格感化D.说服教育2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C. 以“行”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二.多项选择题21.社区在发展教育中的功能包括A.服务功能 B。

教育功能 C。

宣传功能 D。

经济功能 E。

协调功能22.中小学课程结构的版块包括A.必修课B.选修课C.活动课D.班会课E.社会活动23.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有A.了解学生的需要B.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C.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最佳学习D.建立教室常规E.维护教师尊严24.根据学习的不同内容和结果,学习的类型包括A.知识的学习B.技能和熟练的学习C.心智的、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D.道德品质的学习E.行为习惯的学习25.下列选项属于品德评价中奖励的有A.赞许B.劝诫C.奖赏D.训导E.表扬三、名词解释1.教学计划: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教学计划的基本内容包括:学科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2.教学大纲: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3.教科书:又称课本,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教学用书4.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随道德认识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也就是人在心理上所产生对一种道德义务的爱慕或憎恨、喜好或厌恶的内心体验5.隐性课程:又称“非正式课程”、“潜在课程”、“隐蔽课程”,与显性课程相对,是指学校通过教育环境(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有意或无意的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的教育影响。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30.简述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一)学校领导的管理方式(二)学生的定期期望(三)班集体的特点(四)教师的行为方式:强制性因素、亲和性因素、操作性因素31.简述青少年发展中的特殊问题。

(一)身心失衡带来的困扰;(二)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三)同辈群体与父母价值观的冲突;(四)自我探索中的迷惑;(五)父母过高期望引起的压力32家庭、学校、社会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实现整个教育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接;(二)有利于保证整个教育在方向上的高度一致;(三)有利于实现各种教育间的互补作用,从而加强整体教育的有效性33.简述不同性格的学生及其教育方法。

(一)性格有好坏之分(二)不良性格是可以矫正的洛克曼性格矫正(三)良好性格可以自我塑造的34.教材编写的原则有哪些‘1、在内容上要做到科学性、思想性、效用性的统一2、在教材的编排上,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性与教法要求的统一3、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35.良好的家庭教育应该具备哪些基本条件(一)父母的表率作用;(二)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三)父母的文化修养;(四)正确的教育观点和方法;教育学模拟题(二)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教师在观察教室里的班级活动时,可以发现三类力量,其中一种力量是指不增进也不干扰学生学习行为的力量,我们称其为积极力量 B.中性力量 C.消极力量 D.惰性力量2、知识学习的第一阶段是A、领会、选择、保持、应用B、领会、保持、选择、应用C、保持、选择、应用、领会D、选择、领会、保持、应用3、普通中小学的教育目的包括A、德智体美劳B、德智体美C、德智体D、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4、体育、艺术类与技能类两方面的课程是A.工具类学科B.知识类学科C.技艺类学科D.综合类学科5、教育对象的千差万别、教育条件的千变万化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因人、因地、因时制宜,这突出体现了教师劳动的A、创造性B、长期性C、科学性D、复杂性6、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属于A、学生从属于教师B、教师应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C、教师是服务员,学生才是教学进程的主宰D、学生有学习的权利,也有不学习的权利7、初中学生思维的特点属于A、形象思维发展期B、抽象思维萌芽期C、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D、动作思维关键期8、教师角色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A.教员角色B.领导者角色C.人类灵魂工程师角色D.心理医生角色9、构成课程的三种基本成份是A、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的方式B、课程目标、课程计划和课本C、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D、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的方式10、学生的非认知心理因素包括A、身体的健康B、知识、智力等C、情感、兴趣、态度等D、能力和技能技巧11、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独立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教学方法是A实验法B、发现法C、情景教学法D、演示法12、青少年是社会权利的A.主体B.客体C.创造者D.行使者13、实施教学方法的重要前提是A维持课堂纪律B、教师人格力量C、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D、明确教学目标14、技能学习阶段的正确顺序是A、定向;分解;熟练;定位`B、定向;分解;定位;`熟练C、分解;定位;熟练`D、定向;分解;熟练15、提出先行组织者策略,源于A、奥苏贝尔B、布.鲁纳C、皮亚杰D、杜威16、人的整体素质赖以生成的基础是A、文化素质B、审美素质C、心理素质D、生理素质17、教学过程最基本的功能是A.传授知识B.形成技能C.培养智能D.发展个性18、品德的基础是A、道德意志B、道德认识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19、学校通过教育环境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的教育影响我们称为()A、显性课程B、校风C、隐性课程D、教育环境20、“通过集体、在集体中和为了集体”,体现了哪个德育原则?A、因材施教原则B、在集体中教育原则C、疏导原则D、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二、多项选择题21、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表述为A、教师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B、教育影响是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桥梁C、教师的工作要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D、学生是教师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E、教师要提倡因材施教和课外教育22、学生是一个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意思是指A、学生是发展中的人B、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C、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D、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E、学生是能动的人23、家庭教育的特点有(要求记忆)A、家庭教育影响具有先主性B、家庭对受教育者的控制方式具有多维性C、家庭群体中交往接触的密切性D、家庭群体中教育和生活的统一性E、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了解和影响的深刻性24、学习方法指导的基本要求包括(要求记忆)A、学习方法指导要有整体观B、把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学生结合起来C、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D、学习方法指导,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E、坚持讨论式学习25、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包括A、商品性B、生产性C、科学性D、民主性E、发展性三、名词解释题26、课程:就是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学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进程。

27、选修课:为了适应学生兴趣爱好和劳动就业的需要而开设的、可供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自由选择修习的课程28、教学设计:是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

29、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人在一定的道德意识的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待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30、素质教育:是指教育者以符合规律的教育措施,对新一代素质按照现代化需要开发、完善、提高和再创造的过程四、简答题31、简述班级上课制的特点和功能。

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质量;以课为单位进行教学比较科学;便于系统的传授各科知识;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2、简述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基本要求。

A、学习方法指导要有整体观B、把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学生结合起来C、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D、学习方法指导,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33、国内外课程改革的趋势。

(一)课程现代化的基本特点(国外课程改革的趋势):1、重视课程内容的理论化和综合化2、强调知识的系统化和结构化3、重视智力开发与学习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4、重视个别差异5、加强课程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实施综合技术教育6、重视课程的文化内涵,本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加强对国际化的了解与交流。

p235 (二)我国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A类p2361、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2、课程设计和编制结构变化;3、课程形式的多样化、个性化和综合化;4、课程内容上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结合34、试述教学过程的规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