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水的浮力专题突破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水的浮力专题突破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水的浮力(尖子生培优)专题突破一、单选题1.一个大物块甲,先后两次分别在小物块乙和小物块丙的作用下,其上表面恰好与水面相平,甲、乙之间用绳连接,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两种情况下,甲物块所受浮力相等B. 绳的拉力与丙物块的重力大小相等C. 乙物块的密度比水小D. 乙物块的质量比丙物块大2.关于物体受到的浮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比沉在水底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B. 物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C. 浸没水中的物体,随着深度的增加受到的浮力逐渐增大D. 物体排开水的重力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3.a、b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分别用a、b两种物质制成体积相等的甲、乙两个实心物体,浸没在水中放手,待物体稳定后()第4题图第5题图第6题图A. 甲漂浮,甲受浮力大B. 乙漂浮,乙受浮力大C. 甲漂浮,乙受浮力大D. 乙漂浮,甲受浮力大4.水面在烧杯的a位置(如图甲),若将A用细绳悬挂在B的下方,仍放入该烧杯中静止,水面在烧杯的b位置(如图乙,忽略绳子的影响)。

若烧杯放于水平桌面上,则可知()A. B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不变B. A物体的密度一定大于水的密度C. 水平桌面受到烧杯的压强将变小D. 烧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力不变5.如图,甲、乙、丙分别是形状不同的铝块、铁块、铜块浸没在水里,受到的浮力相同,由此可知它们的( )A. 质量相同B. 体积相同C. 密度相同D. 重力相同6.甲、乙两容器分别装有密度为ρ甲、ρ乙的液体。

今有A,B两个实心小球,质量分别为m A、m B,体积分别为V A、V B,密度分别为ρA、ρB。

已知它们的密度关系为ρ甲>ρA>ρB>ρ乙,则()A. 若V A=V B,将两球都放入甲容器中,静止时两球所受浮力相等B. 若V A=V B,将两球都放入乙容器中,静止时两球所受浮力之比为ρA:ρBC. 若m A=m B,将AB两球分别放入乙、甲容器中,静止时两球所受浮力相等D. 若m A=m B,将A,B两球分别放入甲、乙容器中,静止时两球所受浮力比为ρB:ρ乙7.现有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盛有体积相同的不同液体,把一个鸡蛋分别放入两容器中的情形如图所示,鸡蛋在甲、乙两杯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甲浮和F乙浮,两杯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分别是p甲和p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 F甲浮<F乙浮p甲<p乙B. F甲浮>F乙浮p甲<p乙C. F甲浮=F乙浮p甲<p乙D. F甲浮=F乙浮p甲>p乙8.(2012·湖州)在帮妈妈做家务的时候,小明发现两根相同体积的筷子,甲浮在水面上,乙沉在水底,如图。

由此可知甲比乙( )第8题图第10题图A. 所受浮力小B. 质量大C. 所受压强大D. 密度大9.有两个不同材料制成的小球,在下述情况下,它们受到的浮力相等的是()A. 若两个小球体积相等,都浮在同种液体的液面上B. 若两小球体积相等,分别浸没在同种的液体中C. 若两小球质量相等,分别浸没在不同的液体上D. 若两小球质量相等,都浸没在同种液体中10.用刻度尺、塑料碗、大烧杯(底面积为S)等器材测量金属球的体积和质量,他先在烧杯内放入适量水,再将塑料碗轻轻放入水中,如图甲所示,测出此时烧杯内水的深度为h1;将金属球放在塑料碗中,放入球后的状态如图乙所示,测出此时烧杯内水的深度为h2;将塑料碗中的金属球轻放入烧杯中,如图丙所示,测出此时烧杯内水的深度为h3。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金属球的体积是(h3一h2)SB. 丙中金属球受到水的浮力是ρ水g (h2一h l)SC. 金属球的质量是ρ水(h2一h1)SD. 金属球的密度是ρ水(h3一h l)/ (h2一h1)11.2013年2月,中国海监在钓鱼岛海域放置浮标(如图)以监测我国领海的水文变化。

监测发现,从春季至夏季,海水温度上升、体积膨胀导致密度下降。

此过程中,若浮标体积保持不变,则( )第11题图第12题图A. 浮力变大,露出海面体积变小B. 浮力变小,露出海面体积变大C. 浮力不变,露出海面体积变大D. 浮力不变,露出海面体积变小12.如右图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

分别用a、b两种物质制成两个规则的实心长方体甲和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将物体甲放入水中,一定沉入水底B. 将物体乙放入水中,一定漂浮在水面C. 将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物体捆在一起放入水中,一定漂浮在水面D. 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物体捆在一起放入水中,一定漂浮在水面13.如图所示,体积相同的甲、乙、丙三个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浮沉情况,此时甲、乙、丙三个物体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甲、F乙、F丙,则下面关系正确的是()第13题图第14题图A. B. C. D.14.在水平桌面上,有两个相同圆柱形容器,内盛相等质量的盐水,将同一鸡蛋分别放入其中,鸡蛋静止时如同所示.鸡蛋在甲、乙两杯中所受浮力分别为F1和F2,盐水对容器底部压强分别为p1和p2.则()A. F1 > F2,p1> p2B. F1= F2,p1> p2C. F1< F2,p1= p2D. F1 = F2,p1= p215.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叫密度计,将其插入被测液体中,待静止后直接读取液面处的刻度值(图甲).图乙和图丙的容器中是同一个自制的简易密度计,它是在木棒的一端缠绕一些铜丝做成的,将其放入盛有不同液体的两个烧杯中,它会竖直立在液体中,由图中现象可以判断()A. 密度计在乙烧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B. 密度计在丙烧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C. 乙烧杯中液体的密度较大D. 丙烧杯中液体的密度较大二、填空题16.某同学把一个体积为125cm3苹果放人水中,苹果在水里处于悬浮状态,则苹果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_N。

小明从水中取出苹果,分成一个大块和一个小片(如图所示),再将小片放入水中,发现小片沉入水底,据此现象可以推断:若将大块浸没水中,松手后大块将会________(选填“上浮”、“悬浮”或“下沉”)。

(第16题图)(第17题图)17.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放入茶叶,再倒入开水,茶叶先漂浮在水面上,过一段时间,茶叶逐渐下沉到杯底。

(1)茶叶漂浮在水面,是因为浮力________重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茶叶匀速下沉阶段(不考虑水的蒸发),茶杯对桌面的压力将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8.边长是0.1米的正方体,浸没在水里,上表面距液面10厘米,则物体上表面受到的压力是________牛;下表面受到的压力是________牛;所受的浮力是________牛。

(g取10牛/千克)19.将冰块放在浓盐水中,液面位置如图所示,若冰完全熔化,杯中液面高度将________;该浓盐水的密度为1.2g/cm3,露出水面的冰块体积是冰块体积的几分之几?________第19题图第20题图第21题图20.如图甲所示,用细线拴住一质量为0.4 kg、密度为5×103 kg/m3的实心小球,接着将小球放在烧杯内,与烧杯底部接触,细线挂在固定在支架上的弹簧测力计上,最后调节支架的高度,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 N。

往烧杯内注水,在水面没有浸没小球前,小球所受的浮力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弹簧测力计的读数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若将此小球先后放入装有水的烧杯A和装有水银的烧杯B中,如图乙所示,则烧杯A中小球所受的浮力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烧杯B中小球所受的浮力。

21.“彩球温度计”是一种家居装饰品。

如图所示,在圆柱形玻璃容器内装有对温度敏感的液体,将一些体积相同的小球,按照密度大小排序,依次沉入液体中,球上标有设定好的温度。

当外界气温降低时,容器内液体的体积变小、密度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小球受到的浮力变大,使沉在容器底部的一些小球依次浮起,我们就用最后浮起的小球上标记的温度来表示外界的气温。

根据图中小球的位置可以判断,浮起的三个小球中________(填字母)球的密度最大。

三、实验探究题22.小科做“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步骤如图所示。

(1)小科处理数据时,发现实验步骤有所遗漏。

遗漏额步骤为________,若将遗漏的步骤标注为d,则最合理的实验步骤依次为________(用实验步骤对应的字母表示);(2)实验步骤a、b、c、d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依次为F a、F b、F c、F d。

若这些示数之间的关系满足(用式子表示)________,则可证明,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23.(2016·衢州)小常同学从课外资料中了解到,庄子曾提出:如果水积得不够多,那么承载大船就没有力量。

也就是说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多少有关。

庄子的说法有道理吗?(1)小常从实验室找来了烧杯、木块(不吸水)、弹簧测力计等器材,研究浮力大小是否和水的多少有关。

他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块的重力(如图甲)。

再将木块放入烧杯内的水中,木块处于漂浮状态(如图乙)。

然后他________ (填操作),发现木块仍然漂浮。

经分析可知,木块两次受到的浮力都为________ 牛。

从而得出木块漂浮时浮力大小与水的多少无关。

(2)小常进一步开展了如图丙实验。

往两个形状相同的塑料盆A、B中各加入10牛的水,再将B盆放入A盆,B盆漂浮。

这时B盆所受浮力:F浮=G B盆+10N>10N。

继续往B盆内加30牛水,B盆仍漂浮。

小常此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

(3)结合小常的探究活动,你认为面对前人的观点,应采取的做法是________ 。

A. 普通人的观点可以质疑,科学家的观点也可以质疑B. 只要多数人认同的观点我们就要全盘接受C. 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实验等方法去验证观点是否正确D. 到目前为止没人反对的观点我们就可以放心接受24.小明在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时,认识了密度计。

将其放入液体中,当它竖立静止时,与液面相交的读数即为待测液体的密度。

(1)如图甲、乙所示,让同一支密度计分别静止在水和酒精中,密度计受到的浮力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装水的容器是________(选填“ 甲” 或“乙”)。

(2)小明将一支铅笔的下端缠绕了适量铜丝,初步做成了一支密度计(如图丙);为了给密度计标上刻度,他进行了如下实验:a.将其放入水中,竖立静止后,在密度计上与水面相平处标上水的密度值1.0g/cm3;b.将其放入植物油中,用同样的方法在密度计上标上植物油的密度值0.9g/cm3;c.像标示弹簧测力计刻度的方法一样,他以两刻度线间的长度表示0.1g/cm3 将整个铅笔均匀标上刻度;d.他将做好的密度计放入酒精中进行检验,发现液面明显不在0.8g/cm3 刻度处。

相关主题