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针对练习

四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针对练习

四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针对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文言文练习。

卧薪尝胆司马迁吴既赦(shè)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日:“女(rǔ)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chóng)采。

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赦:反:女:振:[2]“卧薪尝胆”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女(rǔ)忘会稽之耻邪?”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越王勾践是如何对待失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课内阅读。

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1]解释下列词语尝:_______________ 竞走:____________[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主要讲了王戎在其他孩子争着去摘路边的李子时不为所动,并推断李子必苦的故事。

B.读文言文,要注意音节的变化,适当停顿。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儿竞走/取之,唯/成不动”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划分无误。

C.看到路边李树果实累累,诸小儿“竞走取之”,而王戎“不动”,两相对比并结合王戎的回答可以看出王戎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

[3]王戎为什么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理解。

囊萤夜读胤恭勤不倦,。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1]将课文补充完整。

[2]解释下列词语。

囊萤:_________________恭勤:_________________[3]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再写出两个与古人读书求学有关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徐孺子赏月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①令月中无物②当极明邪?徐日:“不然,譬如③人眼中有瞳子④,无此必不明⑤。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注释)①若:如果。

②物:指人和事。

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和桂树。

③譬如:好比。

④瞳子:瞳孔。

⑤明:看见。

[1]联系上下文和注释,给下列句子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尝月下戏(______)A.品尝看戏B.曾经玩耍(2)人语之日(______)A.对……说徐儒子B.说话的[2]在文中用“________”画出体现徐孺子聪明的句子,并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阅读理解。

衡①乃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②。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③光而读之。

(注释)①衡:匡衡,西汉经学家,官至丞相。

②逮:到,及。

③映:照耀。

[1]借助注释读懂这个成语故事,并写出它的题目:_______________。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穿壁”的意思是“在墙上穿一个洞”。

(______)(2)第二句中的“其光”,联系上下文,指的是“匡衡家里的烛光”。

(______)(3)第二句中“之”是指“书”。

(______)[3]这个故事中的匡衡有怎样的精神品质?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下面加横线字的意思。

(1)与群儿戏于庭(__________)(2)众皆弃去(__________)(3)光持石击瓮破之(_____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1)水迸儿得活。

(2)光持石击瓮破之。

[4]根据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司马光的特点,并说说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滥竽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释:①滥:虚妄不实,失实的,假的。

②竽:乐器名。

③充数:凑数,④南郭:姓,⑤处士: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

⑥说:同“悦”,高兴。

⑦廩(lǐn)食:官府供给粮食。

[1]请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齐宣王喜欢听人吹竽,每次必须__________,因此南郭先生请求为他吹等齐宣王死后,齐湣王继承王位,他却喜欢听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先生便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宣王说之。

______________[3]“滥竽充数”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轻松阅读快车。

藏王的使者唐朝( )时,藏( )王松赞干布派大臣禄东赞到内地求婚。

内地的文成公主既漂亮,又能干。

好多国家都派使臣来求婚。

唐朝皇帝决定让使臣们比比智慧,哪个最聪明,就把公主许配到他那里去。

第一次,皇帝让使臣们分出一百匹马中哪匹马驹是哪匹母马生的。

别的使臣都把毛色相同的马驹和母马分在一起。

禄东赞却把马驹同母马分开关起来。

隔了一夜,才把母马一匹一匹地放到马驹中去。

马驹见到自己的妈妈,急忙扑上去吃奶,不一会儿全分出来了。

第二次,皇帝叫人扛来一根两头削( )得一样的檀香木棍。

问使臣们哪一头是根,哪一头是梢。

别的使臣都很为难( )。

禄东赞用绳子拴住木棍的中央,把它放在池塘里,说:“下沉的一头是根,浮着的一头是梢。

”最后,皇帝叫人拿来一块玉石,要使臣们用线穿过玉石上的洞眼。

洞眼很小,里面的孔道是弯弯曲曲的。

使臣们一个个用线去穿,都失败了。

禄东赞一边看,一边动着脑筋。

忽然,他看见地上有只蚂蚁,想出了主意。

他把丝线拴在蚂蚁身上,把蚂蚁放到玉石的洞眼上。

在洞眼这头慢慢吹气,在另一头放了蜜糖。

就这样,蚂蚁带动丝线穿过了玉石洞眼。

皇帝见三道难题全让禄东赞解决了,心想:一个使臣都这么聪明能干,藏王一定更了不起。

于是,皇帝让文成公主嫁到西藏。

聪明的禄东赞终于完成了藏王的使命。

(1)给短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2)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丑陋——( ) 愚蠢——( )(3)唐朝皇帝让使臣们比智慧,比的分别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唐朝皇帝的判断正确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课内阅读。

王戎不取道旁李(节选)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世说新语》)注释:尝:曾经,诸:一些,这些。

[1]写出下列句子的大致意思。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取之信然。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课内阅读。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1]解释下列字词以及句子。

竞走:_______________ 唯:_________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_________[2]王戎凭什么断定“此必苦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认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阅读小古文,完成下面练习。

猫斗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

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中,不敢复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斗于屋上(________)黄猫奋起逐之(________)白猫走入室中(________)不敢复出(________)[2]两猫相斗,惊心动魄。

请用“_______”画出描写这种紧张激烈场面的句子。

[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这篇文章写了两只猫打斗,一只是(________)猫,另一只是(________)猫。

它们在(________)上打斗。

听,它们打斗时的声音(________);看,它们打斗时的样子(________),(________),两不相下。

结果(________)猫败而(________)猫胜。

12. 课内阅读。

精卫填海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故为精卫,,以堙于东海。

[1]回忆课文,将课文内容补充完整。

[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炎帝之少女___________________ 以堙于东海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故事排列图画顺序(标序号),理清起因、经过和结果并完成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本文主要讲述了炎帝的________被海水淹死后化为精卫鸟,常叼着________投入海中,一心要把_______的故事,表现了精卫________的精神。

[4]下面的哪个神话故事中的主人公和精卫有相同的精神?()A.愚公移山B.后羿射日C.嫦娥奔月D.八仙过海[5]如果你们班要开“中国神话故事”读书交流会,你会推荐什么故事?注意把理由说清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 文言文阅读。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