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专题03 逆温-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解析版)

微专题03 逆温-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解析版)

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微专题03 逆温【考点梳理】1.逆温现象正常情况下,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且海拔每升高100 m,气温约下降0.6 ℃。

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或者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的幅度小于垂直递减率,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逆温。

如图所示。

2.逆温的类型3.逆温的影响(1)有利方面①逆温的出现阻碍了空气对流,因此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

②逆温出现在高空,有利于飞机的飞行。

③和其他天气现象一样,逆温可当成一种气候资源加以利用。

例如,在我国新疆伊犁河谷,逆温出现在10月至次年3月,长达半年之久,有效地提高了冬季谷地的温度,使多年生果树越冬可以免受冻害。

(2)不利方面①逆温时大气结构比较稳定,容易加重大气污染。

②对天气的影响:容易产生大雾等不利出行的天气。

③对交通的影响:能见度降低,地面湿滑,易造成交通事故。

④对航空造成影响。

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带来不便。

【好题精练】一、单选题气温垂直梯度是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的度数。

研究人员在福建武夷山主峰黄岗山地区开展气温垂直梯度相关研究。

下图示意研究区域及附近地形剖面。

表为该区域晴天条件下不同时刻不同坡向的气温垂直梯度数据(℃/100m)。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象的时段是()A.01时~07时B.07时~13时C.13时~19时D.19时~01时2.导致19时南北坡气温垂直梯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①太阳辐射②空气湿度③地形④盛行风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研究发现该地区冬季气温垂直梯度北坡小于南坡,其原因是北坡()A.受冷空气影响更大B.受空气湿度影响更大C.受山谷风影响更大D.受海陆位置影响更大【答案】1.A 2.B 3.A【解析】1.气温垂直梯度是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的度数。

读表可知,1:00~7:00,无论南坡还是北坡,气温垂直梯度数据为负值,即随着海拔升高,气温升高,即是出现逆温现象,A正确。

13点前后,南坡和北坡气温垂直梯度均为正值,即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并未出现逆温现象,BC错。

19点前后,南坡气温垂直梯度为正值,未出现逆温现象,注意题干信息“南北坡易同时出现逆温现象”,D错。

故选A。

2.19:00南坡气温垂直梯度为正值,北坡气温垂直梯度为负值。

即随着海拔的升高,南坡气温降低,北坡气温升高。

19时应已日落,与太阳辐射关系不大,①错。

读图,南坡存在河流,且为谷地,谷地热量不易散失,且有河流提供水汽,空气湿度较大,空气中储存的热量较多,所以河谷地区气温相对较高,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气温垂直梯度为正值。

北坡为平地,空气湿度小,夜间随着降温,山上冷空气易沿山坡下沉并在平地聚集,导致气温“下冷上热”,出现逆温现象,②③正确。

与盛行风关系不大,④错。

故选B。

3.冬季,北坡受北方冷空气影响更大,冷空气易在低海拔平地地区聚集,导致低海拔地区气温较低,北坡高海拔地区由于海拔高,本身气温也较低,所以北坡山麓与山顶地区的温差得到减小,气温垂直梯度较南坡更小,C正确。

南坡山麓地区存在河流,受空气湿度影响更大,B错。

南坡山麓地区存在河谷谷地,受山谷风的影响更大,C错。

南北坡海陆位置差异不是很大,D错。

故选A。

龙卷风是从雷雨云底伸向地面或水面的一种范围小、强度大的强风旋涡。

当其下端伸到水面,便能吸起高大的水柱,称为水龙卷。

水龙卷一般与水面垂直,但有时上部会发生倾斜。

下图为我国多年龙卷风月平均频次图和某水龙卷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相较于其他月份,我国7月份龙卷风高发的主要原因是()A.多逆温现象B.南北温差大C.大气温度高D.空气湿度大5.水龙卷发生倾斜的原因可能是其上部与下部的()A.地转偏向力差异B.气温差异C.水汽供给量差异D.风力差异【答案】4.C 5.D【解析】4.根据材料“龙卷风是从雷雨云底伸向地面或水面的一种范围小、强度大的强风旋涡”可知,龙卷风是强烈上升,风力较大情况下形成的。

7月份气温高,气流强烈上升旋转而成。

C正确;7月份,地面温度高,逆温现象少。

且逆温存在不利于气流上升,A错误;7月份时我国南北普遍高温,温差小,B错误;空气湿度大,空气密度大,不利于上升,D错误。

故选C。

5.水龙卷上部与下部,地转偏向力差异不大,A错误;上部与下部的气温差异是水龙卷旋转上升的原因,不是发生倾斜的原因,B错误;水汽供给量差异是水龙卷形成的条件,也不是发生倾斜的原因,C错误;上部高空相较下部水面风力变大,水龙卷发生倾斜,D正确。

故选D。

中国天气网专门统计了1991年至2020年间的气象数据发现:我国大约四分之一的地区在4月份昼夜温差达到一年中最大,17个省会级城市4月份昼夜温差超10℃。

图为4月份昼夜温差超过10℃的前10个城市及其温差统计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4月份,图2中城市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该月份这些城市()A.频受寒冷空气侵袭B.冷暖气团在此交绥C.以晴朗天气为主D.大气逆温范围广7.该月份气温日较差大于13℃的城市,大多位于我国()A.湿润区B.半湿润区C.干旱区D.半干早区【答案】6.C 7.D【解析】6.4月份、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气温回升,冷空气势力减弱,受寒冷空气侵袭减少,图中昆明此时受冷空气影响很小,A错;若此时有冷暖气团交绥的锋面过境,图中位于西北及华北地区的锋区附近强烈的抬升作用很容易引发沙尘暴,导致昼夜温差减小,B错;由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可知,白天天气晴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夜晚,晴朗少云,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低,从而造成气温日较差大的现象。

图中城市4月份气温日较差大的主因是晴朗天气多,C对;逆温不会过多的导致温度变化,只会降低空气对流运动,且逆温大多是夜晚降温快形成,D错。

故选C。

7.根据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可知,图中该月份气温日较差大于13℃的城市中,西宁、银川、呼和浩特、兰州、拉萨等城市位于半干旱区,仅太原位于半湿润区,D对。

故选D。

甘肃酒泉某绿洲冬小麦区(40°N海拔1200m),某年自6月初至7月中一直无降水。

6月20日该地进行一次较大规模的灌溉,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自动化设备记录了6月21日和7月5日两个日期的空气温度和地面温度(见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四条温度曲线按6月21日地温、气温,7月5日地温、气温顺序排列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③④①②D.④③①②9.7月5日10到18时,该绿洲冬小麦区()A.大气层结稳定B.逆温现象明显C.大气对流运动旺盛D.盛行下沉气流10.调查还发现,该年该地冬小麦收获期明显提前,其原因主要是()A.灌溉次数频繁B.播种时间提前C.冬季降雪量偏多D.生长期积温偏高【答案】8.D 9.C 10.D【解析】8.6月20日该地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灌溉,6月21日,土壤含水量大,比热容大,升温降温幅度小,地面辐射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因此气温的最高值应晚于地温出现,由此判断,④为6月21日地温,③为6月21日气温,7月5日,距灌溉时间较长,由于水分的蒸发、下渗以及植物的吸收,土壤中的含水量下降,温度变化加剧,所以白天地温远高于气温,①为7月5日地温,②为7月5日气温,由此D项为正确答案。

故选D项。

9.据上题分析,①为7月5日地温,7月5日10到18时,地面温度高,空气受热上升,对流运动强烈,C正确,D错误;近地面气温低,下冷上热容易出现逆温现象,这种大气层结稳定,AB错误;故选C。

10.绿洲农业水资源紧张,灌溉次数不会太频繁,而且灌溉对于小麦的收获期产生的影响较小,A错误;冬小麦在越冬期基本停止生长,主要的生长期是次年春季,播种早晚对收获的影响不大,B错误;冬季降雪量偏多,会阻碍春季土壤温度的提高,从而影响春季冬小麦的快速生长,可能会导致冬小麦收获期推迟,C错误;生长期积温偏高,冬小麦生长速度较快,可以使收获期提前,D正确;故选D。

小海坨山位于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建有国家高山滑雪中心。

小海坨山半山腰位置出现一定厚度的低云,且停留时间较长,对滑雪赛事有一定影响。

研究表明,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与爬坡湿气流的相互作用是促进半山腰云形成的关键因素。

下图示意小海坨山及附近地形。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四个地点有可能形成半山腰云的地点为()A.甲、乙B.丙、丁C.甲、丙D.乙、丁12.半山腰云邻近的上部气团对半山腰云形成所起的作用是()A.促进水汽抬升B.促进水汽输送C.抑制云层上升D.抑制逆温形成13.图中四个地点年太阳辐射量最多的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11.A 12.C 13.D【解析】11.材料显示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与爬坡湿气流的相互作用是促进半山腰云形成的关键因素,山脊线走向为东北西南走向。

冬季,干燥的西北风越过小海陀山下沉增温,而湿气团来源于山脉东南部。

所以云形成在山脉东南坡的山腰位置,图中丙位于北坡、丁位于山顶、甲、乙位于东南部山腰位置。

故选A。

12.半山腰低云能够停留很长时间,可以判断出一方面是湿气团沿山坡爬升,冷却凝固形成云,另一方面受到下沉干气团的影响不能继续上升,并且上部干气团的气温高于下部湿气团气温,形成逆温,C对;因为云层不能上升且水汽来源于下部气团,所以A、B、D 错。

故选C。

13.甲、乙两地附近云层较稳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大,太阳辐射较小,A、B错;丙位于山地北坡,日照时间少,C错;丁位于山顶天气晴朗且海拔高,所以太阳辐射最多,D对。

故选D。

在平静无风的海面、大江江面、湖面、雪原沙漠(或戈壁)等处偶尔会在空中或“地下”出现高大楼台、城郭、树木等幻景,这种现象被称为“海市蜃楼”。

当底层空气密度高、上层密度低时,在实际景物上方的远处出现它的影像,即“上现蜃景”;当底层空气密度低、上层密度高时,在实际景物下方的远处出现它的倒影,即“下现蜃景”。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下列关于蜃景的说法,合理的是()A.夏季的湖面可能出现“下现蜃景”B.夏季的沙漠可能出现“上现蜃景”C.冬季的暖流上空可能出现“下现蜃景”D.夏季的柏油路面可能出现“上现蜃景”15.当“上现蜃景”出现时,底层空气()A.对流运动强盛B.等压面下凹C.水平气压梯度力大D.易出现逆温层16.大风吹来时蜃景消失是因为大风()A.扰乱稳定的大气层结构B.带来大雾影响视线C.导致水平方向热量差异D.导致垂直方向对流显著【答案】14.C 15.D 16.A【解析】14.夏季的湖面比陆地气温低、气压高,底部密度高、上部密度低,会出现“上现蜃景”,A错误。

夏季的沙漠气温高、气压低,底部密度低、上部密度高,会出现“下现蜃景”,B错误。

冬季的暖流经过气温高、气压低,底部密度低、上部密度高,上空会出现“下现蜃景",C正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